在高原上种山葵,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就像我有个朋友,在西藏林芝那边有个小农场,他跟我说起种山葵的事儿就头疼。
林芝那地方,海拔高,紫外线强得很。我朋友刚开始种山葵的时候,根本没考虑到这紫外线对山葵的影响。那些山葵苗啊,一开始长得还挺精神,嫩绿嫩绿的。可是没几天,在那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就开始出问题了。叶子慢慢变得发黄,有些甚至开始干枯,就像被火烤过一样。这就是山葵在高原上面临的一个大痛点,紫外线太强,直接影响山葵的生长。
山葵这东西,它比较娇贵。和其他一些农作物比起来,它对生长环境要求特别高。比如说和普通的白菜比,白菜在很多地方都能种,对光照、温度啥的要求没那么严格。还有生菜,不管是在华北平原还是华南的一些地方,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水,就能长得不错。再看看茼蒿,在城市里很多人都能在自家阳台上种,很皮实。但是山葵就不行,它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而且特别怕强光直射。
我朋友为了保护山葵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就想到了用遮阴网。可这遮阴网的透光率调节又是个麻烦事儿。他最初按照书上说的,大概设置了一个透光率,觉得差不多了。但是种了半个月后,发现山葵的生长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他就开始琢磨,是不是透光率不合适呢?这时候,他发现旁边有个冷门的绿植叫玉簪,玉簪在同样的遮阴网下,透光率稍微调整了一下,长得就特别好。还有矾根,这也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绿植,它在不同的透光率下,叶片的颜色都会有变化,而且生长得很旺盛。对比之下,山葵却还是没那么理想。
于是,我朋友就开始每天观察,每三天就调整一次遮阴网的透光率。他仔细记录山葵的生长变化,像叶片的颜色、大小,还有植株的高度等等。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透光率,山葵的生长开始有了起色。
除了紫外线和遮阴网的问题,山葵的生长周期观测也很重要。山葵从种下去到可以收获,得花不少时间呢。在我朋友那个农场,一般需要四到五个月的时间。在这几个月里,他要时刻关注山葵的生长情况。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
在山葵的生长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气调库乙烯控制技术。我朋友之前没太重视这个,结果有一次,他把收获的山葵放在普通仓库里,没几天,山葵就变质了。他特别郁闷,就去请教了一些专家。才知道气调库乙烯控制技术对山葵的保鲜这么重要。
我就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在云南种山葵的经历。云南有些地方的地形是那种山区,土壤和林芝有点像。这个网友也是遇到了山葵生长受紫外线影响的问题。不过他发现,在山葵地里种一些薄荷,薄荷散发出来的气味好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紫外线对山葵的伤害。而且薄荷还能驱赶一些害虫呢。这和在华北地区种黄瓜的时候,在旁边种几株薄荷来驱虫有点相似,但是又有所不同,毕竟黄瓜不怕紫外线那么强的照射。
在高原地区种山葵,地域差异带来的影响真的很大。像在青藏高原的一些地方,土壤比较贫瘠,水分蒸发又快。而在四川西部的山区,土壤肥力相对好一些,但是湿度又比较大。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来调整种植方法。
比如说在青海的一些农场,种植户们发现,山葵在早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接受一点弱光比较好。这个时候的阳光不会对山葵造成太大的伤害,还能让山葵进行一定的光合作用。而在下午,就得把遮阴网调整到合适的角度,保证透光率合适。
再说说气调库乙烯控制技术吧。在华南的一些农业基地,他们有比较先进的气调库。这些气调库能够精确地控制乙烯的浓度,让山葵在里面保存很长时间都不会变质。但是在一些小地方,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设备。我朋友就想过一些土办法,他在气调库里放了一些能吸收乙烯的植物,像苹果树的一些枝叶。虽然效果没有那些先进设备好,但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山葵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在刚开始发芽的时候,它需要比较高的湿度,就像刚出生的小婴儿需要精心呵护一样。这个时候如果湿度不够,山葵芽就可能发不出来。等山葵长到半大的时候,又要适当控制湿度,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我朋友在种山葵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发现山葵和一种叫马齿苋的冷门绿植有一些相似之处。马齿苋也是比较耐旱的,在紫外线强的地方也能生长得不错。但是山葵又比马齿苋娇贵很多,需要更多的水分和更精细的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朋友在山葵种植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他知道在不同的季节,山葵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在夏季,山葵生长得比较快,但是也容易出现病虫害。在冬季,山葵生长缓慢,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就像在东北的冬天,很多农作物都得躲在地窖里过冬,山葵虽然不像那些农作物那么怕冻,但也需要适当的保护。
在山葵的整个种植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场战斗。从播种的那一刻起,就像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要考虑到土壤的肥力、水分,还要考虑天气的变化。就像在四川盆地种水稻,要根据不同的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种山葵也是如此。
现在我朋友的山葵种植得还算不错,但是他还在不断探索更好的种植方法。他想知道,有没有一种新的遮阴材料,既能更好地调节透光率,又能降低成本呢?还有在气调库乙烯控制技术方面,有没有更环保、更经济的方法呢?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农作物种植经验呢?或者你们对山葵种植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