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世家|梅家四代俱是美男子;梅巧玲灵前“焚劵”,获义伶美誉

夏槐娱娱 2025-04-05 16:48:58

​注:本文根据穆儒丐、张次溪编撰的《伶史》中“梅巧玲世家第一”的部分内容翻译、整理、增补而成;插图素材源自网络等处,侵删。

梅巧玲 梅兰芳之祖父

梅巧玲,安徽人氏,名芳,字慧仙,又字雪芬(一说为号)。因家境贫寒而投身戏班,成为昆曲中的旦角演员。

梅巧玲容貌出众,且皮肤细润。《盘丝洞》是他的拿手戏,其中有蜘蛛精洗浴的表演,梅巧玲“卸妆赤体,其肤丰润如玉琢,令人观之疑为杨太真出浴清华池也。”意思是梅巧玲脱去戏服,只见他的皮肤丰润得像玉石雕刻的一样,让人看了怀疑是杨贵妃从清华池出浴一般。

梅巧玲、梅竹芬、梅兰芳、梅葆玖这四代梅门梨园人,个个容貌俊美,可谓“四代美男子”。

梅竹芬 梅兰芳之父

梅兰芳

梅巧玲曾掌管四喜戏班,在李铁拐斜街置有“景和堂”私寓,与他交往的皆是社会名流。梅巧玲常作小诗,诗风超凡脱俗,因此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如樊樊山等人,时常在他家中聚会品茗。而那些市井商贩、粗鄙之人,即便腰缠万贯,也不敢轻易踏入他家门槛。

不知是不是因为姓氏的缘故,梅巧玲对梅花情有独钟,他的窗前常栽种梅花,以此彰显其高洁傲岸之风骨。

梅葆玖与父亲梅兰芳

梅巧玲的性情豪爽仗义,有“义伶”之美誉,这得自于流传至今的“焚劵”一事。

有一位名为谢梦渔的南方人,以钱财购得“京卿”(清正三品官职)之职,赴京就任后与梅巧玲颇为亲近,经常设宴款待他,每顿宴席耗费甚巨,数年之后财资就耗费殆尽。看来这位爷也是个纨绔子弟。到后来他即便是已经衣衫褴褛,但豪情依旧不减,出手阔绰,以致负债累累。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终,他因贫困潦倒而离世。

“同光十三绝”中梅巧玲的画像

人死债不烂。债主子们为讨债日日围堵其家,不许他的家人将灵柩运回原籍。“巧玲哀之,亲诣丧所,哭逾节”。梅巧玲深感同情,亲自前往丧礼现场,痛哭流涕,超越了常礼。哭罢之后,梅巧玲替这位京官偿还了所有欠债,这才使得这位京官的灵柩得以运回原籍。

不仅如此,梅巧玲还将那些欠他自己钱财的债券,在灵前悉数焚毁,又另赠二百两黄金,作为赡养其遗属的费用。

梅巧玲戏装画像

此事传开后,“人皆义巧玲,以为出于梨园得未曾有”。意思是人们都称赞梅巧玲的义举,认为在梨园界中前所未有。

另注:梅兰芳曾说,梨园旧事“记载固然不少,因为多半并非圈内人叙述,往往张冠李戴,传闻失实”。关于梅巧玲“焚劵”一事,不同的文章中记载细节也各不相同,史实难以考证。根据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的记述,《伶史》一文关于梅巧玲“焚劵”一事,系由“焚劵”与“赎当”两件事混淆而成。特此说明。

0 阅读:0

夏槐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