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古代皇帝们喝的茶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那么一次,我参与了一个茶文化沙龙,主持人拿出了一罐特别的茶叶,说这是千年前贡奉给皇帝的茶。
我顿时好奇心爆棚,这不就是《茶经》中提到的顾渚紫笋吗?
作为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顾渚紫笋有何特别之处呢?
顾渚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
因为它的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因而得名。
让人不禁感叹,这样的奇特外观真是得天独厚。
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将顾渚紫笋评为“茶中第一”,这一称号足以说明它的独特和地位。
唐代始贡的历史渊源回溯历史,顾渚紫笋早在唐代广德年间就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
那时的紫笋茶因其品质非凡,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的重要用茶。
当时的皇室对这款茶十分讲究,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在清明前送达长安。
这就引发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位湖州刺史因没能按期送达“急程茶”而被撤职。
想想老百姓为了让皇帝和朝廷满意,不惜辛劳赶制和运送,还真是尽心尽力。
顾渚紫笋在漫长的岁月中几经兴衰。
从唐朝的龙团茶,到明朝洪武年间改制成条形散茶,这样一种贡茶制度竟维持了600多年。
在明末清初,紫笋茶却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才重新被培养试产,事情真是变化无常。
繁复的采摘与加工工艺你知道吗?
看似简单的茶叶,其实背后有着繁复的采摘和加工工艺。
顾渚紫笋的采摘时间一般在4月5日至20日,采摘的标准非常严格:只摘一芽一叶的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的嫩叶。
为了确保茶叶品质,不能摘受冻、病虫害、无叶单芽、无芽对夹叶等有瑕疵的芽叶。
正是这种严格的标准,造就了顾渚紫笋不凡的品质。
加工工艺方面,顾渚紫笋的制作更是讲究。
鲜叶进厂后,需要摊放5-6小时,使含水量降至适宜水平,再进行杀青、炒干整形和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要杀匀杀透,炒干整形则要求叶子形态保持紧结完整,经过如此细心的加工处理,最终成品茶不仅外形紧致,香气也非常馥郁,茶汤清澈,味道鲜醇回甘。
品味顾渚紫笋的正确打开方式茶的品质再好,若不会冲泡,那也是一种浪费。
想要真正品味顾渚紫笋,冲泡方法也是有讲究的。
你要准备一只透明玻璃杯,先用沸水轻轻温润杯子,再投入约3克顾渚紫笋。
用85-90℃的开水温润茶叶,确保每片茶叶都浸透润湿后,再倒入开水至杯子的七八分满,最后静候芽叶完全舒展,就可以慢慢品啜了。
顾渚紫笋的茶汤清澈明亮,入口鲜醇,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品茶时,细细感受它的香气和滋味,仿佛在一杯茶中穿越千年,享受那曾经贡奉给皇帝的无上美味。
鉴别精品紫笋如今,茶叶市场上鱼龙混杂,如何辨别真正的顾渚紫笋呢?
首先要看它的外形,极品紫笋茶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嫩叶稍长,形似兰花。
成品色泽翠绿,银毫明显。
再看茶汤和叶底,清澈明亮的茶汤,细嫩成朵的叶底,都是辨别的关键。
为了保证买到正宗的顾渚紫笋,建议购买时选择信誉良好的茶商,最好是有产地认证的茶叶。
品饮时,不妨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品尝,让更多人了解这款珍贵的茶叶。
结尾顾渚紫笋不仅是一杯好茶,更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它代表了中国茶文化中的一道闪亮光芒。
从唐代的盛世岁月,到现代的复兴振兴,顾渚紫笋见证了时间的流转和社会的变迁。
通过品茶,我们不仅是在品味一种饮品,更是在品味历史和文化。
顾渚紫笋的茶香,唤起的是那份无形却真实的文化记忆。
当我们端起这杯茶,品味的不仅是它的芳香独特,还有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或许,这正是顾渚紫笋茶为什么如此特别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