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4,能否让“智驾”真正值得信赖?

海峰看科技 2025-04-23 10:34:56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自动驾驶”导致车祸的新闻时有发生。这也让大家不禁感叹,智能汽车仿佛成了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定时炸弹”?汽车厂商宣传的流畅避障的智能汽车,为何总在生死关头“失明”?

近日,华为在乾崑智能技术大会邀请函中提及,“见证华为乾崑以前沿科技和极致体验开启L3自动驾驶元年”。

我们好奇,华为这次究竟是行业破局的号角,还是新的营销噱头?华为又该如何为“智驾”正名?如何让消费者松开攥紧方向盘的手?让我们一起走进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去一探究竟。

首发华为乾崑智驾ADS 4

提及智能驾驶技术,大家似乎觉得已经发展多年。那是因为,智能驾驶技术可分为L1到L5五个等级。其中,L1级的辅助驾驶,以及L2级的部分自动化已规模商用。目前,智能驾驶行业正在加速迈向L3级的有条件自动化阶段。

L3智能驾驶技术何时才能走进现实?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会上表示,2025年会具备L3商用能力。

在本次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发布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这将实现架构升级、安全升级、体验升级、产业升级,全面使能L3智能驾驶技术走向现实。

首先,技术架构升级。华为乾崑智驾ADS 4采用了全新的WEWA技术架构,由云端的世界引擎和车端的世界行为模型组成。这一架构实现了端到端时延的显著降低,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通行效率,同时降低了重刹率,使驾驶体验更加流畅和安全。

据悉,在云端对天气、路况、异常情况的仿真,高可控、高密度地生成大量的高速L3难例场景训练算法。目前,华为已在云端完成超6亿公里的高速L3场景仿真验证。

其次,安全升级。华为乾崑智驾ADS 4拥有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以“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五维安全为目标,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AI驱动,实现了对静止车辆、行人、两轮车等障碍物的精准识别,并在复杂天气和道路条件下触发制动,有效避免了碰撞风险。

此外,华为乾崑智驾ADS 4还包括前向AEB、eAES、侧向防碰撞LOCP以及后向AEB等多重安全功能。

再次,体验升级。华为乾崑智驾ADS 4的ADS Ultra旗舰版正式支持高速L3商用。这可让驾驶员在高速行驶时,将视线转移离开方向盘,享受更加轻松的驾驶体验。

华为乾崑智驾ADS 4支持车位到车位P2P 2.0功能,可以实现自动通行高速ETC,同时支持自动转泊车代驾VPD功能。

最后,产业升级。靳玉志表示,华为将坚持利用世界引擎模型来解决高速L3场景下的仿真和验证,将坚定走融合传感和算法相结合的路线,提升车辆在L3场景中的环境感知能力,同时坚持将ADS和整车协同控制能力相结合,来保证行驶的安全。

华为如何在智驾领域无对手?

智能驾驶行业正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快速增长。据《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11082亿元,增速为34%,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也吸引了厂商入局。我们看到,这些玩家中既有特斯拉、小鹏、通用等车企,也有滴滴、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曹操出行等出行平台,还有华为、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科技公司。

但华为却赢得了赛力斯、北汽、奇瑞、江淮、上汽、广汽等众多汽车的信赖,并联合车企推出了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大智能驾驶汽车品牌。

本次大会,我们看到,包括岚图汽车、赛力斯汽车、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11家汽车品牌亮相助阵,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大家疑惑,为何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如此厉害?我在本次大会上找到答案。其一,技术可靠。靳玉志表示,去年,华为发布了业界首创的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0,截至目前,避免可能的碰撞次数超过200万次。

正是因为这样可靠的技术,华为迎来众多伙伴的信任。比如,华为乾崑部件发货量突破 2300 万套,与产业链上下游超过600家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在合作车企方面,华为乾崑合作上市车型已超22款,覆盖15万及以上不同价位车型,兼容纯电、增程、混动及燃油等多种动力形式,涵盖轿车、SUV、MPV与越野车等多种车型。

其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靳玉志在会上透露,华为乾崑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4年BU研发投入超过100亿,集团近1800亿元,BU投入8000名研发人员。

其三,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创新。本次大会,华为除发布乾崑智驾ADS 4外,还带来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乾崑车控XMC等解决方案。比如在智能座舱方面,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的MoLA架构整合多领域AI能力,无论是语音交互的人性化,还是音乐、影视空间的沉浸式体验打造,都与友商拉开差距,给用户带来更丰富、更智能的座舱体验。

其四,携手产业守住安全底线。面对智能驾驶安全争议,在本次大会上,华为联合广汽、上汽、奥迪等11家车企及中汽研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提出“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四大原则。广汽冯兴亚透露,双方合作的“星灵安全体系”已完成1300万公里等效测试;江淮李明强调“三支柱验证”使智驾事故率降低60%。

但纵观智能驾驶行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前行之路依然面临不少挑战。第一,提升民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今年发生的多起由于智能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让部分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仍持怀疑态度,担心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2025年4月16日,工信部更是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上要求汽车生产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如何增强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将是华为等智能驾驶赛道玩家急需解决的难题。

第二,在高强度投入下实现盈利。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软件、测试等多个方面。华为需要在保证技术领先的同时,控制研发成本,实现商业化盈利。

从2024年财报来看,华为车BU实现销售收入263.5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74.4%,实现首次年度盈利。未来,如何保持盈利能力,将是华为面临的不小挑战。

第三,法规难题。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往往超前于相关法规的制定。华为在推动L3级自动驾驶商用化时,需要面对法规滞后带来的不确定性,如事故责任划分、车辆注册和保险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将成为横在华为面前的一道难题。

点评:

通过本次大会,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前瞻布局。此次发布的华为乾崑智驾ADS 4,在技术架构、安全性能、驾驶体验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均有显著升级,如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增强了安全保障,ADS Ultra旗舰版支持高速L3商用改善了驾驶体验等。这些成果体现了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与创新能力。

对产业而言,华为方案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升级,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尤其是高速L3商用落地,为行业树立标杆。

不过,智能驾驶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民众对技术安全性的担忧、法规滞后以及盈利压力等问题,是整个行业都需要面对的。华为虽已实现车BU首次年度盈利,但后续如何持续盈利、应对法规变化以及提升公众信任,仍需不断探索与努力。

对于华为及中国智能驾驶产业而言,未来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0 阅读:9

海峰看科技

简介:关注5G、手机、AI、云等技术和产业发展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