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梁实参加27次占用资源?网友:建高尔夫球场相比呢
最近,高考状元的宣传变少了,反倒是两个高考钉子户,梁实和唐尚珺两个人,早就提前锁定好了热搜。
量变会引起质变,但是这两人的经历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对于高考提分,还是要参考多方面因素。
而这两个人频繁的参加高考,也被人质疑,是否过度浪费高考资源?

梁实和唐尚珺这两个人,成绩最好预测的就是梁实,这个大哥参加高考不是像我们当年,备战时间是高三一年,整天都在刷题。
梁实呢,他是看着参考答案来备考,课本和大纲他是看都不看,题也不刷。
问题描述的报道里甚至说,“虽然这些年的经历已经让其意识到刷题的重要性,但在理智和习惯之间,终究是不动笔的习惯占据了上风”。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能让你考上大学,别人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的备考不足还表现在,每次到高考出分的时候,记者都会问他估了多少分。
这位大哥回答的了几年:主观题不好估。
就这一句话,暴露了这位大哥在备考上他是一点力不出,每年出的力可能就是看答案。
为什么对这位大哥这么定性。
因为高考的主观题不是完全主观,它是有给分点的,踩点给分。
甚至连作文,都是分档的,一档作文什么样,二档作文什么样,都是有详细参考的。
他的这种备考方式也就造就了,梁实考不出高分,每年就是在二本线上下20分徘徊。

梁实这种屡次参加高考的行为,自然引来了关注,有些人就觉得这位大叔,考了这么多次了,年纪都五十多了,就别尝试了。对于高考资源纯属浪费。
因为这个大哥高考的成绩确实没怎么进步。
抱着就是中彩票的目的参加高考。
高考又不是全部都是选择题,大部分内容还是要靠日积月累的记忆。

不过,有人说了,比起建高尔夫球场的浪费,梁实把高考当作一个爱好也没什么不好。
这个爱好不仅锻炼脑子,还省钱。你看那些上年纪的,爱好打麻将的,或者钓鱼的。
和高考比起来,其他的太烧钱了。
梁实早就在九十年就挣到了一百万,很早就实现财富自由。
或许他的存在可以告诉那些备考的学生,高考就是纸老虎,不要害怕,梁实年纪这么大,课本和书都不看,题一点不刷的人都能够考四百分,只要你们认真备考,成绩超越四五百不是问题。


梁实每次都考,但是人家都没报志愿,不占用录取名额。
反观唐尚珺,这位可是每年都在扎实下功夫备考。
他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录取。
这中间还有一些重点大学。

唐尚珺没有去报道,其中好多机会确实令人惋惜。
对于清北的执念太深。
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一地鸡毛。
但是,唐尚珺的这种勇气,每次都能够重新面对失败,重头再来的行为,他已经是自己世界里的勇士,至少,他战胜了自己。
04写到最后,每年梁实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能够看到,梁实已经接受了自己考不上的事实。
采访状态显得整个人都很轻松,或许,他想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让世界记住自己。
就是这种执念,让他生活里有个盼头。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一个人如果完全没有了执念,那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我没有执念,我就想躺平,当你一直坚持躺平的时候,就像以前一直高喊财富自由,
躺平看似看淡一切,其实也是一种执念。
所以,高考的考生那么多,多一个梁实不多,少一个梁实不少。
又何谈浪费资源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