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想川普上台之初,美国社会对其是寄予厚望,很多人都看好特朗普将扭转美国经济的颓势。
可不曾设想,特朗普上台之后的关税战,却令美国社会损失惨重,众多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难熬。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客和专家“坐不住”了。
先是三位前总统出山直接批评特朗普,后有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将成为这场关税战的赢家!
内外交困的特朗普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还未站稳脚跟,便被一系列危机推向风口浪尖,他的全面关税政策本想重振美国制造业,却适得其反。
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导致供应链混乱,消费品价格飙升,直接冲击普通家庭的钱包,通胀率居高不下,达到4.8%,远超美联储目标,民众对生活成本的抱怨此起彼伏。
尤其令老年选民不满的是,特朗普承诺的社保改革迟迟未兑现,通胀压力下,养老金购买力缩水,选民对他的信任度大幅下滑。
民调显示,特朗普在经济领域的支持率已跌至38%,创下历史新低。
而在外交上,特朗普的失误同样致命,其所任命的国防部长因军事机密泄露事件暴露其决策草率,盟友对美国领导力的信心进一步动摇。
他在俄乌冲突中的“和稀泥”立场,试图通过收缩外交资源换取国内支持,却引发北约盟友的强烈反弹,德国和法国公开拒绝配合其对外策略。
这一系列失误让美国的地缘影响力受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反而成了“美国孤立”。
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困境,特朗普的执政之路变得危机四伏。
但这还没完,三位美国前总统在此时的发声,对已经陷入到危机中的特朗普政府而言,更是火上浇油……
三位前总统的联合发声
就在特朗普焦头烂额之际,克林顿、奥巴马和拜登三位前总统的发声,更是在美国舆论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3月底以来,克林顿和奥巴马分别通过社交手段,对特朗普的一些做法进行批评。
而拜登则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斥责特朗普的一系列做法,给美国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虽然三人未同台,但这几位前总统的频繁发声,却也能折射出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给美国社会所成的影响。
而他们的发声迅速被主流媒体放大,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激增,特朗普的支持率在中间选民中进一步下滑。
更深层次来看,这场干预反映了美国精英阶层对特朗普式“一人独大”的警惕。
他们试图通过舆论动员,重新框定特朗普执政的历史叙事,将其塑造成“破坏者”而非“改革者”。
与此同时,这场风波还引发了历史对比的热议,克林顿和奥巴马借机重提各自的执政遗产,试图将特朗普的混乱与他们的“稳定时代”形成对比,争夺政治叙事的主导权。
三位前总统的“出山”,无疑让特朗普的危机雪上加霜。
但这场政治风暴的涟漪,远不止于美国国内,而是波及了中美博弈的全球棋局……
中国如何成为赢家?
特朗普的内政危机和外交失误,不仅削弱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也为中国在中美博弈中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长期以来,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科技封锁和盟友联合围堵中国,但效果远不如预期。
高额的对华关税不仅未能动摇中国经济,反而推高了美国自身的通胀和生活成本,供应链危机让美国企业叫苦不迭。
盟友的不配合进一步暴露了美国遏制策略的困境,欧盟和日本明确表示不愿跟随美国全面“脱钩”,德国总理甚至公开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的这种“自损式博弈”长期难以为继,而中国的产业链韧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成为“赢家”。
中国通过反制关税、优化出口结构和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有效对冲了外部压力。
2024年,中国对东盟和中东市场的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8.2%和6.5%,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多元化能力。
科技领域,中国的芯片自主研发和新能源产业持续突破,美国的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的技术自立。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政治极化与治理低效,与中国的政策连贯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朝令夕改的政策,导致外国投资者信心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流入美国的FDI(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2%。
与此同时,中国的稳定治理和开放政策吸引了更多国际资本,上海和深圳的金融市场交易量创下新高。
这种内外对比,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吸引力,因而在很多国外专家眼中,中国已然成为这场乱局中的最大赢家。
结语
特朗普的民调危机和三位前总统的联手出击,让美国政坛的裂痕暴露无遗,尽管他的基本盘尚未完全崩塌,但政策失误和中期选举的压力正在不断挤压其回旋空间。
反观中国,特朗普的困境为其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窗口期。无论是经济韧性的展现,还是地缘合作的深化,中国都在这场博弈中稳扎稳打。
但俗话说的好“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需警惕美国为转移矛盾而升级对华强硬,同时抓住美国内耗的时机,巩固多边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站在历史的风口,唯有以不变的定力应万变,才能在这场大变局中笑到最后!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三位美国前总统接连发声谴责特朗普》2025年4月21日
光明网:《全美多地爆发抗议反对特朗普政府,最新民调结果出炉》2025年4月20日
环球时报:《美专家:关税战赢家一定是中国》202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