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是真的顶不住了。
白宫公布那份22页的豁免名单时,手都紧张得在哆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全都被从那个高达145%的“黑名单”上给抹去了,有的甚至是直接清零了。
但那位自称啥都懂的大佬,刚签完字表示了让步,却又立马在镜头前死撑,硬说这没问题,还嚷嚷着要保留那20%的东西当作挡箭牌。
更厉害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迅速放出消息,说要采取新行动,直接向全球宣告:我们不是退缩,而是换个方式继续较量。
不过,不管这场戏怎么闹腾,说到底,就是美国供应链挨了一记重击。
瞅瞅那个豁免名单,一目了然,全都是美国自个儿搞不定的玩意儿。苹果大佬早把iPhone生产线的大头,差不多八成,牢牢钉在了中国。至于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搞的那个3纳米芯片厂,磨叽三年了,量产还是遥遥无期。更别提那些高精尖设备,得靠咱们中国的高级技工,亲手调教才能玩转。
美国媒体直接点明,特朗普政府推出的这份豁免名单,其实就是为了保护美国的科技核心。
当下,全世界六成以上的消费电子玩意、七成光伏板块、还有八成稀土加工能力,都扎堆在中国。要是哪个国家想搞贸易政策,不搭理中国的供应链,那简直就是拿自己的经济开玩笑,等于自掘坟墓。
因此,特朗普政府其实并没真心“服软”,他们那是没办法的“策略性撤退”。白宫说话模棱两可,就是想给自己留点“回旋余地”和“谈判的窗口”。
没错,白宫那边自己说了,他们已经找了个“牵线人”,跟中国就关税的事开始初步聊了聊。
对于美国方面的立场,咱们国家商务部回应了简短七个字:“谁惹的事谁解决。”而海关总署那边说得更直白:“天又不会真的塌下来。”
不管美国怎么折腾捣乱,咱们自个儿还是稳坐钓鱼台,毫不动摇。
根据央视的最新报道,中国正携手更多国家,一起对付美国随意加征关税的行为。中方在短短四天内,接连打了六个国际长途电话,从欧盟、东盟,一直打到金砖国家和世贸组织。就这样,美国关税政策捅出的那些漏洞,被中国巧妙地转化成了外交上的新机遇。
在欧盟市场上,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助力波兰企业实现了每年830.8%的高速增长;而在东盟地区,双方已经连续五年都是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高达9800多亿美元每年。
现在全世界的供应链乱得就像被特朗普用散弹打烂的渔网,中国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破洞,然后把尼龙绳换成更结实的钢缆。
遇到特朗普的那些招数,咱们中国有个高招:你尽管耍你的心理把戏,我专心发展我的产业链。
美国在那关税单子上耍小聪明玩数字把戏,咱们就不跟它一般见识,转头就跟东盟商量着把自贸区给升级了。还拉上非洲兄弟一起搞建设,给他们建基础设施。中东那边,咱们也出手相助,帮他们建光伏电站。这不,沙特王储最近还来中国访问,一拍即合,直接签了个百亿级别的新能源大合同。
这些联手带来的经济紧密联系,比任何关税手段都更有效力。就像玩围棋一样,特朗普只在边上搞小动作,而我们则在棋盘中心稳稳布局,扩大优势。
等他挥舞关税大旗累得不行,转过头时,会发现中国已经和RCEP的成员国一起,悄悄地把供应链重新搭建好了。
对美国绝对不能退让,要是今天示弱,明天就可能被吃得连渣都不剩。
现在的状况是:美国一加关税,沃尔玛的货架上就少一排商品;中国每搞定一项新技术,白宫能用的牌就少一张。
中国制造的东西,成本比美国便宜了差不多18%,但做起事来却快了30%,这种差距,哪里是靠收点关税就能拉平的啊?
更搞笑的是,美国那边的通胀数据才刚开始往上涨,财政部长耶伦就匆匆忙忙地出来解释了。
特朗普觉得关税就像是个大招,一按就能让中国服软,结果却没想到,这招反而在自己家后院引发了一场经济大爆炸。
美国大力推动的那个项目,到现在还没能真正实现生产能力的合作。他们想要打造的那个供应链体系,也一直只是停留在书面计划上,没能落地。
中国的供应链那叫一个强韧,远超华盛顿那些政客们的预料。咱们靠着“建设”这条路子,在沿途国家搞起了3000多个产能合作,直接串起了一个覆盖亚欧非的供应链大网。
去年越南遇到电力不够用的时候,是哪位大佬赶紧安排柴油发电机,不分昼夜地保障富士康的生产不停工?今年呢,红海那边出了问题,又是哪个公司的中欧班列货运量一下子猛增了五成?
白宫其实心里很清楚这些答案,因此卢特尼克提到要采取行动时,眼神显得有点游离。如果真的对中国芯片实施断供,那最先受到影响的,恐怕会是得克萨斯州的F-35战机生产线,得直接停产。
从特朗普时代到拜登接手,美国老百姓折腾了整整五年,这才恍然大悟:中国那些工厂的生产线压根就没歇过,中国造的商品换个牌子,照样摆在美国超市的货架上。
现在特斯拉上海那超级大厂,产量已经是加州那边的两倍了,英伟达也搞了个特供芯片,巧妙地绕开了禁令。这些事儿都在说明一个道理:21世纪的贸易比拼里,供应链才是王道,厉害得很。咱们中国手里头握的牌,早就不光是关税清单上那些数字那么简单了。
贸易战进行到现在,形势已经一边倒了。你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去年竟然还涨了27%,反观美国,通胀率飙到了四十年来的最高点。
当美国动手用精细的手段来挑挑拣拣“这个”和“那个”时,这场经济大战的结果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现在的事儿不是美国考不考虑停战,而是得琢磨琢磨怎么漂亮地摆脱自己设下的关税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