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与中国开战,美国会输,美军要等到2030年才有把握能赢

回首千秋月 2025-04-21 11:43:24

【一、希诺特的战略警告】

罗伯特·希诺特,这位已经脱下军装的美国空军中将,是个不折不扣的硬汉,同时也在战略规划领域有着卓越的头脑。想当年,1992年,他从美国空军学院光荣毕业时,还是个驾驶F-15战机,在中东上空巡逻的年轻小伙子。可谁能想到,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今的他,在五角大楼里可是出了名的敢言直谏。希诺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亲身经历过战火硝烟,那些日子里的摸爬滚打,让他积累了丰厚的实战经验。而且,他不仅是个勇猛善战的战士,更是个善于思考的战略家。在军界,大家都夸他是个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全才,战术战略样样精通。

2016年的时候,希诺特升为了准将,到了2020年,他又更上一层楼,成了中将,并且担任了空军里负责战略、整合还有需求方面的副参谋长。这个职位可不简单,说白了,他就是美军以后怎么打仗、用什么装备这些大事的决策者之一。

早在2021年,他就已经直白地提出警告: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美国的预期。以前美军常用的“远征打击”战术,在亚太这个火力密集的区域,现在已经不管用了。更让他感到焦虑的是,美国的军事改革步伐缓慢,就像一台庞大且反应迟钝的机器,要想迅速应对新时代的挑战者,真是难上加难。

这段话之所以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关键在于它是由一位不久前才退役、但在军界依然有很大影响力的高级将领说出来的。希诺特并不是在唱衰未来,而是在诚恳地建议美国回归现实主义的战略道路,否则,就连“拖到2030年再较量一番”的可能性都会变得岌岌可危。

【二、数据不撒谎】

这次兵棋推演在圈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说起来,它只是美军近年来搞的众多模拟战之一。但它揭示的东西,真的很让人扎心,那就是在亚太战场上,美军想有效压制中国,已经越来越难了。你看,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推演的结果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以前美军可能还觉得自己在亚太地区能占上风,但现在看来,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说白了,这场推演就像是给美军敲了个警钟,告诉他们得正视现实了。在亚太这片热土上,中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美军再想随心所欲地搞遏制,恐怕是行不通了。所以啊,咱们得说,这场推演虽然只是个模拟,但它反映出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美军得好好琢磨琢磨,以后在亚太战场上该怎么走,才能不跟中国硬碰硬,还能保住自己的面子和利益。

说起来,在一次模拟推演里头,咱们中国的解放军那是相当主动,一上来就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头一波攻击迅猛无比。东风系列的导弹啊,还有那些高超音速武器,嘿,短短三天时间里,就把嘉手纳空军基地、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这些重要地方给精准收拾了,搞得美军那是没了空中的支援,后勤也跟不上。这可不是瞎吹,咱们中国的火箭军,那“不让敌人靠近”的本事,老早从2010年开始就让美国那边盯得紧紧的。这些年装备不断升级,打击范围那是一路扩大,从第一岛链直接蹦跶到了第二岛链。

而且啊,美国在模拟演练里头,他们的航母战斗群也碰到了挺棘手的情况。一旦靠近咱们中国海岸线,那就直接进了咱们火力能覆盖的地盘,想跑远点呢,战斗力又跟着大打折扣。虽说他们有隐形飞机、先进的电子战设备,但“地利”这个坎儿还是过不去——美军的实力得从老远的地方跨海过来,反观咱们中国的军队,那可是在家门口严阵以待呢。

让美国更为担忧的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平衡被打破。到了2022年,咱们中国的海军舰艇总数已经攀升到了340艘,而美国那边呢,只有296艘,咱们在数量上实现了反超。不仅如此,咱们的造船速度也是嗖嗖的快,远远地把美国甩在了后面。咱们国家的造船业那是相当给力,2022年一年就造了3786万吨的船,占了全球造船总量的大头,差不多快一半了,47.3%呢。

说起来,美国这十年来,新造的军舰竟然连20艘都不到,就连他们的护卫舰,还得靠意大利的技术来帮忙。这种从根儿上的差距,说白了就是,美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想在军舰数量和更新换代的速度上跟上中国海军,怕是有点难。

希诺特在他的分析里头讲得很清楚:现在美国军队的打仗方式,还是老一套冷战时候的想法,没有根据亚太战场的新情况来调整策略。他觉得啊,大概得等到2030年前后,美国那边第六代战斗机NGAD、新型B-21轰炸机,还有远程的无人驾驶作战系统都到位了,他们才有可能慢慢找回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

【三、2030是希望?还是缓兵之计?】

希诺特说的那个“2030转折点”,可不是啥好消息,它更像是咱们能活下去的最基本要求。他心里有数,美国现在从反恐战场掉头,开始跟大国较劲,这可是个大动作,战略上得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要想完成这个转变,保守估计,十年时间是跑不了的。

根据国防部的安排,到了2030年,美国军队会迎来一系列“新型装备”:这个叫做NGAD的战斗机,隐身和联手打仗的能力会更上一层楼;B-21轰炸机则牛气冲天,能轻松绕过现在的防空系统,直接攻击敌方后方。除此之外,还有无人协助作战的飞机、战场上的人工智能指挥系统,以及网络中心战所需要的各种支援平台。

光有规划可不行,实际工业生产能力却老是拖后腿。造船厂里工人不够使,军事订单堆成山,新装备测试也是慢吞吞的,问题是一波接一波。到了2023年,美国海军那边还有差不多20艘老船等着退役呢。再看看中国那边,造船跟流水线一样快,这种“换新游戏”美国根本玩不转,跟不上人家的速度。

2023年10月份,美国国防部出炉了一份关于中国军事实力的报告。报告里头直白说了,他们预测啊,到2030年,咱们中国的核弹头数量会从现在的500枚增加到1000枚,而且海军舰艇的数量也会一直往上涨。再看接下来的两年,也就是2024年到2025年,咱们国家的国防预算连着两年都涨了7.2%。这钱主要花在哪儿了呢?重点都放在了海军、导弹,还有那个信息化打仗的系统上。

RAND公司2024年初的一份报告里头说了,到2030年,美国那边就算把装备都更新换代完了,他们在战斗队伍的数量和部署速度上,还是很难追上中国。说白了,就是美国军队就算完成了“大变身”,咱们中国也早就从“守着家门口不让进”的阶段,进步到了“能管得远远的海域”了。

说起来,2030年并不是美国铁定会胜利的那个时刻,而是他们“可能取胜”的最早契机。要是在这之前,冲突真的爆发了,那美军很可能就得在战场上吃亏,甚至面临失败的局面。

打从2024年开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系列动作,让人看出他们心里其实有数:要是没准备好,可不会傻乎乎地跟中国硬刚。他们不光扩大了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使用权,还在关岛和夏威夷加强了导弹防御,另外,还拉拢了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一起搞印太地区的合作。说白了,这些举动就是在拖时间,想让战略冲突晚点儿来,好给他们自己争取到2030年之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话说回来,中国这边呢,在政治、军事还有舆论上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出招。台海、南海、东海这几个地方,就像是中国给美国设下的战略绊脚石,让它动弹不得。想想看,从用反舰导弹加上无人机作战的新点子,到加强海上核打击能力,再到巧妙运用那些“灰色地带”的战术,中国这是在打造一个既能升级又能压制对手的战场布局。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美军可真是左右为难,进退两难啊。

希诺特退役后并没有默默无闻,而是转身投入了华盛顿一家挺有名的军工咨询行业,继续在政策圈子里发光发热。他老往国会听证会、智库论坛上跑,一个劲儿地推广他那套“2030战略防线”的想法。到了2024年年初,他在一次演讲里头特别提到:“美国可得正视工业基础滑坡的问题了,不然的话,到2030年也未必能等来翻身的机会。”

美国媒体在标题上装得挺强硬,说什么“2030年能赢”,但这听起来更像是给自己打气,其实心里没底。反观中国,那步伐是越来越扎实了。你瞧,造船厂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2028年,导弹系统也经过了好几轮的升级,到了2025年以后,战略空军还要再来一次大规模的扩充。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中美之间的战略较量,时间可是越来越紧迫了。

说起“2030年必胜”这话,其实就像是押了个大注。这赌注就是,美国能在几年时间里,把体系重新搭建好,战略上做个大转变,工业再兴盛起来。而且,还得盼着中国在这段时间里别突然出击。可要是真这么赌了,万一输了,那整个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防线可能都要遭殃,这代价可太大了。

希诺特这个人在军队里是出了名的“明白人”,他好几次站出来提醒大家注意,但他心里清楚,关键不在于武器装备有多先进,而是政治体系、长远规划和资源怎么分配。准备打仗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得从里到外都安排妥当,光靠几个新玩意儿是没法扭转大局的。

以后的事儿谁也说不准会不会真打起来,但中美之间现在就已经在暗暗较劲了。要是美国还是一味地逃避现实,活在自己的想象里,那到了2030年,他们能不能扭转局势,可就真的很难讲了。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