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由于长期笼罩在疫情阴霾下,广州敢为天下之先的打响了解封第一枪后,网上舆论一片叫好和认可。
不可否认,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封控的大环境下,广州解封向全国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被广泛认为是希望的曙光。但太过片面解读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至少目前看来,广州解封四天,严峻的形势还不容“放飞自我”。
数据反馈方面,广州解封四天后的疫情并不算乐观,新增本土120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4096例,风险地区多达7015处,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仍处于高位。充分表明,至少现阶段下广州的解封和防疫情况远远不容过分乐观,放开了,也并不意味着放飞自我,解封,也并不代表病毒传播链被完全阻断,个人安全和防护意识仍不能够松懈。
由于信息差以及其他因素,外界对于广州解封以及防疫现状可能被片面解读了,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广州此轮解封的区域仅限于“临时管控区”,并非全域解封,况且目前多达7015处风险地区的现状下,广州全域无差别解封显然并不现实,至少现阶段下仍尚需时日。
广州解封虽然看似是敢为天下之先的突破性尝试,但解封的背后却暗含诸多无奈和辛酸。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左手待命,右手解封,符合防疫大环境下的实际需求,也利于民生和经济的回暖。
防疫抗疫三年,各行各业乃至整体经济受到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远程线上办公和网课成为了适应大环境下的唯一应对之策,但抗疫之下的众生相早已尽显疲态,毕竟抗疫不是攻坚战,而是持久战,防疫是刚需,但民生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适当解封,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而是民生得以喘息和恢复,毕竟民生和经济经不起疫情的反复肆扰。
另一方面,封控和解封的双管齐下也不失为应对复杂环境下最理性的应对之策。经济和民生需要适度放开,但为了有效防疫,禁烧病毒传染,切实有效的保护好年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对于防疫工作仍然不能有丝毫松懈,恢复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科学合理、徐徐渐进的推进过程,而不是一刀切和撒手不管。
大部分人看来,目前疫情病毒已然产生变化,虽然传染速度仍然很难彻底遏制,但致病力和致死率大幅下降。如果继续封城堵路、严防死守的防疫策略,并不符合民生的实际需求,百姓已无法承受当然不宜持续。民生需要恢复,经济需要复苏,疫情防控也不能松懈……
解封,并不能化解民生的焦虑和不安。
解封四天后,广州并没有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餐椅和娱乐行业已开放正常营业,但出门进店消费的人数却并不多。一方面,疫情反复让大家的消费力下行,手头紧张,大家对于购物消费不得不更加谨慎;另一方面,尽管放开了,但大家对于疫情的担忧和恐慌并未随之消退,缺乏安全感让人们对于解封后的当下环境更多选择了谨慎观望。
一方面迫于生计问题,渴望尽快解封;另一方,对疫情病毒等因素的忌惮和担忧,这种矛盾的心理显然是人性普遍存在的广州现状。为了同时兼顾抗疫、民生的实际需求,广州针对性的采取解封策略实现了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们生活的打扰,以及对恢复社会运转的影响,不失为一种当下最适宜的折中方案。
此外,不同于外界“解封后的繁荣和自由”的片面解读,在解封之后,广州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如何在解封状态下实现对病毒感染指数级爆发的有效防控,后续不免要有不少工作要持续跟进。
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封控,广州的做法更加倾向于是一种探索式的应对疫情新路子,属于全国抗疫中一边摸着石头一边过河的先例。毕竟以目前形势看来,封城堵路、层层加码的隔离管控措施已经无法同时满足抗疫和民生的双重需求,广州先行一步的探索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还无法预测,因为后期难免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整体看来,广州解封四天,但并不像外界了解的那么简单,严峻的形势还不容“放飞自我”。防控和卫生意识仍然不能有丝毫松懈,广州的解封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的全面放开,谨慎对待,理性看待,不忽视也不短视,才是我们看待疫情和广州解封的正确立场……
有篇文章说广州商场爆满,还配了N多的美图,一派BBC的写作手法[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