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你的工作状态是?
有人加班加点,有人坐等放假,但可能也仍有人在焦虑和内耗的漩涡里不停打转。
如果你是后者,那么可能你正处在有毒的工作环境中。
怎么才能实现自救,把工作的毒性降到最低呢?
欢迎来到《emo咨询室》,拥有30年从业经验的日本知名精神科医生桦泽紫苑正在帮你消除烦恼!
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人充实有人内耗?
恶劣的工作环境,令人有压力的工作,加不完的班……在这样的公司上班,有的人三个月就得了抑郁症。而身处同一家公司,同样的工作内容,相同的工作时间,有的人却能安安稳稳地工作三年多。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儿呢?答案是有无控制感。
怎么找回丢失的控制感?
虽然控制感十分重要,但身为打工人的你,一定会遇到顾此失彼、左右为难的窘境。那么,如何在职场中掌握主动,降低工作的毒性呢?桦泽紫苑给出了他的建议。将事实与感情一分为二如果不能将客观事实与感情分离开来,遇事就容易被个人情感冲昏头脑,无法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看待自己。感情就如浓雾一样,将事实遮掩起来。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事实、面对事实,就会产生压力,变得烦躁不安、愤怒,最后陷入情绪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换言之,只要能将事实与感情分开来看问题,在面对意外、挫折、精神创伤时就可以从容处理。以中立思维看问题最重要的是将事实与感情一分为二,客观理性,实事求是。虽然我们不应该说泄气话,但必要时刻,我们可以把“我好难过”“我好痛苦”说出来,达到释放压力、发泄负面情绪的效果。
但是,不正确的排压会带来反作用,比如说坏话、反复强化负面体验、贬低自我等。
负面经历只说一次即可,之后便会慢慢忘记,这就是排压的“一次就好原则”。


消除烦恼从放下手机开始
我们都需要给发呆留时间,它能使你在短时间内消除脑疲劳。放下手机后,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尤其是睡前两小时,一定不要看手机。太阳光包含蓝光成分,因此晚上看手机,会给大脑一种“天亮了”的错觉,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你很难入睡。而在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下,脑疲劳会加重。安德斯·汉森的《手机大脑》一书提出“手机大脑”一词,其实也可理解为“焦虑脑”。在焦虑脑面前,转换视角和语言化都是无用的。反倒是放下手机才能帮你解决,至少,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拥有30年从业经验的日本知名精神科医生桦泽紫苑在8年里“问诊”了4000个烦恼,现在,他的“emo咨询室”正为你敞开。
写下和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消除心理压力、不安和焦虑。
在2025年的开始,找回职场生活的主动权,和有毒的工作说再见吧!

-本期话题-
你是怎么应对有毒的工作的?
留言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