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4月26日至27日,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唱会深圳站圆满落幕。从成都出发,刀郎一路走来,所到之处不仅给人们带来视听盛宴,也显示出这位传奇歌手的市场号召力。
从去年刀郎的线上免费演唱会吸引5000万观众,到线下巡演带动城市消费热潮,刀郎的演出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行走的GDP”。
刀郎演唱会的商业价值首先体现在直接收入上。以济南站为例,两场演出吸引数万名观众,带动酒店订单增长67%、景区门票增长75%。深圳站虽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参考此前南昌、武汉两站创造的25亿元经济价值,其拉动效应可见一斑。演唱会经济的这一乘数效应使得各地争相竞逐演出资源。
演唱会经济的另一重点在于让“流量变留量”。刀郎演唱会期间,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整合泉水文化、老街民俗、鲁菜美食等文旅资源,策划打造了“跟着刀郎去旅行”系列旅游产品。深圳则通过“海陆空”粉丝应援(如游轮条幅、热气球宣传)强化城市话题度,使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文旅吸引力。
从某种意义来说,演唱会经济还是一种“情绪经济”——刀郎的歌曲尤其是最新创作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格调清新,而且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抚慰人们的心灵。其舞台风范亦契合大众审美,总有撩拨起观众敏感情愫的点位。观众为情怀买单,城市则借势打造IP。演唱会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外溢效应——《罗刹海市》带动淄博蒲松龄故居游客增长,《沂蒙山小调》助推临沂天蒙景区推出“唱民歌免门票”活动。文化共鸣催化消费热潮,助力地方文旅升级。
从成都首站的“车满为患”到济南的“双场地狂欢”,再到深圳的“海陆空”应援,刀郎的巡演证明,“音乐+文旅”潜力无限,优质的演唱会完全可以成为城市经济新引擎。随着“五一”临近,各地正争相以创新方式将城市人流量转化为发展动能,湖南省会长沙也在跃跃欲试。据报道,5月、6月间,李荣浩、刘若英、陶喆等明星将相继在长沙开演唱会。未来,如何让演唱会“曲终人不散”,持续释放文旅长尾效应,是主办城市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