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医生。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在于中药剂量,更在于配伍。
开方就犹如排兵打仗,每个方剂中都有君臣佐使药,疾病不同,所点的兵、所选的将,都不一样,简直变幻无穷。所以说啊,中医的配伍也超级关键!

那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临床上3对药力威猛的中药。
附子加干姜补阳附子为大辛大热药,善于走窜。所以呀它虽然补阳能力强,但效果却是转瞬即逝,那为了制约附子善走窜的特性,也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附子,张仲景给它搭配了一味干姜。
干姜性质沉稳,能守而不走,既能制约附子的辛热之性,还可以让这个火烧的更久一些,用这些热气来温暖身体,而且干姜还能减轻附子的毒性,防止中毒。

附子
红花加桃仁活血红花和桃仁都是活血药,它们的区别就是红花是花类中药,质轻上浮,比较擅长走上半身经络,能化上半身瘀血;
而桃仁是种子药,质地沉重趋下,比较擅长化下半身瘀血,两者一上一下,使活血化瘀的能力倍增。所以说一般在用红花的时候,通常配上桃仁,用桃仁化有形瘀滞的力量,再用红花化无形瘀滞,从而把淤血排出体外。

红花
柴胡加黄芩清热柴胡是治少阳病的关键药,能宣散半表的邪气,还可以升清阳;而黄芩能清泄半里之邪,可以降浊火。
而且柴胡、黄芩性寒,相互搭配,可以有效的清泄湿热、和解少阳、升清降浊。闻名天下的小柴胡汤使用的就是这个特性,适用于寒热往来,半表半里之间的疾病。

柴胡
好了,以上这3组药对,你学会了吗?我们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哇.中医好历害的三加。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当然啦。中医这种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的的心态是如何来的 难道中医们小时候生病啦 中医们父母开心的开酒庆祝才导致中医们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