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第18军的地位在国民党的地位绝对是大哥大的存在,毕竟作为校长得意门生掌舵,第18军无疑是亲儿子。陈诚节制第11师和第14师两师,在国军的作战地图中,第18军的番号始终标注在精锐部队首位。这支号称"国军之胆"的劲旅,从北伐烽火中淬炼出的钢刀,最终却在1949年的渡江炮火中碎成遍地残片。九位掌军者的人生轨迹,从侧面反映出了国军的兴衰成败。
1.机枪连长到民国二号人物——陈诚
陈诚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老蒋复出后,陈诚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后升任十一师师长,中原大战后再升为十八军军长,升任十八军上将军长,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王牌军。
这个身高不足1米6的浙江同乡,凭借"校长门生"的忠勇,竟在短短三年间将18军打造成嫡系中的嫡系——"土"拆自十一师,"木"拆自十八军,自此形成盘踞军界二十载的"土木系"。
全面抗战结束后,陈诚跟随老蒋发动内战,并且扬言三个月消灭我军,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我军便消灭了国民党百万大军,老蒋形势摇摇欲坠。迫于形势老蒋将其调到东北担任东北行辕主任,全面主持东北军政。由于陈诚指挥频频失误,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陈诚以生病为由离开东北,前往上海就医。国民党统治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老蒋将陈诚提前安排到台湾为自己铺好后路,陈诚被任命为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退居台湾,并病逝于台湾。
陈诚在拍老蒋的马屁上还是无人能及的,无论老蒋做的对与错,陈诚总是默默支持老蒋,因此老蒋格外的重用他,他的地位仅次于老蒋。
2.参谋到铁血军长——罗卓英
罗卓英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早年罗卓英算是陈诚的小跟班,一直跟随陈诚东征西逃。他职位的升迁随着陈诚的高升而升,可以说只要陈诚升官了,罗卓英必定升官,两人几乎形影不离。陈诚升第三路总指挥兼十八军军长后,罗卓英便做陈诚的副手,随着陈诚的进一步提拔,罗卓英便顺理成章的成为第18军的一把手。罗卓英随着陈诚的升迁而一路高升,可以说是陈诚一手提拔起来的。
全面抗战期间,罗卓英率十八军四个师驰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18军与日寇展开激烈交战,坚守浏河、嘉定之线,每小时伤亡上千人,同时大量歼灭日军,直至淞沪会战结束,日军始终未能跨越浏河、嘉定之线一步,从而打破了敌人企图打通长江右岸,包围上海的计划,18军同样牺牲惨烈阵亡近两万人。由于表现突出,升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此后罗卓英的仕途便是司令级别。
解放战争中,陈诚被派到东北担任东北行辕主任,罗卓英亦跟随前往,担任行辕副主任,罗卓英跟个小跟班一样,陈诚走到哪他跟到哪。由于陈诚指挥不力,致使东北局势危矣,陈诚于是因病离开东北南下,罗卓英亦跟随,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最后病逝台湾。
3.抗日铁血到战俘营的跌宕人生——黄维
黄维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由于到陆军大学进修过,加之出色的表现,时任第18军军长陈诚对其十分赏识,将其提升为第31旅旅长。抗战爆发后,黄维接任第18军第67师师长职,跟随罗卓英前往淞沪会战前线,罗店之战中,黄维率领67师阻击日寇,坚决不退后一步,致使死伤惨重,能上前线的人都被排上去了。偌大一个师,最后剩下了不到一个团。
由于表现出色,黄埔一期出身的黄维接过十八军军长印绶。这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书生将军",凭借在陈诚土木系中的资历与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在罗卓英升迁后坐上了中央军王牌部队的帅位。黄维从罗卓英的手中接过了第十八军的大权,担任第十八军军长。淮海战役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命其率军支援,支援途中黄维率领的第12兵团被歼灭,黄维被俘虏。双堆集战败被俘后,他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度过了27年铁窗岁月。在改造期间表现良好,遭到特赦,这个早年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将军,已变成须发皆白的文史专员晚年寿终正寝病逝,享年八十五岁。
4.彭善
彭善是国民革命军将领,早年曾到黄埔军校进修学习。由于表现突出深受陈诚赏识,升任第十八军第11师中将师长,后奉命跟随罗卓英参加罗店战役,彭善亲率十一师表现英勇,黄埔一期出身的彭善率部死守罗店。面对日军海陆空立体攻势,他亲率敢死队发起反冲锋,最终用八千将士的鲜血铸就"血肉磨坊"之名。由于在战斗中一系列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校长的信任,三年后1939年,彭善升任第18军中将军长,从此接掌第18军大权。
5.方天
方天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早年到黄埔军校第二期工科、陆军大学十一期进修学习。由于受到陈诚赏识,被提拔为第十八军第十四师中的团长,全面抗战期间,跟随罗卓英参加淞沪会战,方天任十一师副师长,率部英勇作战。先后参加武汉会战、枣宜会战,1941年初由于表现出色,升任陈诚摘系主力部队十八军中将军长,执掌18军大权。
解放战争时,随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最后病逝台湾省台北市。
6.罗广文
罗广文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早年到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进修学习,妥妥的文武兼备的人才。学成回国一年后,罗广文到陈诚第十八军任炮兵营营长,后升任参谋主任、团长、参谋长。
淞沪会战中,34岁的罗广文身披弹痕,率领敢死队三度夺回失守阵地。黄埔四期出身的他,以血性果敢赢得"陈诚系"核心成员资格,这正是他日后接掌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18军的关键。武汉会战后,升第十八军第十八师师,1943年鄂西战役后,罗广文出任十八军中将军长,执掌第18军大权。
解放战争时,老蒋节节败退,罗广文认清形势,大势已去之际,罗广文选择顺应时势,率15兵团在成都起义,最终以解放军第50军高参身份见证新时代。晚年病逝,享年五十一岁。
7.胡琏
胡琏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人称“金门王”。早年曾到黄埔军校学习,黄埔四期毕业后,一度十分迷茫,所幸在关麟征的帮助下得以在十八军混的个连长。因作战勇敢,胆识过人,深受陈诚赏识,被升任第十一师营长。
全面抗战期间,担任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团长,跟随18军军长罗卓英参加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后,胡琏升任第六十七师步兵第一一九旅旅长。第一次长沙会战时,升任第十八军第十一师长副师长。
胡琏的扬名之战便是在石牌保卫战,日军集结第三十九师团主力重兵进攻石牌,老蒋交代陈诚不惜一切代价守卫石牌要塞,陈诚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第十一师胡琏的身长,胡琏表示誓与要塞共存亡。战斗中,陈诚问胡琏有没有把握守住阵地,胡琏表示: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好在石牌保卫战成功阻击了日军,胡琏凭此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一年后1944年出任第十八军军长。
解放战争时,老蒋部队节节败退,胡琏先退到进门,最后退到台湾,最终病逝台湾。
8.杨伯涛
杨伯涛早年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陆军大学第十四期学习,全面抗战期间,黄埔七期出身的杨伯涛始终带着儒将特有的书卷气,冲锋在最残酷的前线。跟随18军军长罗卓英参加淞沪会战,陈诚赏识其能力,将其升任第18军11师师长。
胡琏统帅的第18军整编成了11师,杨伯涛任11师的旅长,胡琏调走后,杨伯涛接任11师师长,仅仅两个月后,11师恢复18军番号。1947年杨伯涛任18军军长,这位在淞沪会战中率部血战罗店、在湘西战场粉碎日军攻势的悍将,接过了"土木系"精锐第18军的帅印。淮海战役时,杨伯涛被我军俘虏。功德林十年改造,特赦后担任文史专员,晚年病逝,享年91岁。
9.高魁元
高魁元是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四期出身的山东汉子高魁元,受到周至柔赏识,被提拔为十八军九十四师五九三团团长。全面抗战期间,高魁元率八十三团跟随罗卓英参加淞沪会战,淞沪抗战结束后,相继参加桂南会战、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湘西会战等,因表现出色,升任十八军一一八师师长。
在第十八军经历了整编和恢复后,经胡琏保荐,1949年高魁元被任命为第十八军军长。解放战争时,老蒋节节败退,高魁元率十八军撤退到金门岛。这位最后的"土木系"掌门人,老蒋认识到其能力出众,将其再次调到台湾任职,一直终老,高魁元非常高寿,去世时105岁。
以上便是第18军的历任军长,第18军作为国民党的王牌部队,他们的寿命都普遍的高寿,大多都寿终正寝,由此可见位置坐的高确实不太容易战死沙场。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