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写到,安杜里尔公司实施多轮并购、业务迅速扩张的同时,该公司也开展了一轮又一轮融资。
2024年8月,安杜里尔公司宣布完成金额达15亿美元的F轮融资。在新创防务企业中,这算得上非常罕见的大规模融资,该公司的估值也被推高至140亿美元。
今年2月初,据CNBC、路透社、《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该公司正在洽谈新一轮融资,金额可能高达25亿美元。据报道,这一轮融资同样由美国创始人基金领投,有望投入10亿美元。而安杜里尔公司的估值也将随之翻倍至280亿美元。

路透社在这则安杜里尔公司融资报道中提到美国副总统詹姆斯·戴维·万斯曾投资过并仍持有该公司的股份。
不论是路透社还是《纽约时报》,在关于安杜里尔新一轮融资的报道中都强调创始人基金的操盘者是彼得·蒂尔。这位科技亿万富翁是军事技术公司帕兰提尔(Palantir)的创始人:“他一直是共和党的长期捐助者,曾支持特朗普总统在2016年首次成功竞选以及万斯在2022年竞选参议员。”
同时,《纽约时报》也在报道中再次强调安杜里尔公司创始人帕尔默·勒基“亲特朗普”的政治立场:“11月总统大选之夜,勒基曾发布一个表情包,庆祝特朗普的胜利。”报道中提到一个重要的细节:特朗普总统的“亲密顾问”埃隆·马斯克曾回应此评论称:“对安杜里尔这样的公司开放国防部/情报机构是非常重要的。”

此前文章中已提及帕尔默·勒基是社媒X的资深用户,也是老“二次元”了,发帖中的表情包是《精灵宝可梦》中的小智。而马斯克回复的“为结果付费,而不是需求文档”,也是在呼吁美军采购机制变革。

《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则将帕尔默·勒基的亲特朗普立场具象为“特朗普的科技界老兄”。
投资安杜里尔的机构也正在投资欧洲企业
虽然安杜里尔公司的最新一轮融资尚未落地,但在2024年8月的F轮融资后,该公司已经累计在5轮(种子轮和C、D、E、F)融资中从58家投资机构/投资人处获得了总计37.6亿美元。
从2022年12月的E轮到2024年8月的F轮,从F轮到酝酿当中的最新一轮,安杜里尔公司的融资间隔也显著缩短,表明其融资节奏正在加快。此外,这家公司的融资规模已经从早期的几亿美元猛增到近年的十几亿美元,新增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无不表明更多风险投资机构对安杜里尔公司前景充满信心,更多风投资金正加速流入,并助推其快速发展。


安杜里尔已经成为美国防务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欧洲地区也有类似的企业,只不过规模上要小很多。
以更广的视角来看,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之下,风险投资机构正对防务行业前景更有信心,尤其是新创防务公司。这些新涌现的新创防务公司在业务上多集中于人工智能(AI)、无人机/反无人机、太空、软件技术等领域,强调自身在理念模式组织等方面与传统防务公司泾渭分明。
一个例子是,安杜里尔公司的种子轮投资者、在后续几轮融资中与创始人基金一起持续投资的通用催化剂(General Catalyst),在过去两年里还投资了德国初创防务企业赫尔辛格(Helsing)公司。

2月,赫尔辛格公司宣布将向乌克兰交付6千架HX-2自杀式袭击无人机,称该机任务航程可达100千米,先进的机载人工智能可完全对抗电子干扰。此前乌克兰曾订购4千架HX-1。
欧洲防务行业最大独角兽及其投资机构
成立于2021年的赫尔辛格公司,在获得通用催化剂领投的B轮和C轮融资之后,其估值已达49.5亿欧元(约54亿美元),成为当前欧洲防务行业的最大独角兽。
目前来看,该公司的发展路径与大洋彼岸的安杜里尔有几分相近,持“软件先行”理念,着重打造一个军用AI、软件平台,而后软件驱动/定义硬件,愿景是成为“AI技术与传统武器之间的桥梁建造者,欧洲军事人工智能市场的领导者”。
该公司的一个宣传口号是“人工智能保护我们的民主制度”(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protect our democracies)。

赫尔辛格公司作为AI技术的供应商参与了德国空军“台风”战斗机、未来作战空中系统(FCAS)和空客公司的“忠诚僚机”等多个欧洲军机项目。
观察赫尔辛格公司的投资者名单,在通用催化剂之前,由瑞典人丹尼尔·埃克(Daniel Ek)创立的名为Prima Materia的投资基金,曾在2021年11月的种子轮投资中,以1亿欧元的大手笔投资了赫尔辛格公司,埃克本人也加入了赫尔辛格董事会并任联席主席。丹尼尔·埃克的另一重知名身份则是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因此,彼时的欧洲媒体上有很多这样的报道如“Spotify如何默默支持军工联合体”等,甚至有Spotify上的创作者愤怒地表示“这是从艺术家身上掠夺的财富被用于资助军事技术”,呼吁抵制该平台。

丹尼尔·埃克在社媒上宣布对赫尔辛格公司投资1亿欧元,他本人加入该公司董事会。评论中不乏暗讽其对创作者版权的吝啬,将利润用于人工智能武器研发并发起抵制等内容。
此番情形,颇为类似当年帕尔默·卢基在表明政治立场后,安杜里尔公司的防务业务在美国硅谷受到的非议。当时,硅谷互联网科技公司(特别是公司员工)非常抵触于将软件和AI等技术用于军事用途。
只不过时移世易,尤其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今天欧洲地区从政府到民间,对军事制造业的“排斥”心态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比如,欧盟官方贷款机构欧洲投资银行(EIB)在2024年5月宣布,取消针对军民两用技术项目投资的一项限制条款。原条款要求相关资金只能投向民用收入占比超50%的项目。2024年1月,欧盟委员会和EIB下属欧洲投资基金还联手推出了1.75亿欧元国防股权基金,旨在拉动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方资本来参与对国防创新技术、初创企业的投资。

空客在2024年柏林航展上首次展出的“忠诚僚机”前,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CEO迈克尔·舒尔霍恩与赫尔辛格公司CEO冈伯特·舍尔夫(Gundbert Scherf)合影。后者在创立赫尔辛格前曾是麦肯锡合伙人,负责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业务,还曾在德国联邦国防军网络与信息领域司令部、德国国防部数字总局担任要职。
欧美防务新创企业正持续获风险投资
从总体趋势来说,更多渠道和更大量的资金流向初创公司正成为欧美防务行业和资本市场上的重要趋势。尽管此前欧美风投机构中的许多投资者常常出于道德、声誉和资金风险等方面的因素,或者有限合伙人协议的限制条款而对防务行业“敬而远之”,但现在各方障碍正在消弭,甚至出现了“对防务行业投资即为‘保卫民主’”这样的舆论声音。

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军用技术与其他技术领域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军用技术的范畴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印象中的坦克、战斗机和导弹炸弹等,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通信技术等也可以被用于军事领域,风投资本也可以更隐蔽地(比如以军民两用之名)投资那些高技术防务项目。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PitchBook的统计,自2021年以来,欧洲地区防务行业的融资活动显著增加,在2024年更是创下16笔交易、融资额5.316亿美元的新纪录,是2023年初创企业融资额的两倍之多。
而且随着防务行业的风险投资活动增加,近年各种新风投公司也纷纷成立,如英国的双轨(Twin Track )、乌克兰D3、立陶宛的Scalewolf等,并都将投资标的瞄向防务行业的初创企业。

PitchBook的数据统计。
在美国,根据商业信息服务公司Crunchbase的数据统计,过去的2024年美国国防科技初创公司(涵盖军事、国家安全和执法等行业)从风险投资获得的融资总额达到了30亿美元,共计102笔交易。融资总额和交易次数都高于2023年的27亿美元和100笔;而在2022年,这组数字则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分别为46亿美元和119笔。

Crunchbase的数据统计。
资本正加速流向业内明星企业
不过,Crunchbase与PitchBook两家公司在这类数据统计上的标准有所差异,后者还将航天和生物技术等军民两用领域的投融资统计在内,因此在后者的数字中,仅2024年上半年全球防务行业的融资总额就达到了90亿美元,2023年和2022年分别为349亿美元和358亿美元。
不过这两家的统计口径之差并不会影响行业总体趋势的判断。总体来说,欧洲防务市场的规模仍远小于美国,全球风投资本更多地选择流向美国地区,对该行业新创企业的投资兴趣依旧较高(或者保守点说,是稳定在历年水平并未回落),即便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交易量已有所放缓。

一个代表性的案例是,创立于1972年的老牌风险投资巨头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在2023年进行了该公司历史上的首笔防务行业投资:领投了对马赫工业的57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对于这笔投资,红杉资本通过官网表示:“国防技术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公民福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国防领域正在发生关键的技术转型。”这也表达了这家老牌风投巨头对防务行业新创公司、新一代国防技术的投资兴趣。


红杉资本在防务行业首笔投资虽金额不大,但在行业内影响并不小。马赫公司的创始人伊桑·桑顿(Ethan Thornton)年少成名,曾获得彼得·泰尔的蒂尔奖学金,随后,根据奖学金的规定,他从麻省理工学院退学创业,主要方向是氢动力的无人机和防空系统。
不过,这类投资也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着残酷的“二八法则”——即资本会更倾向流向头部的明星“新势力”公司。
就像Crunchbase的统计数据所显示的,2024年里行业“头部”安杜里尔的F轮融资15亿美元,引领了全美全年的30亿美元融资总额;作为“腰部”的自主水面舰艇制造商萨罗尼克(Saronic)则获得了1.75亿美元B轮融资,初创公司Chaos工业获得了1.45亿美元B轮融资。2025年也同样如此,能在投融资中收到上亿美元规模投资的企业无不是行业内的明星企业了,比如完成2.5亿美元D轮融资的伊庇鲁斯(Epirus)和获得2.4 亿美元F-1战略融资的护盾人工智能公司(Shield A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