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阳谋”,让人拍手称奇,你知道几个

小卒话史 2023-09-17 10:38:11

文|小卒话史

“阳谋”跟“阴谋”相对,它是指光明正大的使用计谋,即便是对方看出计谋的最终目的,对方仍然无法破解。

而“阴谋”则不一样,阴谋是暗中计划,一旦被对方识破,对方可能会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导致计划前功尽弃。

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阴谋有一定的“保密”意识,但阳谋则没有这样的要求。

关于阳谋,在我国历史上就有比较著名的4个,时至今日,能破解其中奥秘的少之又少。

二桃杀三士

相传,诸葛亮《梁甫吟》中,对“二桃杀三士”有这样的表述: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这则历史故事,堪称“阳谋”中的典范,它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此三人仗着自己战功卓著,目中无人,横行朝野。所谓“功高震主”,齐景公自然不想留下他们。

如果说公然处决他们,齐景公自然会“离心背德”,毕竟这些人有功于江山社稷,可如果不对他们加以惩处,那么朝野将因他们乱作一团。为此,齐景公让聪明的晏子为其想办法。

晏子稍加思索,最终设了一个局。

他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赏赐他们三位两个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个桃。

公孙接和田开疆首先说出了自己的功绩,各取一个桃子。

古冶子报出了自己的功劳,自认为功劳比他俩大,所以气得拔剑相向。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到古冶子的功劳之后,自觉不如,羞愧地将桃子让出并自尽谢恩。

此时,古冶子是最终的胜利者,他理应弹冠相庆才是,可他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

运用计谋杀人,“二桃杀三士”堪称阳谋中的经典。齐景公不废吹灰之力,用两个桃子,就解决了三位猛将,为自己解除了可能为齐国带来后顾之忧的巨大隐患,不可为不高明。

我们在感叹晏子高明计策的同时,也不禁为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风”而叫好。晏子的初衷是利用三人恃才傲物的人性弱点,让他们自相残杀,没想到他们会舍生取义,有如此君子风度。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中山。

这块地方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后来被赵国伺机强占。魏国当然不服,便请出大将庞涓,前去收复。

赵国自知不是魏国对手,于是向邻国齐国求救。

齐威王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带领8万齐兵救赵国于水火。

田忌欲派出主力部队与魏国主力决一雌雄,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那么他们的都城大梁一定空虚。如果我们此时攻打大梁,那么魏国必定撤兵。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打击魏国主力,还可以自动解除赵国危机。

田忌觉得有理,便采纳了孙膑的计策。果不其然,庞涓中计,急速撤军回救大梁,途中却又遭到齐军的伏击,魏军大败,赵国得到解围。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计策巧解赵国危机,这则案例在我国军事历史上比较出名。而这个实战经验更是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可取之处显而易见。

推恩令

汉武帝时期,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吸取了因削藩而导致“七国之乱”的前人之鉴,全面推行“推恩令”。

刘彻执政时,各诸侯势力尾大不掉,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统治,尤其是经历“吴楚七国之乱”以后,汉武帝立志要对各个诸侯削弱力量。否则其统治岌岌可危矣。

“推恩令”由此应运而生。

既然是“推恩”,也就是要求诸侯不再仅传位于嫡长子,对于那些次子庶子也要进行分封,即不论你有几个儿子都要给他们封地,他们都能继承财产。

换句话说,这项规定一旦推行,诸侯国只有2种结果:理性分裂或者是内乱。(这都是王廷乐意看到的结果)

如果顺利执行“推恩令”,本质上来说,就相当于原本一个大的诸侯国,被分割成了若干个小国,小国再依次分解,这样一来,诸侯国的力量被大大分散,汉武帝必定可以高枕无忧。

如果不执行或暗自阻挠“推恩令”的执行,那么朝廷也有一套应对办法。不“推”的结果就是,诸侯国的财产土地全部归嫡长子所有,这样一来,诸侯国内部一定会矛盾百出,嫡庶之间肯定会有嫌隙,最终是相互厮杀,而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收回土地,重新分配。如此,也可以达到削弱诸侯国的目的。

从有到小,从小到无,这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终极思考,这条措施也算是“阳谋”界的天花板了。

有句话叫“平衡各方势力”,这毕竟是帝王终极思考的命题。

挟天子以令诸侯

说到这个话题,必定有所指,那就是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

董卓废汉少帝,改立汉献帝,此后,汉献帝落入李傕、郭汜之手,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创造了条件。

东汉末年,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各诸侯称霸一方,各自为政。谋士毛阶给曹操献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谨记在心。

时机成熟,曹操果断行事,终于将汉献帝裹挟至许昌,开始了以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

看似没有僭越,实则已经凌驾于皇权之上。这一阳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曹操成功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自古以来,皇帝言出法随,君权也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的旨意,也就是他曹操的所思所想。此后20年,曹操利用这块“金字招牌”网罗天下有识之士,为己所用。

而天下忠于朝廷之士,即便知道曹操以汉献帝之名发出各种号召,他们也只能无条件服从,这就是所谓的名正言顺罢了,他们无可奈何,必须无条件服从。反言之,如果他们不接受号召,只会担起“反贼”的骂名,不忠不孝是小,为天下人耻笑事大。而更为严重的是,汉朝皇帝这块“金字招牌”也会失去威力,这是作为一个汉朝臣子永远不忍看到的一幕。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25 阅读:15175
评论列表
  • 2023-12-10 01:32

    我就知道又要吹推恩令

    镜中花 回复:
    推恩令确实是厉害啊,二桃杀三士对那三士有极高的道德要求,围魏救赵是要结合非常多的战场实况来判断的也不一定能达到战略目标,针对挟天子令诸侯后世有一个词叫做清君侧,推恩令就用非常简单的手段做到了大作用,无论诸侯分地还是同室操戈,还可以扣不轨之心的帽子
    咕噜咕噜 回复:
    这还用吹?多牛逼的计谋,你明知道是削弱你,但是你还没理由去返
  • 2023-09-18 06:11

    这份排名没有九转肥肠我是不认可的[得瑟]

    用户12xxx58 回复:
    只有七转半
    用户10xxx73 回复:
    现代阳谋[呲牙笑]
  • 2023-10-11 20:11

    金刀计。慕容垂哪怕知道王猛有其他心思,也不敢不给贴身之物,两个人地位悬殊。如果不是符坚过于宽厚,估计都不会有后燕政权了。不过王猛也算成功了一半,成功弄死了慕容垂最有才能的儿子慕容令,使得后燕后继无人,慕容宝纯粹就是拓跋珪的经验包。

    猪的理想 回复:
    没干掉慕容垂是符坚大度,而且慕容垂一开始也没想反,淝水之战符融战死,符坚去慕容垂的军营,慕容垂直接交出了兵权,直到翟斌掀起7国分秦的浪潮,慕容垂才开始想到谋反。
    奶丝兔咪逑 回复: 猪的理想
    所以说不管有没有金刀计 慕容垂该反还是反 金刀计只是坑死了慕容垂的儿子 然后什么卵用都没有
    小卒话史 回复:
    谢谢师友精彩点评,学习了。
  • 2024-01-28 11:05

    九转大肠[得瑟]

    黑夜里的向日葵 回复:
    除非用替身[笑着哭]
    黑夜里的向日葵 回复:
    [呲牙笑]老夫知道这事时才知道这才是无解的
  • 2023-09-24 20:40

    推恩令绝对阳谋鼻祖

    皮皮虾吐泡泡 回复:
    围魏救赵
    小卒话史 回复:
    确实是个好主意。
  • 2024-05-25 15:11

    最大的阳谋首推:高考取仕。[点赞] 另一大阳谋当是:衡水模式。[点赞]

  • 2023-09-25 20:57

    这4个阳谋的前提是自己有绝对的实力能控制一切

  • 2024-01-20 23:02

    二桃杀三士,总觉得不合逻辑,因为比谁功劳大,三人羞愧自杀?恐怕难以令人相信。 会羞愧自杀的人,应该不是坏人,坏人也不可能会自杀。

    瞎逛 回复:
    二桃杀三士要是以小角度来看的话、很难理解,但以大角度来看,四个势力,其中一个最大的势力拿一部分利益出来奖赏两个人,告诉他们如何才能获得奖赏(制定游戏规则),这时候就能理解了
    哈利白 回复:
    羞愧自杀只是外表来看,,就像是你们科室有三个人,领导给两个人加工资,这时候你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找领导,。你还会和另外两个人同心同德吗?这时候你们三个人的矛盾不就出来了?你还没办法。
  • zlZ 4
    2023-09-20 02:02

    医疗,教育才是赤裸裸的

  • 2023-09-21 22:20

    二桃杀三士就算了,能这样杀死的脑袋不够灵光,杀了是自己的损失

    用户14xxx32 回复:
    古人重义,今人重利,所以你理解不了
  • 2024-05-21 20:09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前提是国君懦弱无能,但凡遇上稍微有点血性的皇帝,以死相逼曹操,曹操绝对陷入两难境地,放了皇帝就没法号令天下,不放反而逼死皇帝那就是挟天子不成反而落下个弑君的罪名了

    用户15xxx09 回复: 深圳食品许可办理
    不管是哪一个,总之他把天子带到许昌了,只要天子在他地盘上出了事,那曹操就难辞其咎,只不过汉献帝不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
    深圳食品许可办理 回复:
    曹操从来就不是叫“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荀彧给的意见“奉天子以令不臣”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汗]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对手说的
  • Fate 4
    2023-10-03 11:28

    论持久战,这才是真正的阳谋 或者应该说是一个剧本,当时的所有人都按这个剧本走了一趟

    我有头小毛驴 回复:
    论持久战永远的神
    小卒话史 回复: 我有头小毛驴
    谢谢师友点评。
  • 2024-01-31 19:44

    二桃杀三士是阴谋,不是阳谋。

  • 2024-05-21 21:27

    还不如九转大肠

  • 2023-09-17 21:06

    金刀计

    苏子 回复: 心平气和
    能不能防跟是不是阳谋又没关系,金刀计全程都是背地里的算计,没有能摆在台面的东西,这不是阴谋是啥,阳谋的标志是事无不可对人言,像推恩令是直接昭告天下的,金刀计能做到吗
    心平气和 回复:
    金刀计全程没针对主角,都是从他身边人下手,造成他死罪的事实,而主人公啥事也没做死罪帽子就扣头上了,这个怎么防
  • 2023-11-11 13:47

    金刀计

  • 2024-05-16 17:39

    阳谋是什么,就是你明知道就是算计你,你确无可奈何

  • 2024-05-17 11:55

    二桃杀三士得看对方的,遇到脸皮厚点的,你自刎我不跟,这计就行不通了。

  • 2024-05-19 01:36

    郑国渠不是经典阳谋?

  • 2024-05-26 20:27

    四渡赤水?

  • 2024-01-18 18:16

    两桃杀三士不就是年终绩效考评嘛,大家在一起吹捧下自己的功绩,古人的心里承受力太差了吧

  • 2024-04-28 18:05

    医疗教育住房

  • 2024-05-04 13:51

    九转大肠

  • 2024-05-17 23:43

    二桃杀三士,是因为三人知道要死了,反抗连累家人,所以自刎保留家族[思考][思考][思考]

  • 2024-05-17 21:29

    以强凌弱 可以用阳谋 以弱胜强那 就得用阴谋

  • 2024-05-22 18:06

    调休

  • 2024-05-22 17:06

    为啥我记得是公孙捷?

  • 2024-05-25 15:41

    [阅]

  • 2023-10-11 17:46

    推恩令的后果就是氏族崛起,然后各个氏族都不鸟皇帝[笑着哭]

    足 各 文 武 回复:
    是士族崛起,不是氏族,士族是封建制度最大的组成部分,而且每个封建王朝走向灭亡都是士族集团势力失去控制了。
  • 2024-01-28 02:57

    曹操杀孔融呢?都知道死的冤,至今谁敢替孔融平反?

  • 2024-03-27 03:31

    一个“推恩令”让中山靖王没有一个晚上闲过,蛋疼哦[笑着哭]

  • 2024-05-17 09:16

    谦让破二桃杀三士,各行其是破围魏救赵,集体造反破推恩令。任何计策都有破解之法,推恩令只汉武帝用过就表明被破解了,没有皇帝敢再用,围魏救赵和游击战一样,只要不把被袭击的看得太重不予理睬就破解了。

    蒋中华 回复:
    推恩令和分封制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皇帝只要看明白这一点就绝不会再用推恩令,所以推恩令仅汉武帝一朝用过。
  • 2023-09-21 23:26

    古之智慧,受用何止千年

  • 2023-10-11 07:21

    禁枪、房地产、医疗、教育……

    子羽 回复:
    禁抢是绝对明智之举。之前湖南两村打架规模比得上两个团的对抗。枪,炮,雷管,三三制,巡逻,后勤,医疗都有
  • 2024-02-01 17:09

    没有金刀计??小编读书不多啊

  • 2024-05-23 19:14

    只有推恩令和围魏救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