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于烟台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62.46亿元,以坚定的步伐、豪迈的气概成功挺进万亿城市俱乐部,也正式成为全国第25个、山东第3个GDP过万亿的城市。与此同时,这一年,烟台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下简称财政收入)完成673.9亿元,同比增长6.1%,总量位列全国城市30强。

这一组亮眼答卷的背后,既是烟台经济强大韧性的体现,更是烟台纵深推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新生动能不断涌现聚集、传统产业蝶变跨越、新兴产业聚链成势、未来产业加速起势,全市经济发展“家底”越来越厚实的彰显。
进入新赛季,作为万亿之城的最新面孔,站在新起点,烟台将以怎样的姿态奔赴新征程?下面,我们通过财政收入这个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来了解一下烟台开年首月的表现吧。
数据显示: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个比重为72.2%;非税收入完成2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6%。
数据表明,开年首月全市财政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与经济运行向好态势大体一致,顺利点亮“开门红”。

下面,一起来看看各区(市)又各自绘出一份怎样的财政收入答卷:
按总量高低依次排序为:
1.开发区(20.51亿元 同比增长3.4%下同)、2.龙口市(12.83亿元 4.8%)、3.芝罘区(11.48亿元 -3.2%)、4.招远市(7.98亿元 5.0%)、5.莱山区(6.47亿元 0.6%)、6.莱州市(5.37亿元 7.0%)、7.福山区(4.19亿元 6.0%)、8.海阳市(3.85亿元 3.5%)、9.蓬莱区(3.79亿元 4.3%)、10.莱阳市(3.46亿元 4.2%)、11.牟平区(3.28亿元 3.9%)、12.高新区(2.58亿元 1.9%)、13.栖霞市(1.06亿元 -33.0%)、14.长岛综合试验区(0.13亿元 6.2%)。

从各区(市)财政总量来看:1月份,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最高,达到20.51亿元,也是全市唯一一个超20亿元的区(市),独占全市财政份额的23.2%,接近四分之一,以绝对优势锁定榜首。
龙口市与芝罘区同处10亿元级别,分别实现12.83亿元和11.48亿元,龙口市高出芝罘区1.35亿元,排名第二。而芝罘区则位居第三。
处于腰部力量前端的招远市、莱山区、莱州市三地财政收入均介于5-8亿元区间,以招远市最高,达到7.98亿元;莱州市最少,为5.37亿元,最大差值首月定格在2.61亿元。

海阳市、蓬莱区、莱阳市、牟平区四地财政收入旗鼓相当,十分接近。其中海阳市完成财政收入3.85亿元,领先身后的蓬莱区仅仅0.06亿元;莱阳市完成财政收入3.46亿元,领先身后的牟平区0.18亿元,可以说彼此之间的差值微乎其微,并没有真正拉开距离。
处于尾部力量的高新区、栖霞市、长岛综合试验区财政收入均在3亿元以下,其中栖霞市出人意料的首月告负,也使得其财政总量差点跌破亿元,被高新区甩开了1.52亿元的距离,排名倒数第二位。

从各区(市)收入增速来看,芝罘区、栖霞市两地增幅同比下降,跌幅分别为3.2%和33.0%,未能如愿实现首月“开门红”,令人遗憾。
在其余12个正增长的区(市)中,除高新区增长1.9%、莱山区增长0.6%低于全市(2.4%)平均水平外,剩余10个区(市)增幅均实现破“3”,跑赢全市大盘。
其中,增幅最高的莱州市,达到7.0%,处于领跑位置;增幅最慢的开发区,为3.4%,但也快于全市1.0个百分点,同样可圈可点。
详见附表:

对于烟台市各区(市)2024年1月份的财政表现,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吧。
烟台从城市集群的第二方阵跃升到第一方阵,发展环境的大提升和位置坐标的大变化,给烟台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放眼全国,展望未来,烟台追赶标兵城市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