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里的第七具尸体

蠢蠢欲动就是不动 2025-02-18 16:25:33

每一个死者都摆成完美的艺术姿态。当记者苏雯发现死者都与八年前的画室大火有关时,一个惊人的真相浮出水面......

1

霞飞路的夜色中,画廊的灯光如同一串温柔的珍珠。苏雯站在玻璃窗前,看着里面觥筹交错的人群,不禁抚摸了一下胸前的记者证。这是她入职《新闻报》后的第一次重要采访,画家张诚的个人画展开幕式。

"最后一幅,我的最后一幅作品。"她听见画廊深处传来张。人群自动分开,露出一幅巨大的油画。在昏黄的灯光下,画中的人物扭曲着身体,面部表情介于痛苦与狂喜之间。诡异的是,画作右下角似乎被火烧过,留下一道焦黑的痕迹。

苏雯正准备上前采访,一声尖叫突然划破了画廊的宁静。她转身看去,张诚倒在自己的画作前,身体保持着与画中人物一模一样的姿态。他的右手紧握着画笔,颜料和鲜血在地板上混合,勾勒出一个奇异的图案。

警笛声由远及近。苏雯快速掏出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1935年7月15日,永安的阴影终于降临在了霞飞路。

李警官蹲在尸体旁边,仔细端详着死者的姿势。"真是艺术啊,"他喃喃自语,"连死亡都要模仿艺术。"

苏雯的目光在画作和尸体之间来回移动。画中人物的扭曲姿态,正是八年前永安艺术学院大火中,那具被烧死的女尸的姿势。只是知道这个细节的人,早已经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李警官,你看这个。"苏雯指着画作右下角的焦痕,"这不是自然形成的痕迹,是人为烧灼的。而且,烧痕的位置......"

"正好对应着当年女尸被烧最严重的部位。"李警官接过话头,眼神变得凝重。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袋,"现场发现的,你应该感兴趣。"

布袋里是一块烧焦的画布碎片,边缘整齐,显然是被人刻意裁剪过。翻到背面,苏雯倒吸一口冷气——那里用朱红色颜料写着两个字:方静。

"方静?"李警官皱眉,"永安大火的受害者?"

"不,"苏雯的声音有些发抖,"方静是纵火者。只是所有人都以为她死在了那场大火里。"

画廊的灯光忽明忽暗,墙上的影子摇曳着,仿佛一场八年前的大火正在重演。苏雯望向窗外,一个人影在街角一闪而过,她发誓那个背影她在哪里见过。

"我需要查看永安艺术学院的档案。"苏雯对李警官说。

"那些档案早就在大火中烧毁了。"李警官摇头,"不过......"他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

"有个人可能知道些什么。陆明远,当年永安的老师,现在还在附近开着个画室。"李警官压低声音,"他是那场大火唯一的目击证人。"

苏雯正要说话,画廊的灯突然全部熄灭。黑暗中,她听见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画布上快速涂抹。等到灯光重新亮起,张诚的那幅画作上多了一行血红色的字:

"艺术,就是重现死亡的美。"

字迹未干,颜料顺着画布缓缓滴落,在地上汇成一个箭头,指向永安艺术学院的方向。

"走,"李警官拔出配枪,"去找陆明远。"

苏雯跟上他的脚步,心跳如鼓。她知道,自己正在走进一个精心编织的复仇迷局,而那个消失八年的方静,正在黑暗中等待着她。

2

陆明远的画室位于永安路的一条僻静小巷。推开斑驳的木门,浓重的油彩味扑面而来。苏雯下意识地屏住呼吸,跟着李警官走进这个逼仄的空间。

画室里堆满了画作,有完成的,也有未完成的。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央的画架,上面放着一幅未完成的肖像,画中人物的面部被涂抹得面目全非,唯独一双眼睛格外清晰,透着令人不安的神色。

"陆先生?"李警官喊道。

"来了。"沙哑的声音从画室深处传来。一个佝偻的身影缓缓走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手上还沾着未干的颜料。

"张诚死了。"李警官开门见山。

陆明远的手微微颤抖,打翻了手中的调色盘。"我知道,我都知道。"他喃喃自语,"她回来了,方静回来了。"

"您认识方静?"苏雯快速掏出笔记本。

"认识?"陆明远发出一声苦笑,"她是我最出色的学生,也是......"他突然停住,走向角落里的一个上锁的柜子。

"那场大火,不是意外,对吗?"苏雯追问。

陆明远的动作顿了顿,"你们看看这个。"他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泛黄的信封,"这是方静留下的最后一封信。"

苏雯接过信封,里面是一张画纸,上面用炭笔画着一个扭曲的人形,与张诚最后那幅画中的姿态如出一辙。画的背面写着:

"老师,您教会了我艺术,却没教会我如何活着。"

"那天晚上,她在画室里创作到很晚......"陆明远的声音开始颤抖,"我发现她在画上泼油彩时,已经来不及了。火,是从她的画布开始的。"

"等等,"李警官打断他,"你的意思是,方静是自杀?"

"不,"陆明远摇头,"她是在完成她的'杰作'。那场大火烧毁的不只是永安学院,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就在这时,画室的灯突然闪烁起来。苏雯感觉有人从身后掠过,一阵冷风吹动了墙上的画作。当她转身时,只看见最新的那幅肖像画上多了一行字:

"秘密会随着死亡一个个揭开。"

字迹还在滴落,就像张诚死时的鲜血。

陆明远的脸色突然变得惨白。他跌跌撞撞地走到画架前,手指颤抖着触摸那行新添的字迹。"这是她的笔迹,这是方静的笔迹。"

"陆先生,"苏雯往前一步,"您说的那个秘密,到底是什么?"

老画家转过身,眼神忽然变得锐利。"你们看这些画,"他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肖像,"认出他们是谁吗?"

李警官仔细端详着,突然倒吸一口冷气。"这些都是......"

"对,都是永安学院的死者。"陆明远的声音低沉,"包括张诚在内,一共七个人。他们都该死,都该死。"

苏雯快速翻开笔记本。"据记载,永安大火只有三名死者。"

"报纸上是这么写的。"陆明远苦笑,"但真相呢?那年除夕夜,永安的地下室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走向画室深处,拉开一块布幔。后面的墙上钉着一张巨大的素描,画的是永安学院的地下室平面图。某个角落被特意标注了红色记号。

"方静发现了这个地方,"陆明远指着红色标记,"那里本该是储藏室,但实际上......"

话音未落,画室的门突然被风吹开。一张画纸飘落在苏雯脚边,上面画着一个地下室的场景:几个人围成一圈,中间躺着一具女尸。

"这是......"苏雯的声音发颤。

"那年的'艺术创作'。"陆明远闭上眼睛,"他们以死亡为主题,创造他们眼中的'艺术'。方静,只是他们众多牺牲品中的一个。只是他们没想到,她活下来了。"

"所以张诚的死......"

"是重现当年的场景。"李警官接过话头,"凶手在用艺术的方式,让他们一个个重演受害者的死亡。"

苏雯正要说话,忽然感觉有什么东西滴在自己手上。抬头看去,天花板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行血字:

"还有四个。艺术,需要更多的死亡。"

"我们必须找到其他四个人。"李警官掏出随身记事本,"陆先生,我需要那些人的名字。"

陆明远却像是没听见,自顾自地走到一幅蒙着黑布的画作前。"方静最后的作品,"他喃喃道,"她称它为'真相之镜'。"

掀开黑布的瞬间,苏雯感到一阵晕眩。画中是一个扭曲的镜像世界:永安学院的地下室里,七个人戴着面具,围着一张手术台。台上是一个年轻女子,她的姿势与张诚死时一模一样。

"1927年12月31日,"陆明远的声音飘忽不定,"他们称之为'终极艺术实验'。方静不是第一个受害者,但她是唯一活下来的。"

"其他四个人是谁?"李警官追问。

"徐明德,现在的永安路医院院长;王立群,市立美术馆馆长;陈怀远,东方画报主编;还有......"陆明远的声音突然哽住。

"还有谁?"

"还有我。"老画家颓然坐下,"我本该阻止的,但我没有。那晚之后,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地狱。"

苏雯快速记录着,突然想到什么。"等等,东方画报主编?那不是......"

"是的,你的顶头上司。"李警官面色凝重,"所以你才会被派来报道这起案件。这不是巧合,是方静在布局。"

画室里的温度似乎骤然下降。苏雯看着自己的笔记本,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自己是否也是这个复仇计划中的一枚棋子?

就在这时,陆明远突然站起来,脸色惨白。"不,不该是现在......"他踉跄着走向门口,"她说过,要等到那天......"

"哪天?"

"除夕夜,就像八年前一样。"老画家转身看向他们,眼中满是恐惧,"但现在才七月,为什么......"

话音未落,画室的灯光再次熄灭。黑暗中传来画布撕裂的声音,接着是陆明远的惨叫。等到李警官终于找到手电筒时,老画家已经倒在了"真相之镜"前,他的死状,与画中受害者的姿势一模一样。

而画作上,不知何时多了一行新的字:

"打破规则的人,先死。"

李警官立即封锁了现场,但苏雯的目光却被角落里的一个细节吸引。陆明远倒下时,手中握着一把裁纸刀,刀刃上有未干的颜料。她蹲下身,仔细观察老画家的衣袖——内侧有新鲜的颜料痕迹。

"等等,"她叫住正要给尸体拍照的警员,"你们看这个。"

她指着"真相之镜"上那行新添的血字。仔细看去,字迹下方隐约可见另一行模糊的字迹,颜色较浅,像是被涂抹过。

"他想在临死前留下什么。"李警官凑近观察,"但被凶手发现了。"

苏雯取出记者相机,对着那片区域连续拍摄。放大后,那行模糊的字迹渐渐清晰:

"地下室...第三个柜子...日记..."

"我们得去永安学院。"苏雯收起相机,"那里可能还保留着地下室。"

"不,太危险了。"李警官摇头,"我已经派人去通知其他三个目标人物,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的安全。"

"但只有找到方静的日记,才能知道她的完整计划。"苏雯坚持道,"而且,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陆明远会提前死亡?这违背了她的'艺术规则'。"

李警官沉默片刻,"你的意思是......"

"要么陆明远知道了什么关键信息,要么......"苏雯看着地上的尸体,"这不是方静干的。"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从敞开的窗户灌进来,吹动了墙上的画作。其中一幅画的角落掉下一张泛黄的照片:八年前的永安学院师生合影。照片上,年轻的陆明远站在最后一排,而他旁边的女学生,苏雯觉得异常眼熟。

她猛然想起昨晚在画廊外看到的那个背影。

"走,"她抓起外套,"我们现在就去永安学院。真相就在那里,但我们得在天黑前找到它。"

李警官叫上两名警员,跟着苏雯快步走出画室。夕阳西下,永安路上的影子越拉越长。没人注意到,画室里的"真相之镜"上,不知何时又多了一行小字:

"你们,走错了方向。"

永安学院的废墟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阴森。砖墙上的烧痕依稀可见,杂草从断壁残垣中钻出,像是要吞噬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

"地下室入口在哪?"李警官举着手电筒,谨慎地打量四周。

"按照陆明远的素描,应该在..."苏雯对照着手机里的照片,"主楼西侧。"

穿过倒塌的走廊,他们找到了一扇生锈的铁门。铁锁早已被岁月腐蚀,轻轻一碰就断裂开来。

"小心台阶。"李警官走在最前面,"这里随时可能坍塌。"

地下室里弥漫着霉味和一股若有若无的油彩气息。手电筒的光束在墙上游移,照出几个模糊的人形涂鸦。苏雯认出这些姿势,正是之前几个死者的死状。

"第三个柜子..."苏雯数着墙边的储物柜,"就是这个。"

柜门已经锈死,李警官用撬棍打开时,一堆发霉的画具哗啦啦掉了出来。在最深处,有一本被油彩浸染的笔记本。

苏雯刚要伸手去拿,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细微的脚步声。她回头看去,只见一个人影闪过,接着是"咔嗒"一声,地下室的铁门被关上了。

"有人!"李警官冲向铁门,但已经来不及。

黑暗中,墙上的涂鸦似乎活了过来。苏雯打开笔记本,借着手电筒的光快速翻阅。突然,她的手停住了。

"李警官,你看这个。"她指着其中一页,"这不是方静的日记,是陆明远的。"

日记上写着:

"方静已经死了,真正死了。那晚的火灾后,我亲手处理了她的尸体。但我必须继续扮演她活着的样子,让其他人活在恐惧中。这是我的艺术,我的复仇..."

"所以从一开始,"李警官倒吸一口冷气,"凶手都不是方静?"

"不,"苏雯合上日记,"凶手是想让我们相信是方静。但是......"

她的话还没说完,地下室里突然响起了滴答声,像是油料滴落的声音。空气中弥漫起一股刺鼻的气味。

"煤油!"李警官大喊,"快找出口!"

黑暗中,墙上的涂鸦渐渐显现出荧光色。那些扭曲的人形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图案,中间是一行字:

"艺术,终将在火中重生。"

第三章:最后对决

火光在黑暗中迅速蔓延。苏雯和李警官背靠背,搜寻着可能的出口。两名警员已经开始用肩膀撞击铁门,但纹丝不动。

"等等,"苏雯突然说,"你们闻到了吗?"

烟雾中飘来一丝异样的香气,不像是煤油燃烧的味道。她的目光落在墙上那些荧光涂鸦上,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不是真的火!"她快步走向墙边,"这些涂鸦是用夜光颜料画的,而那些煤油......"她伸手触摸地面上的液体,"是调色油!"

"但烟雾是真的。"李警官咳嗽着说,"有人在通风口放了烟雾弹。"

"他想重现八年前的场景,"苏雯翻开陆明远的日记,快速浏览着,"等等,这里有个细节。当年地下室的火,是从通风系统开始的......"

她的声音突然停住。日记最后一页上画着一个简单的线条图,标注着:备用通道。

"在储物柜后面!"苏雯指向角落,"那里有条逃生通道!"

几个人合力推开沉重的储物柜,露出一个窄小的通道口。就在这时,头顶的通风口传来一声轻响。一个黑影从烟雾中一闪而过。

"上面!"李警官举起配枪,"有人在操控这一切!"

"你们先走,"苏雯说,"我知道那是谁。"

"不行,太危险了。"

"相信我,"苏雯坚定地说,"我知道她要什么。"

李警官犹豫片刻,最终点点头。"小心。"他带着两名警员钻入通道,"我们会从外面想办法。"

等他们离开后,苏雯深吸一口气,对着烟雾大喊:

"出来吧,陈怡。或者我该叫你,方静的妹妹?"

烟雾中,传来一声低笑。

一个纤细的身影从通风口跃下,稳稳落在地上。她穿着一身黑色工作服,正是苏雯在画廊外看到的那个背影。

"你什么时候发现的?"陈怡摘下口罩,露出一张与照片中方静几乎一模一样的脸。

"从看到陆明远的日记开始。"苏雯平静地说,"他以为杀死了方静,却不知道还有一个你。那晚的火灾,你也在场,对吗?"

"我一直在场。"陈怡走向墙边的涂鸦,手指轻抚那些荧光人像,"在画室的角落,在教室的后排,作为一个永远不起眼的旁观者。看着姐姐为了艺术献出生命,看着这些人假装悲伤,然后继续他们的'艺术创作'。"

她转过身,眼神突然变得锐利。"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他们把姐姐的死状,称为'最完美的艺术姿态'。所以我决定,让他们每个人都体验这种'完美'。"

"所以你故意违背了除夕夜的规则,"苏雯说,"你要证明这不是方静的复仇。"

"聪明。"陈怡露出一个冰冷的笑容,"我要让所有人都以为是方静回来了,让他们在恐惧中等待死亡。但陆明远发现了真相,所以他必须先死。"

"那我呢?"苏雯往前一步,"为什么要把我卷进来?"

"因为你是最后一块拼图。"陈怡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八年前,还有一个人在场。一个实习记者,她拍下了整个过程,却选择了沉默。"

苏雯看着照片,那是一张模糊的地下室影像。照片角落,清晰地印着摄影者的名字:苏雯。

"现在,"陈怡掏出一个打火机,"是你赎罪的时候了。"

"我没有选择沉默。"苏雯的声音有些发抖,"那些照片,我第二天就送到了警局。但第二天,它们就从证物室消失了。"

"是吗?"陈怡冷笑,"那为什么你之后还能安稳地当上记者?为什么这八年来,你从未提起过这件事?"

"因为我在等。"苏雯直视着陈怡的眼睛,"等一个真正能还原真相的机会。"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电脑,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这八年,我一直在追查。每一个参与者的背景,每一笔可疑的资金往来,每一个隐藏的证人......"

屏幕上跳出大量文档和照片。有医院的秘密账单,显示不明手术费用;有美术馆的地下交易记录;还有东方画报的内部备忘录,记录着如何掩盖某些"意外事件"。

"我知道你在策划这一切。"苏雯继续说,"三个月前,当编辑部把张诚的采访任务交给我时,我就明白时机到了。"

陈怡的手微微颤抖。"所以,你一直......"

"是的,我在配合你。但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真相。"苏雯合上电脑,"现在,外面已经有直播设备架设完毕。李警官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来了专案组。一旦我们出去,所有证据都会公布。"

地下室里一片寂静。烟雾渐渐散去,露出墙上那些荧光涂鸦诡异的光芒。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陈怡突然笑起来,笑声中带着一丝疯狂,"你觉得我精心策划这一切,就只是为了让他们被逮捕?"

她按下手中的遥控器。瞬间,地下室的各个角落亮起红光。那不是装饰灯,而是定时装置的指示灯。

"这里藏着真正的炸药,"陈怡说,"足够把这片区域夷为平地。艺术,需要最华丽的谢幕。"

"不,"苏雯摇头,"你不会这么做。"

"为什么?"陈怡的声音带着嘲讽。

"因为这不是方静想要的。"苏雯从包里拿出一个旧信封,"这是我八年前在这里找到的。"

陈怡的表情瞬间凝固。那是一封未寄出的信,信封上写着她的名字。

"姐姐......"她的声音颤抖。

"方静知道自己可能活不过那晚。"苏雯轻声说,"这封信,是她留给你的最后话语。但当时的我,没能找到你。"

陈怡接过信封,手指微微发抖。泛黄的信纸上,方静秀丽的字迹依然清晰:

"亲爱的妹妹: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可能已经不在了。我要揭露的真相,不该以更多的死亡作为代价。艺术是为了传递生命的美,而不是歌颂死亡。

答应我,别让仇恨吞噬你的心。我要的不是复仇,而是真相。

永远爱你的姐姐"

陈怡的泪水滴在信纸上。"可是......"她的声音哽咽,"他们利用艺术杀人,难道不该付出代价吗?"

"他们会付出代价,"苏雯走近她,"但不是以这种方式。真相被公布后,他们将面临法律的审判,也将承受世人的唾弃。这比死亡更痛苦。"

地下室里的红光依然闪烁,像是无数双血红的眼睛。陈怡看着手中的遥控器,又看看信纸,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还有三分钟,"她最终开口,"如果要离开,现在是最后机会。"

"那你呢?"

"我要陪着姐姐,完成她最后的愿望。"陈怡露出一个释然的微笑,"去吧,把真相告诉世界。"

"不,"苏雯抓住陈怡的手,"方静说过,不要用死亡作为代价。这包括你的生命。"

远处传来警笛声和脚步声。李警官的声音从通道口传来:"苏雯!快出来!"

"时间不多了。"陈怡试图挣脱。

"看着我!"苏雯紧紧抓住她的肩膀,"你知道这八年我为什么一直追查这个案子吗?因为我欠方静一个承诺。那晚,在她纵火之前,她让我答应她两件事:一是揭露真相,二是保护好她最爱的妹妹。"

陈怡愣住了。

"所以,"苏雯从她手中拿过遥控器,"我们一起离开。你的人生不应该止步于复仇。方静希望你活着,好好活着。"

倒计时还剩一分钟。

"可是......"陈怡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做了这么多可怕的事......"

"我们都犯过错。"苏雯拉起她的手,"但现在,是重新开始的时候了。"

她们穿过狭窄的通道,冲向出口。身后,红光依然闪烁。当她们最终冲出地面时,警笛声、人群的喧哗声扑面而来。

轰隆一声,地下室塌陷了。但没有爆炸,只有灰尘和碎石。

"定时装置是假的,"陈怡轻声说,"我只是...想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放下。"

警察上前给陈怡戴上手铐。她没有反抗,只是回头看了一眼废墟,又看向苏雯:"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

"写下真相。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让人们记住:艺术应该传递的是生命的美好,而不是死亡的阴影。"

苏雯点点头。天边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尾声:新生

一年后。

东方画报发表了一篇长篇调查报道《永安之夜:被艺术掩盖的罪恶》,作者苏雯。文章详细披露了八年前的真相,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徐明德、王立群和陈怀远被判处重刑。他们利用艺术之名进行的一系列罪行终于曝光,包括非法人体实验、艺术品走私等。

陈怡因为自首并协助破案,获得了从轻处理。服刑期间,她开始重新作画。但这次,她画的都是充满希望的作品。

永安学院的废墟被改建成了艺术纪念馆,主题是"艺术与人性"。纪念馆的入口处,挂着方静生前最后一幅完整的画作《新生》:画中是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展翅翱翔在晨光中。

开馆当天,苏雯站在这幅画前许久。她想起陈怡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

"艺术应该照亮人性的光明面,而不是深渊。我的姐姐用生命告诉了我这个道理,虽然我领悟得太晚了。"

苏雯打开笔记本,开始写一篇新的报道。标题是:

《在废墟上绽放的花: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窗外,阳光正好。

===全文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