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价格高企的主要原因我们国家的土地出让制度,开发商需要向国家缴纳70年土地出让金以获取土地使用权,而国外土地基本都是私有,可以市场化行为转让,而我们国家则是国有,土地一级市场不能实现市场化运作,是国家垄断。政府通过土地收储,将生地做成熟地,再投放到交易市场,这个过程产生的土地整理、拆迁、安置等各类成本在每个城市、地区基本都有自己的一套计价规则,从中还要计提各类城市建设基金(如教育基金、农业土地开发基金、保障房建设基金等),以充实财政。这类成本基本上没有可压缩的空间。因此,房价中包含的土地款(即楼面价)一般会占到房价的40%—60%,在一线城市甚至能到70%,如果出现了竞拍、哄抢,楼面价会更高,所以开发商哪怕以保本微利进行销售,新房价格也很难出现大幅度下降。楼面价(元/m²)=拿地价格/土地面积m²/容积率,这三个数都是公开的,可以自己算算。开发商拿地建新房出售,这是房地产的二级市场,是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开发商掌握着定价权,根据项目自身定位及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价格区间,消费者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我们经常用面粉和面包关系来形容,面粉本来就不便宜,再加上人工、水电、设备、房租等固定开销,还要留一些利润,因此新房价格很难下来。赶上目前房价下行趋势,也不敢大幅降价,只能放弃一部分利润或者降低交付标准,以控制成本,因为开发商也是经济主体,先得保证正常经营,能活下去。除非像一些爆雷房企需要不计代价回笼资金,自残式降价销售。而二手房就不同了,开发商将房子卖到个人手中,个人再出售就是流入了三级市场,即二手房。三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房价很大程度受市场供求影响。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楼市火爆时期的价格暴涨本身就是泡沫,这种无上限的投机炒作不在讨论范围内。结合目前这么多的存量二手房,二手房价格是供求双方博弈的真实反映,此时房屋的开发成本对房价影响已经很小了,因为从开发商手中购入新房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接盘侠”承担了所有。
看看曾经的燕郊,2017年6月最高点时的房价突破了4万/平,但是在2022年就跌到了1.5万/平,这一刀斩在了膝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