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谈事情,上等人论格局!

玄门论道 2025-04-23 09:30:14

人生下来时都是一样的。但是人长大后,却有了高下之分。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谈事情,上等人论格局。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老话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喜欢在别人门前搬弄,这是品德卑劣的表现,很不可取。纵观历史,因搬弄是非而获罪的人,代价都很惨烈。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生活里,多说别人善处,勿“非人之非”。

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与人交往,特别注意“不非人之非”这一点。

他终身守着这样的交际之道:“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他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恭谨有加,尽说善处。齐白石作画,一向主张师古而不拘泥古意,“下笔要有我法”。

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杰出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三人。齐白石对同时代的画家也极为尊重,也总夸他们的善行长处。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有位记者造谣说齐白石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渡了层金而已。

齐白石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逢人便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同行相轻,是中国知识界通病,而齐白石不是这样。齐白石谦逊厚道,乐道人善,不非人之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

《论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而小人则爱搬弄是非,揭人短处。

和小人计较会纠缠不清,自己也会陷入是非中,不妨忍他,让他,避他。

随意对他人指指点点,是不成熟的表现。当着别人面或在背地里搬人是非,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君子谋事不谋人,小人谋人不谋事

明朝内阁大臣徐溥,就是一个就事论事的人。徐溥虽身为首辅,大权在握,但对同僚爱护有加。即使政见不同,也只是就事论事,绝不实施打压报复。

有一个名叫叶淇的户部尚书主张变更盐法,而他表示反对。两人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后来,叶淇被人污蔑贪污受贿,只有他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力证其清白无辜。

有下属私下问他:“叶淇与你敌对,这不正是扳倒他的好时机吗,干吗还为他说话呢?”

他正色道:“我与叶淇只是政见不同,并无其他嫌隙。怎么可以因为一己之私而行不义之事呢?”

徐溥宦海沉浮40余年,终以“四朝元老”的美名荣归故里,一生善始善终。

《明史》评价徐溥“凝重有度”,即说他有度量,谋事不谋人。

谋事不谋人,可以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精准的解决问题。

谋事不谋人,可以明晰人之长短,更好的认清人的能力。谋事不谋人,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

一般人的格局,就像这烙饼一样,常被局限在“锅”里。

一个人格局越大,他所看到的世界也就越大,所选择的范围也就越广。所以,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张颂贤是清末著名的商人。张颂贤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店。因为父亲善于经营,而且为人和善、厚道,小店的生意非常好。

看到他们生意做得好,当地一个姓李的老板看着很眼红,便也转而开了这样一家店。

为了招揽顾客,同样的蔬菜张颂贤的父亲卖五十文钱,李老板只卖四十文。

如此,张颂贤父亲的生意顿时冷清下来,只好跟着降价,降到了三十文。

李老板心里又打起了算盘,把价格降到五文钱,这下张颂贤的父亲没办法了吧?

果然,李老板把价格降到五文钱后,张颂賢的父亲愁得直叹气,如此赔本的生意,他可做不起!

看到父亲愁眉苦脸,张颂贤却拍着胸脯说:“我有一个好办法。”

随后,张颂贤让父亲准备一些银子,去李老板那里买来蔬菜,让父亲用自己的手艺全部做成酱菜出售。

然后用赚来的钱再去买李老板的蔬菜,再做成酱菜出售,如此循环往复。当然,因为买的菜便宜,酱菜的售价也很便宜。

如此一来,等于说李老板赔着钱让百姓们得到了实惠,而张颂贤家里也小赚了一笔。

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都称赞张颂贤聪明。其实,张颂贤并不是完全靠聪明获胜,他更多的是胜在格局上。

不只是图一己私利,而是能让利于众人。如此才能跳出固有模式,纵观大局,寻求机会。

而有此格局,日后必成大器。格局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交汇。

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格局大的人,我们首先需要就是用更大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问题。

人的心量越大,眼界就越宽,找到的方法与路径就越多。

2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