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工作十几年却一直不得晋升的原因。他们聊天时会压低声音——"我在单位里踏实肯干,从不耍滑头,可是那些喜欢巴结领导的人反而升得快。"
他们误以为在单位是靠能力吃饭的,于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
每天加班加点,把报表做得无可挑剔,把材料准备得面面俱到,却不知道这些努力在领导眼里,不过是份内之事。
可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纯粹的能力主义。
古人讲"礼尚往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你想升,你吃着单位的饭,用着单位的资源,占着单位的编制,凭什么认为自己只要完成本职工作就万事大吉了?
这就像你去别人家做客,主人热情款待,你却连一句感谢都不说,更别提带点小礼物。下次你再登门,人家还会敞开大门迎接你吗?
送礼这件事,本质上是一种社交语言,是表达感恩的方式。
有位在省属单位工作的读者前几天私信说。他刚参加工作两年,年轻气盛,认为靠关系走后门是对能力的侮辱。
去年元旦,单位上下都在准备给领导送礼,只有他双手空空,理直气壮地去上班。
结果年后他被分配到了最边缘的岗位,负责整理这种杂活。
在单位这个半公半私的体系里,领导的权力是实打实的,而你的能力却是虚无缥缈的。
领导可以决定你的工作内容,决定你的晋升空间,决定你能否获得进修的机会。
你不理解这一点,还自以为清高,那你可能就被边缘化。
送礼不是贿赂,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就像汽车需要机油一样,没有它,再好的发动机也会卡死。
认识一位教师,在某高校工作了十五年。每年春节,他都会给系主任、院长送点土特产,几百块钱的东西,不贵重,但有心意。
十五年来,他从普通讲师升到了副教授,再到教授,一路顺风顺水。
他的学术能力强吗?说实话,一般。但他明白一个道理:让领导看到你的感恩之心,比让领导看到你的能力更重要。
因为能力强的人很多,但懂得感恩的人却不多。
有人会说,我就不信在单位不送礼就混不下去。你当然能混下去,问题是你想要什么样的"混下去"?是做一辈子螺丝钉,还是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系统不会给那些只懂埋头苦干却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太多机会。
那些从乡镇单位一路升到省级单位的人,学历可能不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不一定强,但社交智慧一定不差。
送礼的艺术在于适度和持续。
不需要送太贵重的礼物,那样反而引人反感,甚至惹来麻烦。可以是一瓶茶叶,一盒点心,一篮水果等,却能表达你的心意。
更重要的是持续,年节必到,从不间断。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买通领导,而是让领导记住你,认为你是个懂规矩、会做人的下属。
在人情社会里,一个不会送礼的人,碰到境界不高的领导就像一个不会说中文的中国人,注定寸步难行。
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却连个科级都没混上。
回首往事,他们会责怪制度不公,领导偏心,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懂得这个游戏的规则。
说白了,单位就是个小社会。你不理解这个小社会的运行逻辑,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清白",那么你就是这个游戏里的局外人。
局外人再有才华,也只能是看客,永远无法参与核心的决策和资源分配。
听懂了吗?不要再犯那些愚蠢的错误了。在适当的时候,拿出适当的礼物,表达适当的感情。
不会感恩的人,注定被边缘化;而懂得适当表达感谢的人,往往能赢得更多机会和信任。
还有个关键点:送礼不是目的,建立关系才是目的。
很多人以为送了礼就万事大吉,然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这是最愚蠢的。
送礼只是一个敲门砖,让你有机会走进领导的私人空间。
进去之后,你要展现的是你的才华、你的忠诚、你的情商。
礼物打开了门,但能不能留下来,还得看你自己。
来源:一阶半职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表内容及图片,标原创内容为本人原创,对转载分享的内容均标明了文章来源。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原创、转载和分享的内容只以学习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和错误,请联系删除或修改,欢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