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
大家好,这个袁崇焕能不能挡住满清不好说,但是只要他在满清八旗肯定得吃不少的苦头。你就想一点啊,袁崇焕对满清如果没有足够大威胁的话,皇太极为什么要处心积虑的除掉他呢?甚至还玩起了这个反间计。就冲这一点来说,袁崇焕对满清的威胁就可见一斑。我们今天来聊一聊这个事情。
袁崇焕这个人,你别看他是个书生,但是胆识过人,他曾经上书朝廷,只要给他兵马钱粮,他一人就可以阻守住山海关。这番豪言壮语啊,袁崇焕不但说到了,而且做到了。
山海关
萨尔浒之战后,建州女真部呢就开始崛起,当时明朝的所有人呢,都拿这崛起的后金是没什么办法的,直到努尔哈赤遇到了袁崇焕这个书生,袁崇焕在投笔从戎之后,跟了自己的恩师孙承宗一起去抵御辽东的后金,袁崇焕这个人啊,是很有胆识的,在他的帮助之下,孙承宗呢,在辽东地区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战果。孙承宗
孙承宗一度将战线推进到了辽河以西的地区,兵锋直逼努尔哈赤的老家圣京。但是这个时候呢,大明朝中的魏忠贤呢,又开始作妖了。魏忠贤呢,让高第取代了孙承宗,成为了辽东地区新的负责人,高第一继任呢,就改变了孙承宗所有的战略部署,他让包括袁崇焕在内的所有辽东地区的明军全部撤回山海关,这个命令就着实有点坑了,纵然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你也没有必要拿着将士们拼来的成果去开刀,对吧?而且你说你撤就撤,你干嘛下令要放弃粮食10万余石呢?哪怕说放弃的粮食你最后烧掉了也行啊,结果这些粮食呢,全都被努尔哈赤所得。遇到这等酒囊饭袋的上司啊,袁崇焕必然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拒绝执行高地下达的命令,继续坚守在宁远前线,从这里呢,我们就可以看出,袁督师的性格呀,是非常刚强,而且喜欢抗命,这也为他日后被杀呢埋下了伏笔。命令下达之后,除了袁崇焕的部队之外,锦州等地的明军陆陆续续的都撤回了山海关。
宁远之战
明朝的防线一下子向回收缩了近200里,此时努尔哈赤呢,带着金军的部队呢,兵临到了宁远城下,宁远城呢是岌岌可危,消息传回了朝廷,朝野上下是大为震惊,所有人都认为宁远城肯定是守不住的。当时距离宁远城不远的山海关总兵杨林在接到战报之后呢,选择了按兵不动,任由后金的军队呢去围困宁远城。就在所有人都一片唱衰的情绪之下,宁远城中的袁崇焕呢却不以为然,他带着祖大寿满贵等人呢,发誓要与城池共存亡,甚至他还亲手写下了血书传阅三军。大明的士兵呢,受到了袁崇焕的鼓舞,个个士气高昂,并且呢,他还告诉杨林,如果有士兵从宁远城跑回了山海关内杀无赦。数日之后呢,后金的部队开始攻城,历史上著名的宁远之战就正式打响了。努尔哈赤呢,首先派出了2万的骑兵开始攻城,并且用铁皮包裹着战车呢,猛撞宁远的城门,刹那之间呢,宁远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声音,与此同时,努尔哈赤还让人用铁锹开始挖掘城墙的四角,一时间呢,宁远的城墙呢,被后期的部队挖成了半悬功的状态,宁远城可谓是危在旦夕,袁崇焕这个时候呢,却临危不惧,他深知野战中明朝的军队绝对不是后金人的对手,但是如果利用诚实防守在架设大炮对后金的部队予以打击,后金人必然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正当后金的部队不断进攻之时啊,宁远城上的红衣大炮就开始发威了,这些大炮呢,重创了后金的部队,努尔哈赤无奈呢,只能停止了攻势,到了第二天呢,后金的军队再次攻城,还是被袁崇焕的大炮给击退了,这个时候呢,天气已经开始转冷,努尔哈赤无奈只能选择撤军。努尔哈赤此战呢,是伤亡惨重,是他起兵以来第一次败于明军,也是在这个撤军的途中呢。清太祖努尔哈赤病逝,还有一种说法呢,说他本人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给打伤,因为伤重不治,最后在撤军的路上而亡。
别管这两种死因哪个是真的?努尔哈赤的死啊,肯定跟袁崇焕击败他这个事儿是分不开的,不管他是伤重而亡还是气病攻心,袁崇焕让努尔哈赤跟他后金的军队啊都吃了不少苦头,而且宁远呢,跟锦州之战都证明了袁崇焕依靠城池跟大炮抵御后金铁骑的策略啊是有效的。所以袁崇焕如果不被杀,还留在辽东的刃上,肯定会让后金的铁骑啊吃不小的骨头,他能不能抵住后金入关的步伐呢?这个主要看的不是袁崇焕,而是看那个腐朽不堪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