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表明,美国老化洲际导弹即将报废,失败率不断攀升

张燕阅览武器 2025-01-07 20:14:59
众所周知以固态燃料为动力的洲际弹道导弹,是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重要战略威慑力量,因此其可靠性问题倍受人们的重视,然而最近中国的固体火箭推进研究中心表明,美国那些老化的洲际导弹随时都有报废的风险,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洲际导弹为何难以长时间保存?中国在这一方面都具备哪些优势?

当今世界大部分的洲际弹道导弹,基本都是以铝粉、高氯酸铵和羟基封端聚丁二烯粘合剂为主,而这些材料在燃料柱内30年后,质量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在高压下的延展性,会在27年后出现明显的劣化,甚至有可能在发射时出现断裂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也成为了英美俄导弹试射失败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拿美国部署了40多年的民兵3陆基洲际导弹来说吧,在2023年11月试射失败后,就被迫陷入了停滞,这也许就是老化洲际导弹不可靠的反映,包括发射井、电子装置和弹头在内的相关子部件,也都是过时且被严重忽略的。

美国空军在预算吃紧的情况下,仍坚持推进哨兵洲际导弹的研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民兵洲际弹道逐渐老化,尽管这款导弹看上去仍是值得信赖的武器,但终究无法保障美国国防安全,而且由于延迟和超支的费用,美国新一代LGM35 A哨兵项目的预算,已经由958亿美元激增到1660亿美元,美国空军不得不将民兵3的服役时间延后至2029年,与此同时美国核武器中的钚坑老化,也给其战略威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仅产能跟不上,在新的体系下也存在着无法按要求运行的可能,由此可见美国这一世界超级核国家,要想继续保持其核战略强国的位置,技术上的挑战仅仅是众多挑战中的冰山一角。

而俄罗斯的情况还稍微好一点,但也不能忽视洲际导弹所面临的可靠性问题,其布拉瓦潜射战略导弹也使用了类似的固体火箭燃料,在21次的试射中有10次都失败了,成功率只有可怜的50%,再加上俄罗斯的洲际导弹本来就不够可靠,所以就连萨尔马特这种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导弹,都出现了严重的故障。

全球洲际导弹面临着老化的问题,2024年9月俄罗斯的萨尔马特试验以灾难性的失败告终,由于推进系统的问题,对普列谢茨克的火箭发射基地造成了大规模损坏,而新系统的推进复杂度和轻型化的改进,是其自研制以来出现的主要问题,再加上同乌克兰承包商的合作失败,使得这种状况不断恶化,不过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表现还是比较出众的,由于实施有限的核威慑战略,因此部署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不多,并在近年陆续研制新型弹道导弹,从而避免了美国传统陆基洲际导弹数十年未换装、陈旧武器装备庞大等难题,同时中国科学家也发现,洲际导弹固体燃料的老化速度比预计的还要快,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总而言之核武器强国装备的洲际导弹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其固体燃料的老化已对西方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不但关系到其可靠性和威慑能力,且还会在升级、战略布局等多个层面引起连锁反应,重新塑造世界核力量的均势和博弈格局。

0 阅读:4

张燕阅览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