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长胜
一直耕耘在To C一线的美团,开始着力于To B业务。
美团企业版自2018年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历程,2024年升级了企业消费全景解决方案,并于12月11日在上海以“SIMPLE 激活企业内生力”为主题,举办了2024第二届企业消费管理大会。
会上,人大商学院、美团企业版与美团研究院联合发布《企业消费管理白皮书》,推出SIMPLE模型,从可持续发展、一体化解决、成本最小化、个性化定制、合法合规、员工和客户体验六个维度概括了企业消费管理指标体系,为满足企业消费管理诉求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实践的方法指引。
关于此动作,在市场和舆论中引发了无数遐想,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经过详尽研究之后,撰写了本文。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美团企业版找到了企业界“节流”的痛点,让企业可以在保持正常经营运转的前提下节省开支,防止“因省钱而切断大动脉”的行为发生。
其二,美团企业版所处市场乃是一个数万亿的蓝海,并非是To C业务的附属。
我们首先梳理一下美团企业版的主要业务逻辑。
业务逻辑:依托美团供给资源,美团企业版为企业提供多场景、一站式企业消费管理服务。
企业客户:打通员工消费、支付管控和对账结算,员工可在同一个平台上轻松预定差旅服务,实现一站式、全流程、线上化的消费服务,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控解决方案。
供应商:拿到高质量企业订单,且可以将其转化为To C的高粘性用户。
从商业模式上看,这是一个多赢的利益共同体,这也是该业务能够跑得通,跑得快的必要条件。
该观点已经成为市场显学,但并非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想要探究的是,为何美团企业版发力恰在此时呢?这是许多文章所忽略的。
在宏观经济影响下,我国企业的消费行为开始变得日益审慎,简单来说就是财务预算持续收紧。上图为国金证券整理的全A上市公司中期间费用率情况,自2019年以来上述三项费用便被持续压缩。
一方面,我们固然可以将此理解为应对不确定风险,企业经营风格趋向审慎,即从“省钱”中要利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警惕,过分的省钱很可能会切掉主动脉,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这种案例在过去已经屡见不鲜。
以销售费用为例,其主要组成部分乃是销售人员的薪酬和差旅费用以及其他必要开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销售人员在一线的推销,销售人员往往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但如果过多压缩此部分费用,限制出差行为,则可能会动摇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对于企业而言,要在压缩费用和正常经营中保持平衡是非常困难的,一些管理人士甚至将此视为硬币的两面,二者不可得兼。
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省钱多数要影响正常经营秩序,这成为了美团企业版被需要的机会。
美团企业版介入企业管理之后,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层和财务的预算管理能力,包括:
事前管控:支持事前配置管控规则等,确保“所见即可用”。
事中管控:支持事中消费报备和制度管理等,确保“预订即合规”。
事后管理:支持事后多重真实性检验等,确保“真实可追溯”。
其成本节省的驱动力由“砍行为”转向“提效率”,在确保正常经营行为下,有效降低费用,在当前宏观条件下,价值感是持续放大的。
(美团企业版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过去几年,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线上运营产品堪称热门赛道,各类办公SaaS(软件运营服务)都快速获得了市场的青睐。这其中既有产品的创新机制,改造梳理企业管理模式和流程的原因,又有企业需要对“效率”的追逐。
美团企业版也是如此,前文中我已经简单勾勒了该产品当前对企业的必要性,在企业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突出了其业务对企业的必要性,“降本和增效”在此成为统一体,而非舆论所热评的矛盾体。
正因为此“天时”,美团企业版开始深度参与诸多行业的消费管理变革,以个性化改造部分领域。
我们以最常见的企业用餐场景为例,当前还有众多企业采用“团餐”的形式,目前市场分散程度高,头部企业规模较小。
在原有采购模式下,企业的团餐采购环节存在相当多的跑冒滴漏现象,且团餐菜品的单一性又很难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企业自建食堂,对成本和管理能力又提出新的要求,往往企业管理效率随着组织架构的庞冗而低下。
在此思路下,我们更倾向于认为,美团企业版的终极目标乃是重塑企业的采购模式,如将集中采购的团餐模式转为员工下单,集团统一结算的“化整为零”做法,在成本、效率及员工需求中获得平衡。
仅用餐市场就有数万亿元的规模,加之差旅等业务,美团企业版所在赛道是非常可观的,显然不是有些观点认为的To C业务的附庸。
数字化时代,企业消费管理的价值正在被全行业看见。美团企业版作为企业消费管理赛道的早期创新者之一,持续打磨融合供应链整合、场景管控、服务履约三种能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让企业消费变得越来越简单。
遥想当年,我在报社和企业工作的时候,每到月底光贴发票这个活儿,就能折腾半天。更不要提每次出差,使用各种不同的ERP系统,填写各种申请、汇报,真是麻烦得不得了。
现在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餐费报销和电话费报销,竟然不是同一个系统,要分别打开两个系统操作,而且,我记忆相当深刻,每个月100元的电话费报销填报流程,至少要用一个小时才能搞定,因此,我基本上没报销过电话费。
对比如今的美团企业版,简直是云泥之别了。只得感叹中国企业数字化进程的速度,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