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父亲》,当年为参加评选添了支圆珠笔,为何被认为是败笔?

阿由的日记 2022-05-30 20:47:07

一幅好的作品,往往不仅仅是一幅作品,其中包含的诗情画意和情感,需要人们去揣摩,需要将社会现实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体现一个时代的背景和特色。

80年代的一副油画《父亲》,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社会发展与时代背景,体现了百姓的生活现状。

父亲的地位

古时候,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一直深入人们骨髓,男人就是女人的天,男权主义在那个社会十分鲜明,在一个家庭之中,男人就是一家之主,男人撑起整个家庭。

但是古代也非常重视血脉传承,夫妻、儿女组成一个小家,在小家之上,还有血脉相连的家族,在古时候,一个家族的兴旺非常重要。

直到现在,我们也非常重视家族发展,因为家族中的成员都是与我们有着血缘关系的人,我们需要互帮互助,家族才能兴旺,家族兴旺,小家才能更幸福,家族中的成员才更加有发展前途。

而在这样的体系之下,父亲往往承担着整个家庭的重担,父亲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也是家庭成员的心理依靠,如同一个房子的顶梁柱。

父亲的形象

自古以来,农业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生产力,在整个世界,我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农业。

尤其是在古时候,那个时候的经济、科技发展都很一般,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依靠务农。当时的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穿暖,而能够满足他们愿望的,就只有土地。

所以,当时的人们非常重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在他们心中,每一寸田土都是他们家最大的财富。

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都要到自己的田土上去劳作一番,期待丰收的季节。其中最主要的劳动力就是家中的男丁,尤其是父亲。

父亲作为家中的一家之主,农作自然少不了他,他要养活一大家人,他需要勤劳劳作。所以在很久一段时间内,父亲形象直接与农民对等。

也正是这个现实原因,才有了之后的《父亲》油画作品的出世,80年代,一副《父亲》的油画作品一出世,就引起了轰动,这幅作品的主角就是一位农民身份的父亲。

《父亲》

这幅作品的作者,名为罗中立,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父母都很勤劳,所以这个小家庭也算是小康家庭了。罗中立从小都很喜欢画画,而且在画画方面也很有天赋,他的父母看到了他的天赋,都很支持他学画画。

罗中立从小也非常努力学习绘画,最后顺利考进了四川美院附属中学,这是他理想中的高中。之后因为国家政策原因,他们需要去乡下支教,罗中立就被分配到了四川达县地区支教。

来到农村支教后,罗中立依旧保持对绘画的热情,只要有空,他都会到学校周边写生,农村的风景本来就非常美,这非常有利于激发罗中立的灵感。

有一次,罗中立和往常一样外出写生,他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人物邓开选——《父亲》作品的主人公。这两人一见如故,虽然年龄相差很多,但是他们没有代沟,有相同的话题,很快,他们就成了忘年交。

在与邓开选的一次又一次的相处之中,罗中立被这位散发着浓厚淳朴农民气息的老人深深地吸引了,他灵感大发,很想下笔,但又无从下手。就这样,他这个灵感一直未能以作品形式表现出来。

直到罗中立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他选择回到达县工作,他喜欢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喜欢这里可爱的孩子,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他在这里等待高考的恢复,在高考恢复以前,他一直坚持创作,等高考恢复的时候,他就要去报考四川美院,去学习深造。

终于,他等来了1977年高考恢复,不幸的是,他虽然坚持创作、绘画,但是落下了文化科的学习,所以他最终没能考上大学。

他没有放弃上大学的目标,这次落榜,那就下次再来。他继续为第二次高考做准备,与此同时,他也积极报名参加一些比赛,其中他就报名了第二届全国美术展比赛。

他原本是想用一副《收粪的农民》来参赛,但是他又觉得这幅作品虽然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但主题还不够深刻,于是他对画作进行了部分修改,最终《父亲》一作横空出世,引起众人的关注与轰动。

一笔之差,争议不断

《父亲》一作出世,引来了艺术界众人的议论,有好有坏,毕竟每个人的艺术角度不一,欣赏水平也不相同。

在作品展览的时候,就有一部分人批评这幅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被塑造得太刻意了,人物又老又丑,有抹黑我国农民形象的嫌疑。罗中立为了参选,展现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得已又在画上增补了一支圆珠笔。

修改后的版本一出现,又引起了一群人的争议,又有一群人说后面增补的圆珠笔简直就是败笔,破坏了作品原本的美感和内涵。

罗中立后来又解释,他创作这幅画的时候,身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比较特殊,他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也是考虑了当时的社会性,才形成最终版本。

其实不管再优秀的作品,都会出现不同的评价,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本就不一致,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一幅作品其中的价值和作者的优秀,也不可否认作品中呈现的精神和社会现实。

28 阅读:60736
评论列表
  • 2022-06-08 16:42

    支持作者画法,反对专家意见

    鲜奶炸吱吱 回复:
    说的对,第一次见这画,感觉有好多故事。
    用户10xxx74 回复:
    专家眼里光着屁股才算艺术
  • 2022-06-09 09:11

    农民就不配挂一支笔?我印象里爷爷辈的很流行胸前插一支笔,特别是村里管点事的,经常要用笔

    用户12xxx74 回复:
    你看画中的老农民像村干部吗?
    用户54xxx10 回复: 用户12xxx74
    你对村干部的印象太过刻板了。不是你想像的中的或者现在看到的村干部才叫村干部。
  • 2022-06-10 16:39

    有笔和没笔有什么区别,无非是有些人想的多些有些人想的少些,这种圆珠笔农村早就有并不是什么稀罕物,有些老一辈的农民还是念过几年书的,他们写的字在座各位不一定比的了,因为他们小时候字写不好会挨骂的,所以不要把农民想的那么不堪。

    玩崮 回复: 淡写 青春
    早期看过好像是怎么说的 没有圆珠笔过不了审核
    淡写 青春 回复:
    没笔过不了审
  • 2022-06-10 18:31

    在耳朵上夹只充满皱褶的烟就完美了

    用户14xxx83 回复:
    印象里是烟后来改成了笔
    墨绍 回复:
    夹跟烟枪[得瑟]
  • 2022-06-10 16:04

    村干部或者村会计,老师,木石匠,才会夹笔。普通农民夹笔,会被别人笑话的,再说那时一般买不起圆珠笔

    徐会林 回复: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或许没这么贵,但是这是消耗品,勤俭节约的农民会搞这种,确实是个笑话[笑着哭]
    霜晨雪 回复:
    夹铅笔的那是木匠,圆珠笔不掉色,不容易被擦掉,是最常用的书写工具,价格也没你想的那么贵
  • 2022-06-10 20:15

    夹笔才让参赛

  • 2022-06-12 19:12

    插个铅笔或者木工笔还舒服点,这支圆珠笔是向一些人的妥协

    喵叻个咪 回复: 用户16xxx16
    也难说,我们村上就有会木匠手艺的农民
    用户16xxx16 回复:
    干活的农民平时怎么可能夹只笔,说不定就落哪里了,
  • 2022-06-11 16:07

    怎么画了个中东佬做父亲?[得瑟]

    000000000 回复:
    你还不是用的你美国佬父亲的头像[点赞]
    戈壁滩上的风 回复:
    我湖南的,以前我爷爷也喜欢用汗巾缠头上
  • 2022-06-16 18:59

    [鼓掌][鼓掌]

  • 2022-06-10 13:32

    没有笔就没办法过审。有了笔是社会主义新农民,有文化的。加笔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在说了70年代末有部分农村地区的老农民确实是这种形象。你现在让作者再画一幅,估计画不出来这种形神状态的画。

  • 2022-06-10 13:35

    夹支烟杆更实际

    追风逐电 回复:
    什么烟杆能夹耳朵上?烟袋杆不是揣在怀里就是掖在腰上。
  • 2022-06-10 13:34

    我怎么记得原先看这幅画的时候,远景处还有一个粮仓呢? 是不是有这个版本的?

  • 2022-06-10 12:07

    木匠

  • 2022-06-12 21:05

    很贴合实际,以前卖完粮食,喝口水,记账的圆珠笔没地方放,一般都有可能夹在耳朵边!

    Charlotte 回复:
    以前农民很少用笔,说真的,加根烟都更贴切现实而且都是唾沫沾手指数钱,哪里记账呢,你没有经历过就不要凭想象说。。
    o00o4 回复:
    其实都比较合适,但是作者估计还在深层次表现出收获的喜悦,
  • 2022-06-09 21:13

    应该是铅笔

  • 2022-06-10 19:49

    不增加没毛病,增加后毁了一副有内涵的花画。

    荆天明 回复:
    呵呵,我是俗人,没看出怎么毁了内涵[笑着哭]
    不敢还嘴就别来找骂 回复: 荆天明
    不需要你理解,你是评委?你能决定谁获奖谁不能参赛?能做主的能看出内涵就行,毕竟他就是吃这碗饭的
  • 2022-06-14 11:15

    达县,几年前改叫达川区了。以前美术课好像老师提过一嘴这个画还有人,也不确定,太久远了记不住

  • 2022-06-10 15:59

    七十年代,应该用铅笔比较贴切

  • 2022-06-10 18:21

    这个农民别笔是一种对学识的憧憬,因为穷没上过学,只要跟学习有关的东西总觉得很珍贵,小时候爷爷捡到笔书就会拿回来给我们用,说是不能用扔了他又会捡了收藏起来

  • 2022-06-11 00:07

    当绝大多数人讨论这幅作品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了经典,扯别的一点没有意义。

  • 2022-06-11 12:12

    加不加,得不得奖细节决定不了,想让你入选什么都成亮点,不想让入选缺陷到处都是还能解释常规操作了

  • 2022-06-11 23:46

    真难啊真难 你们说了算 那时候农民更难 还得交公粮养活城里人 还得背着农业户口处处被歧视

  • 2022-06-18 10:18

    画个画 还要循规蹈矩 畏首畏尾

  • 2022-06-19 22:57

    不应该画一支笔,画一支烟更贴近真实

  • 2022-07-22 15:16

    没有笔就过不了审了,就像有的电影在大陆会单独拍个结局,不然过不了审

  • 2022-06-09 22:45

    专家就是砖家,烟杆卷烟木工笔啥的都是往帽子耳朵上夹。

  • 2022-06-10 11:29

    这是农民又不是乞丐为啥不能有笔?

  • 2022-06-10 16:15

    说是败笔的人没有生活,以前的人都喜欢搞支笔在身上

  • 2022-06-10 17:27

    脑子不好使了

  • 2022-06-10 14:49

    真实

  • 2022-06-10 19:33

    意思即是画蛇不能添足。

  • 2022-06-10 15:01

    我不知道这画哪里好,反正就是感觉很震撼

  • 2022-06-10 16:58

    再把那只笔画掉不就好了,

  • 2022-06-10 21:40

    缺陷美[点赞]

  • 2022-06-11 11:02

    木匠

  • 2022-06-11 13:35

    我就觉得非常好。我爷爷就是农民。他没有上过学。但只要有机会都会尽量多认几个字。。身上带支笔再合适不过。一般是夹耳朵上。

  • 2022-06-11 12:13

    耳朵夹跟烟才真实,圆珠笔太违和了

  • 2022-06-11 09:36

    虽不懂艺术,但这幅画很不错,能打动人心!

  • 2022-06-11 12:06

    你们是没见过真正80年代的农民吧,耳朵上夹支笔,很常见

  • 2022-06-11 20:34

    看过这幅画很多次,不说还真没注意有支笔

  • 2022-06-11 23:25

    这才是艺术

  • 2022-06-12 20:43

    专家:我不认为![得瑟]

  • 2022-06-13 12:37

    我认为加上这支笔才是真实反应当时农村整体背景的好作品。艺术品也因为时代的气息而富有长久的生命力。留给我们后来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而绝非是一幅单纯的美术作品。顶我上去,谢谢。

    逝言是言 回复:
    去过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吗?还反应当时的背景
  • 2022-06-13 16:07

    农民不是这样该怎样?

  • 2022-06-15 23:05

    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还夹只圆珠笔[得瑟]

  • 2022-06-18 10:29

    画的像个印度人

  • 3
    2022-06-19 16:01

    说什么的人都有,关它毛事

  • 2022-06-20 23:15

    这种圆珠笔我都用过

  • 2022-06-10 08:27

    这个写实有何不妥,总比那些虚构造假好!

  • 2022-06-10 19:25

    头上带草帽,耳朵上夹烟卷

  • 2022-06-11 14:32

    耳朵上夹根烟都比这强[得瑟]

  • 2022-06-11 12:31

    画中人一看就是位老木匠。

  • 2022-06-12 00:43

    被强迫加上一支笔更加反应了当时的时代思想潮流!

  • 2022-06-12 15:57

    难道非要夹根旱烟

  • 2022-06-12 21:09

    个人觉应该画一根烟

  • 2022-06-13 20:08

    耳朵上夹只笔,那个年代很正常。说明了这个人的职业,那个年代木匠,瓦匠,都会带着笔和墨斗。

  • 2022-06-14 15:10

    等社会变化再大一些的时候,这画会封神,无奈加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环境

  • 2022-06-15 05:15

    一群吃饱了撑的去对一个靠双手维生的人评头论足吗?农民就活该买不起笔吗?如果是,那又是谁的责任?要我说他就该戴条金链子

  • 2022-06-15 18:28

    年轻时这位老人家是个帅哥,很立体的面像

  • 2022-06-15 18:22

    只能搞人家喜欢听的,喜欢看的,成语叫掩耳盗铃,指鹿为马,

  • 2022-06-15 15:39

    感觉比国外的很多名画强多了!

  • 2022-06-15 22:38

    典型的画蛇添足

  • 2022-06-16 17:01

    铅笔好些

  • 2022-06-16 20:44

    没有笔才能算写真艺术

  • 2022-06-21 13:04

    偶得本天成何必去雕饰呢

  • 2022-06-22 01:16

    他想画的是只烟

  • 2022-06-22 23:42

    嘴上专家。 有作品吗? 是怎么当的专家?

  • 2022-06-27 19:01

    老木工还不能带支笔了

  • 2022-06-24 02:44

    砖家就系利益圈子,你送礼无到位当然要挑刺啦!你礼到位了,就算交一张白纸帮出十几种意境,绝对捧你红。

  • 2022-06-10 12:54

    村会计,形神兼具。

  • 2022-06-10 15:13

    啥都别怨,名气还是不够,如果是达芬奇画的那就是锦上添花[吃瓜]

  • 2022-06-11 00:50

    扯淡。这个圆珠笔是神来之笔!立马绘画的艺术性就上升好几个层次了。那些说画画要像的,毕加索那肯定是不及格了。

  • 2022-06-12 22:48

    画的好,我喜欢[点赞]

  • 2022-06-12 23:32

    专家误国

  • 2022-06-13 15:31

    中国的教师爷该歇歇了

  • 2022-06-15 12:30

    有笔很自然啊,我就农村的,很符合那时的形象啊。

  • 2022-06-16 12:03

    政治形象

  • 2022-06-17 18:28

    跟专家对着干,你就不会输

  • 2022-06-18 10:41

    就算现在的农民也不会去带只笔

  • 2022-06-20 00:49

    一千个人看红楼梦就有一千种看法!做好自己就行了,那还管得了别的那么多

  • 2022-06-20 11:07

    别说这是80年代,就是现在21世纪农民也是这样,我家几代务农,我这代就是饿死也不种地

  • 2022-06-20 18:38

    不好的画。一般人画不出来

  • 2022-06-20 14:32

    这样的画我觉得是写实,甩眯眯眼学院三十三重天。这样的人物算不上美,但是一种真实的感觉。和专家的观点不同,这样的人物反而是一种健康的状态,而不是心灵扭曲的产物。

  • 2022-06-25 16:45

    当年的人习惯这么放笔,挺生活的

  • 2022-06-27 22:52

    现在很多农民也是这样,我觉得这个画里面有很多故事

  • 2022-06-12 17:47

    一个妥协的产物,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 2022-06-14 09:24

    抹黑中国农民形象?!你们专家觉得农民应该是什么形象?

  • 2022-06-14 19:19

    我记的原本加的是烟来着,之后为了展示什么来着,给换成了笔

  • 2022-06-15 15:01

    正因为有了这支笔,此画才能成为名画!

  • 2022-06-15 17:43

    这就叫~~画蛇添足[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作假给谁看,真实情况谁还没点逼数?

  • 2022-06-18 07:54

    一群“何不食肉糜乎的”大老爷

  • 2022-06-19 10:08

    无线耳机画上就更完美了,说明,农民很幸福:不会被赋红码,不会被黑社会欺凌,不会因做饭被封火炉,不会被强行拆迁……数也数不清楚[点赞][点赞][点赞]

  • 2022-06-19 15:41

    收粪的农民改成父亲来吸睛,成为成功人士确实有原因的[得瑟]

  • 2022-06-19 19:49

    站着说话不腰疼。无法参展,这就是废纸一张

  • 2022-06-21 12:31

    挺好

  • 2022-06-21 11:57

    我爷爷也是黝黑黝黑的皮肤,身体很健朗很壮,胆子大得很,夏天晚上天天睡在自建房二楼顶的横栏上都不带慌的,我也很佩服他睡着躺平就不会动[笑着哭]骑车摔破头不打麻药缝针、风湿骨痛从来没有见过他喊疼流泪之类的,是个硬汉,连走的时候都是说走就走。

  • 2022-06-26 19:00

    最开始是香烟 为了所谓的正确 改成了圆珠笔 和背景格格不入[好生气]

  • 2022-06-27 01:05

    农民谁会一天带着笔

  • 2022-07-02 13:44

    来源于生话[点赞]

阿由的日记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喜欢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