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长犄角”的鸟、南方“四不像”,武夷山公园里有啥“稀奇”?

人民网 2025-04-23 20:14:53

人民网南平4月23日电 (记者林盈)在福建武夷山,当地人会贯口一样地背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种种美誉:鸟的天堂、蛇的王国、兽类乐园、昆虫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武夷山国家公园里有什么“稀奇”?

黄腹角雉。黄慧敏摄

头上长“犄角”的鸟——黄腹角雉。这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雉类,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雄性黄腹角雉在繁殖期头顶会伸出一对直立的天蓝色肉质角(学名“肉冠”),喉部则垂挂鲜艳的朱红色肉裙,肉裙上布满翠蓝色条纹,形似古代官员的“绶带”。这种特征是其求偶展示的核心标志,也是“黄腹角雉”名称的由来。

崇安髭蟾。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长角”的蟾蜍——崇安髭蟾。这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雄性崇安髭蟾在繁殖期会在上唇边缘长出黑色锥状角质刺,像“角”一样。

苏门羚。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南方“四不像”——苏门羚。角似鹿、蹄似牛、头像羊、尾似驴,苏门羚又称中华鬣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仅昆虫种类就有约7000种。其中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最为珍稀。

金斑喙凤蝶。徐自坤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宣教馆工作人员龚慧敏介绍,金斑喙凤蝶是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存世量极少,也被视为生态系统健康的“活体指标”。

2024年10月《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正式施行,它设立了11项生态补偿内容,让周边林农从保护中受益;同时,构建起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700多台红外相机、卫星遥感与无人机巡查织就守护生态的“天网”。

不久前,为期三年的武夷山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收官,发现了植物、水生昆虫、大型真菌等多个类别的34个新物种,调查到10个中国新记录种。

(责编:陈遴、刘卿)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