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走近与加拿大困局,其实是一回事

小薇看大势 2025-03-04 21:18:03

特朗普关税大棒下的欧盟觉醒

2025年3月4日,美国宣布对欧盟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涉及汽车、农产品等关键领域。这一举措被视为特朗普政府“以关税重塑贸易规则”的延续,其单边主义逻辑直接冲击了跨大西洋联盟的信任根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迅速回应称,将采取“强硬态度”反制美国,并释放出与中国深化合作的信号。

 

耐人寻味的是,欧盟近期对华态度出现显著转变。半年前,冯德莱恩还在批评中国“不公平竞争”,但在今年达沃斯论坛上,她明确表示要“扩大中欧互利贸易与投资”。这种转变背后有三个关键驱动因素:

1. 经济对冲需求:欧盟对美年出口额超4000亿美元,美国关税直接威胁欧洲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而欧盟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470亿美元(2024年数据),急需通过中国市场平衡贸易结构。

2. 战略自主觉醒: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抽身”倾向,以及强迫欧盟在数字税、产业补贴等问题上让步的行为,促使欧洲重新评估对美依赖风险。

3. 务实合作机遇:中欧在电动汽车关税争端中展现出谈判弹性,双方正探索最低价格承诺等折中方案,这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重启提供了可能。

加拿大:困于“战略附庸”的恶性循环

与欧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加拿大的困境。尽管美国宣布对加征收25%关税(能源产品10%),加拿大外长仍表态愿配合美国对华加税。这种“以妥协换豁免”的策略已被证明无效——欧盟此前试图通过配合美国对华政策换取关税豁免,却仍遭重击。

加拿大的被动处境凸显三个结构性矛盾:

• 地缘经济依赖:美国占加拿大出口总额75%,加方难以承受贸易战冲击。安大略省甚至威胁切断对美电力供应作为反制,但此举可能引发能源断供连锁反应。

• 政治惯性桎梏:加拿大对华政策长期追随美国,导致其在国际经贸博弈中缺乏独立议价能力。

• 产业替代困境:加方试图通过墨西哥、巴西转移供应链,但汽车等产业转移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

全球贸易秩序重构的启示

这场美欧关税博弈揭示出全球化深层次变革:

• 多极化加速:欧盟转向中国、东盟强化区域合作等动向,表明“美国中心”体系正在瓦解。

• 规则博弈升级: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实施单边关税,可能引发各国效仿,导致WTO规则体系碎片化。

• 供应链韧性考验:跨国企业加速推进“中国+1”“北美+1”布局,但成本上升可能延缓全球经济复苏。

冯德莱恩计划于3月底访华的消息,以及中德企业代表团近期密集互动,预示着中欧或将开启新一轮合作窗口期。而加拿大的困境则警示:在霸权逻辑主导的国际体系中,缺乏战略自主的国家终将沦为博弈牺牲品。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迫使盟友“选边站”时,欧盟的选择展现了成熟经济体的战略智慧,而加拿大的徘徊则暴露了依附性经济的脆弱性。这场贸易战不仅是经济较量,更是全球治理模式的试金石。读者朋友如何看待中欧合作前景?加拿大能否走出困局?欢迎关注本号,参与深度交流,获取更多国际经贸深度解析!

0 阅读:42

小薇看大势

简介:来自小薇的独立思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