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应警惕人情交往中的陷阱

一桐看军事 2023-07-22 10:28:01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

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委“廉洁四川网”公布了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道原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周晓君的诸多贪腐细节。其中指出,错误的交友观和权力观是导致周晓君频踩“红线”的重要原因。

据报道,随着职务的升迁,周晓君的人际交往圈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身边的商人开始有意无意主动接近她,而她不但对这些别有用心之人毫不设防,反倒对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羡慕不已。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中,周晓君很快腐化变质,她将公权力沦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招投标、增量批复等方面谋取巨额利益。

无独有偶,从近年来通报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不少腐败官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变了味的“朋友圈”。浙江省交通厅原厅长赵詹奇在悔过书中总结了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交了一些不该交的朋友,“我就是被这些所谓的朋友套牢的”;江苏省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因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他在讲述自己一步步掉入贪腐泥淖的心路历程中说,“交朋友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有底线,讲究防线”;湖南省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被法院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他反思道:“在我交往的朋友中,有人对吃喝玩乐很在行,对我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此可见,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往往与其“择利而交”的功利化交往、“择权而交”的实用化交往、“择富而交”的庸俗化交往等错误交往观念息息相关。这样的“朋友圈”实质上是利益勾兑、沆瀣一气。要知道,这些所谓的“朋友”看重的正是官员手中的权力,他们一边恭维奉承、前呼后拥,一边从喝茶吃饭入手,迂回包抄,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求关照,结成所谓的“利益同盟”。

倘若官员结交损友而不自知,身陷圈套而沾沾自喜,喜欢被“众星捧月”的感觉,那等待他的结局必然是党纪国法的严厉惩治,最终只能自食其果,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正如一位落马官员深刻反省时所说,“我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把我当‘鱼’钓。在‘利’字当头的商人眼中,我成了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成了‘猎物’。”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对于官员来说,“慎友”绝不是一句空言,与谁交友、如何交友,关系到自己能否廉洁从政、秉公用权。现实中,正是许多“围猎”行为披着人情往来的外衣,隐藏在看似温和的友情和亲情中,这才让党员干部在“温水煮青蛙”式的侵蚀中,放松了警惕、丧失了原则,走上了歪路。

事实上,在如何交友处世方面,老一辈革命家已为我们作出表率。1921年,毛泽东同志在给老朋友彭璜的一封回信中剖析了自身及彭璜的一些缺点,并写道:“待朋友: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

习主席曾告诫广大党员:“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心中有杆秤。”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擦亮眼睛,严格把控好交友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团体”,决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将“朋友圈”异化为“腐败圈”。

党员干部要深刻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有多大责任,就要有多大担当。党员干部不妨时常回首检视初心,多想想入党入仕是为了什么,多问问为群众做了些什么。相信只要心中常怀敬畏,做事依照法规,时刻守住底线,自觉在权力、金钱等欲望面前砌起“防火墙”、架起“高压线”、安上“廉洁锁”,“围猎”者就没有任何可乘之机。

(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出品)

0 阅读:30

一桐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