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注新闻的朋友应该知道,赫赫有名的香港富商李嘉诚最近摊上大事了。
他秘密的将包括巴拿马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财团。
在中美博弈的关键节点,他的这种行为不仅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妥协,被骂做卖国贼,更是直接引得官方五次点名。
结果228亿还没到手,李嘉诚就不得不吞下股价暴跌的苦果,近几日,他旗下的4家企业股价全线下跌,据统计已经损失了近千亿港元。
那么,李嘉诚的所谓商业行为为何会引得大众的的不满呢?他的损失还会继续吗?
五次点名
关于卖港口一事,李嘉诚以及其所谓的支持者们,都喜欢用一句“在商言商”来辩解。
但这种说辞,显然是骗不了人的。
若真是在商言商,如此大的一笔港口交易,怎么可能会在短短几周时间之内就敲定了呢?事先更是一点风声都没有传出来,完全是在秘密谈判,直到3月4日才突然公布,打了国内一个措手不及。
若真的从商业利益出发,李嘉诚应该将港口出售业务闹得天下皆知,让各国都参与竞标,最后价高者得,这样才能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而现实是,这34个港口压根就没有卖上高价。
2014年,为了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国内几家国企曾向李嘉诚提出收购和记港口40%的股权。
当时,我们的出价是1500亿-1600亿港币。
但李嘉诚却嫌出价太低,并且不肯给我们港口管理权,也就是说,1600亿港币只能买到一些港口盈利权。
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需求,最终,这笔生意没能谈成。
但现在呢,美国贝莱德财团只出价228亿美元,就买到了和记港口80%的股份,包括管理权。
以现在的汇率换算,228亿美元折合成港币大概为1772亿。
也就是说,李嘉诚几乎是以折价50%的程度,将港口卖给了美国,这还没有算十年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问题。
由此来看,这笔秘密交易显然是不正常的。
而更让想不到的是,这笔不正常的交易,居然引发了官方的强烈关注。
根据媒体报道,3月13日,香港半官媒性质的《大公报》发表了一篇题目《莫天真 勿糊涂》的评论文章,矛头直指李嘉诚。
随后,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转载了这篇文章。
3月15日,大公报再次对李嘉诚开炮,又发表了一篇题为《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的文章,并再次被港澳办转载。
3月16日,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在社交媒体发文:商人有没有祖国?
这篇贴文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在批评李嘉诚。
3月17日,大公报再次发布了一篇题为《饮水思源有担当,背靠祖国谋发展》的社评,向李嘉诚提出告诫。
随后,香港现任特首李家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了李嘉诚卖港口事件,态度明确的点出:任何商业交易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在短短6天时间里,李嘉诚被官方连续五次点名,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要知道,2015年,李嘉诚卖掉内地资产向国外转移,彼时民间群情激奋,要求严厉惩罚李嘉诚。
但官方只是轻描淡写的表示: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那么,这一次,官方为何如此不满呢?
千亿损失
其实,这还是和中美博弈的大环境有关。
根据媒体报道,2025年2月,美国举办了一场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报告的听证会。
会后,美国提出将会对中国船舶及相关产品加征高额“服务费”。
一旦这项政策落地,那么将来中国企业旗下的货轮只要进入美国港口,就要缴纳单次最高150万美元的服务费。
毫无疑问,这项政策将极大的打击中国的航运贸易以及造船业。
要知道,中国的贸易出口严重依赖于航运,若是在航运方面被美国卡主了脖子,中国将面临严重的产生过剩,经济必然倒退。
而对造船业的影响更大。
若是美国阴谋得逞,将来国外企业为了避免缴纳服务费,将不会再从中国购买货船,中国造船业将会出现技术断代、人员流失等严重问题。
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到中国海军建设,削弱国防实力。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在贸易战和科技展接连失败之后,特朗普准备在航运领域向中国发起新的“战争”。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嘉诚却把至关重要的港口卖给了美国。
不管他是主动卖给了美国,还是在美国的经济胁迫下做出的决定,总之,这都是典型的资敌行为。
那我们自然是不能接受,于是就有了五次点名。
而在五次点名之下,李嘉诚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根据媒体消息,他旗下的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长实集团、长和四家千亿企业都出现了股价暴跌的现象。
长江基建集团市值蒸发172.4亿港元;电能实业市值蒸发122.43亿港元;长实集团市值蒸发162.75亿港元;长和跌的最惨,市值蒸发323.6亿港元。
仅仅这4家企业,市值蒸发就超过了781亿港币,加上其他零散的企业,李嘉诚短短几天内,资产缩水了近千亿港元。
毫无疑问,这是市场给他的当头一棒,而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信源:金融界 2025年3月21日 关于“抛售巴拿马港口事件不断发酵,《大公报》奉劝停止交割,李嘉诚在资本市场遭遇滑铁卢,长和系股价跌跌不休,四家公司市值蒸发超780亿港元”的报道
结语
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李嘉诚还未真正和美国贝莱德财团完成港口交易,也就是说,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若是他能悬崖勒马取消这笔交易,维护国家整体利益,那这损失掉的近千亿港币未来还有机会赚回来。
可若是他顽固不化,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甚至是主动帮助美国遏制国家发展,那现在的损失只不过是开胃菜,未来他的损失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现在就要看他如何选择了,希望这位香港富商,不要走上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