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当冤种,网友看乐子,480元的半只鸡,暴露出的是阶级差距

小马哥有知识 2025-04-03 04:32:41

上海物价果然不坑穷人,一只鸡的要价看的人钱包一紧一大哥点单半只鸡,售价高达480,服务员表示:鸡是广东清远的葵花鸡,从小听音乐喝牛奶长大,所以才卖这个价,大哥表示你卖高价可以理解,但你的说辞,好像在把我智商放在地上摩擦不愧是魔都啊,物价如此魔幻,如果它再练习两年半,学会唱跳rap篮球,半只得卖4800?还是48000?

正所谓上海的鸡,价格离奇,店员说它喝奶听曲半只天价,噱头真虚,网友吐槽商家玩欺

去年和平饭店推出了传奇之旅,298没有饕餮盛宴,只有酒和面包,就这你还得带走打包

今年有人甩出消费单,两杯可乐仅需100,传统生煎包只要88,两个人一顿饭2000+,完事还要收10%的服务费,你收服务费可以,但问题是没感觉到任何服务啊,好像有人欠他们钱似的板着个脸,没了茶水喊半天才来加

其实这还算好的18一杯的白开水,看完瞬间口齿生津88元的难忘油条,的确让人有够难忘138的白灼生菜,看的让人有点眼花某火锅店78一盘的牛肉,估计后厨笑了1小时才端上来,某餐厅16999一份的天上宫阙,得加收50%的服务费,网友直呼:上海的生意全是利润,没有成本

你先别管饭菜好不好吃,仪式感倒是拉满,外滩的一仙弘宴,茭白蘸着墨鱼汁,往烤肉上写上海外滩4个大字,再烧烤撒料,包裹上茭白,一份958的书法烤肉就完成了

网友提议,来这吃饭的也不差27块钱,干脆涨到985,写上金榜题名4个大字,还有人打电话问了,这里包间低消1个W,虽然它消费贵,但有90代100的代金券,可以便宜10块钱

对于上海离谱的物价,流传着一套标准的定价:价要贵,量要少,空的地方放根草!抹点酱,撒点渣,卖给沪爷八万八!

有个叫@蒋总很忙的作者,经常把食材打造成各种造型,切割摆放都相当讲究

上海IP都PTSD了,这题我会,已验资,18888卖给我,外加50%小费

北京IP的大哥问:来了来了,今天卖我18888还是26888?结果没被其他网友瞧上:对不起啊京爷,这是卖给沪少的,京少您还是喝豆汁去吧,这是沪少的

在很多人眼里,上海的消费已经高过北京,和东三省的物价完全成反比,这是东北10块钱一份的盒饭,要菜有菜要肉有肉,味道咋样我也不知道,但是它量大管饱

很多人说,中国有三种货币,人民币、东北币和沪币。1沪币=6人民币=20东北币,这份10块钱的东北盒饭,在上海要200我都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上海出现沪币通胀?首先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国经济的中心,消费水平自然不低,同时人口密集,需求巨大,房租人工、交通物流自然也不低

所以你做生意想要赚钱,只能提高售价,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才有了50一罐的加多宝,20元4个的牛角包,但单纯提高产品的售价很难让人接受,这也导致很多地儿从卖产品,进化到卖故事

我家的鸡听音乐喝牛奶长大,卖你贵点没问题吧?烤肉都能写毛笔字,你说神奇不神奇?

虽然网上一直说上海物价贵,但他们花得多赚的也多啊。2024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8.8万元,全国第一遥遥领先,是我所在省份河南的2.8倍,所以说多赚多花,少赚少花,不赚不花,这种高收入到高消费的闭环,才构成了上海经济的独特生态

当然了,上海也有相对平价的一面,20多就能吃饱的社区食堂,二三十就能吃饱的外卖,既有免费的公园、博物馆,也有便宜的团购套餐

这座城市的生存逻辑其实很现实,高价消费就像个筛子,能留下的要么是能赚高薪的精英,,要么是家底厚实的本地人,开头说的480块半只鸡,没钱人看见这道菜,假装闹钟接电话走人,有钱人看见这道菜,把它当成社交门票招呼客人,还有88块的油条,打工族嫌贵,但有些年轻人愿意买,觉得这是融入上海生活的仪式感,就像花钱买了个“我在上海过得不错”的标签。

城市的套路是这样的:先用高物价把赚不到钱的人挤走,再用留下的人的财富继续推高消费,形成越贵越有人买,越买就越贵的循环。住在上海的人一边骂东西贵,一边拼了命想留下来。因为都知道,虽然花钱如流水,但赚钱的机会确实比别处多。这种又痛又爽的感觉,就是上海特有的生存法则。

正所谓半鸡索价四百八,油条难忘八十八成本故事层层加,沪市消费人人讶

0 阅读:32

小马哥有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