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游客无法接受:英国最奇特的文化现象竟是禁止唱生日歌

青溪漫履 2025-04-18 23:58:14

设想一下,当你身处伦敦的一家热门咖啡馆里,正和朋友一同,为生日而助兴之时。

你刚开口哼唱“HappyBirthdaytoYou”,就有一位服务员快步走了过来,与此同时比划着动作,低声提醒道:“请停止吧,尽量低调些,要是继续这样唱下去的话,我们或许不得不联系警察呢。”

这绝非戏言,在英国的一些公共区域,演唱生日歌确实存有触犯规则的风险。

这项听起来让人诧异的条例,实际上反映出英国法律体系与社会文化之间一种极为特别且复杂的矛盾现象。

一、藏在版权里的“隐形罚单”

英国没有专门明令禁止演唱生日歌的法规呢。然而,《1911年版权法案》以及它后续的修改内容,把这首在全世界都很流行的旋律变成了一个“要收费的东西”。

到2017年的时候,美国法院才判定生日歌的版权是无效的。在这之前,英国的版权法一直认定,这首歌曲处在版权保护的状态里——要是在公共场所演唱,就得给版权持有方交钱,不然就有可能被当成侵权行为。

伦敦有个酒吧老板碰到过一件麻烦事。2015年的时候,有个顾客在店里过生日,把“生日快乐歌”当成背景音乐放了起来。

没过多久,他就收到版权公司寄来的200英镑罚款单。“那会儿呢,还以为这只是个玩笑,”他在一次采访里很无奈地说,“根本就没想到会收到律师函。”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里,英国版权管理机构每年大概要处理差不多300起跟这首歌有关的侵权纠纷,而且有一半的情况是发生在餐厅或者酒吧这类公共场合。

二、“扰民”还是“文化休克”?

除了版权方面的问题外,英国的《1986年公共秩序法》也给生日歌加上了“紧箍咒”。

法律规定,在公共场所,制造“不恰当的噪音”,或许会遭遇100英镑的罚金或是得到警告。

曾有曼城一位家长在公园为孩子举行生日派对,20人一同合唱生日歌,这一行为被邻居投诉,最终因“音量过高”而收到了罚单。

社区调解员无奈表示:“英国人对‘公共空间安静权’的执着连生日快乐都要让步。

这项规定,令外国游客忍不住喊出“水土不服”。一名正在爱丁堡旅行的美国博主记载道:“在城堡前面,打算给同伴一个惊喜,刚唱了半句,就被保安客气地阻止了,告知这里属于‘受保护的历史静音区’。

”英国文化协会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有67%的非英国游客觉得,这项“隐形禁令”非常难以接受,甚至将其视为“英国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

三、英国人自己怎么破局?

面对法律与习俗之间的冲突,英国人发明了各种,“求生欲极为强烈”的替代方案。

最为盛行的,是把“HappyBirthday”改写为“HappyUnbirthday”,这样一来,不仅保留了那份庄重的仪式感,而且巧妙地绕过了版权相关的敏感地带。

伦敦某派对策划公司推出“静音生日歌”服务用手势以及比心来代替声音,甚至还开发了AR投影版生日歌,于桌面通过光影“演唱”给寿星观看。

法律界之人一直都在促使规则得以完善。2018年,英国知识产权局清晰地表明,“生日歌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通用作品,并且鼓励在非商业场合予以免费使用。”

然而在地方的执法实践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清晰之处。伯明翰大学的法学教授约翰·史密斯着重强调道,“矛盾的关键并非在于法律条文本身,而是在于执法人员对于‘公共场合’这一概念的认知——家庭聚会能否算作公共场合?

有5人以上的餐厅是否符合标准?此种不确定性,使普通民众深感迷茫。”

四、当传统旋律遭遇现代规则

这条“禁令”的荒诞性,本质乃为工业社会对“公共空间”所展开的重新界定。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便已然有了《街道音乐法案》,用以对街头艺人进行限制。

这种对“噪音”所抱有的警惕,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基因当中。

如今当生日歌从家庭聚会延展至商业场所之时,版权保护与公共秩序的双重枷锁,使得那原本简单的祝福,变得犹如行走在薄冰之上那般。

英国社会学家凯特·福克斯在《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中提到,“我们对不打扰他人’这一原则的坚持了,有时会让热情的人际关系,屈服于严格的规定意识。”

她列举了一个实例,在疫情暴发的期间,很多社区通过“阳台生日歌”,打破了隔离的限制。数以百计的居民隔着窗户,共同欢唱了,而警察不但没有加以阻止,反而站在巡逻车顶上,用警灯“为节奏助力”。

这说明法律中蕴含的人性化空间了,最终还是由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所引导的。

五、给规则留条“生日蜡烛缝”

作为旁观者,我们当然可以笑话英国的“死板”但也不得不思考:当传统习俗遇到现代法律,该如何平衡?就像生日歌的旋律需要起伏,社会规则也该留些弹性空间。

毕竟人类发明法律是为了守护幸福,而不是让“祝你快乐”变成禁忌。

下回前往英国,打算庆祝生日的伙伴可以尝试一下“眼神版生日歌”。

用眨一眨眼睛来取代音符,如此一来,既能够躲开罚款,又能够制造一段特别的“无声祝福”。

毕竟真正的生日喜悦,从来都不取决于声音的高低,而是源于心意的深浅。那些隐藏在法律条文背后的奇异之事,也许正是文明社会的另外一种有趣体现:一面严格遵循规则,一面悄悄为人性化的温情保留一条小缝。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英国知识产权局公开报告、《卫报》新闻案例及英国国家统计局社会调查,法律解读参考伯明翰大学法学院研究成果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