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老洋房,被现代化建筑所淹没的古典魅力

青裙姑娘说处世 2022-10-13 15:53:11

“上海,在中国的另一端。”,这是上海不少居民在出差或旅游时对上海的印象,因为经济的发达,让上海的人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不断更替,城市布局、公共设施日新月异,让人为“新”而新。其实,上海每个地区,都拥有不同的优点。在这座拥有4000年历史的城市中,也有被现代化建筑所淹没的古典魅力。位于黄浦区的延安西路,就是一个非典型例子。这是一条由上百幢西式老洋房组合而成的人烟稀少的欧式文化街区,街头的红砖色洋房鳞次栉比,有的房子外依古法,里面复原了中国建筑格局。

整条街上的欧式建筑数量少,分布密集,其中一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复古弄堂”,是上海市区罕见的老弄堂风貌代表。这是延安西路一栋欧式弄堂里的一个小弄堂,地址位于西班牙风格中庭后缘。进入内部后,这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式布置,墙面色彩鲜艳,大多为欧式建筑的原貌。在墙头、门上的小圆窗上,有着许多复古的浮雕。虽然是小弄堂,入内后却比外面其它弄堂更加宽敞明亮。由于上海是老城厢,很多老弄堂依然有十分浓重的民国风情,在上海这样快速发展的城市里,复古感便是一处城市文化的见证。这里的复古欧陆建筑风格在上海也属于罕见,建筑的设计与结构既有现代文明的新潮元素,比如现代钢筋混凝土水泥柱来到这里,又体现出了这里百年欧洲建筑古典风韵。这样的复古欧式建筑,无疑是上海不容多得的独特风景。

中国历代王朝的首都无论在历史上如何辉煌,在城市规划布局上依旧存在着一定的落后与不足。直到进入新世纪,在一系列重大改革与策略调整之下,我们才发现城市的发展应当注意这样几个方面:大城市的合理规划。比如,我们知道北京这样的大帝都,在城市的发展上,是非常明确并且统筹周全的。就是说,在不同发展阶段,大型城市都会按照规划,对城市发展进行有步骤的发展规划;而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标准也不同。现在很多城市的城市设计思想,还停留在很多朝代的帝王陵寝里。为了让自己的建筑群看起来更加华丽丽,还会在墓建、遗迹、寺庙等的修建上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大型城市应该尽可能做出一套符合本地特点、发展阶段的规划体系,这会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有效率。对于城市规划,有一位伟人则是不遗余力,他就是我们的伟人毛主席。不知大家看过毛主席的故居没有,在我国的大部分古建房中,都会有主席的遗骸。这里作为毛主席的故居,在建造、审批、消防管理上都是相对严格的。1958年毛主席去世那年,正是毛主席生前最为信服的政治家之一——邓小平同志南下广州时,那里便成了毛主席的故居。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