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通脉比降压更关键!古方有奇招,将血压稳到根源处!

心血张大大说 2025-04-12 13:55:38

在人体的健康体系中,气血的顺畅运行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血压的稳定而言。

良好的气血循环就如同通畅的交通干道,车辆(血液)能够平稳、有序地行驶。当气血运行正常时,血压也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身体各器官也能得到充足的血液滋养,从而正常运转。

而一旦气血运行出现问题,就像道路上出现了拥堵,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受阻,血压便会随之升高,高血压也就悄然找上门来。

很多时候,人们在面对高血压时,往往将重点单纯放在降低血压数值上,却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 —— 血管脉络的通畅。

血压升高,并不只是血压计上数字的变化,其背后可能隐藏着血管脉络的瘀堵。血压高与血管不通,看似关联不大,实则紧密相连。

血压高,就如同河流的流速突然加快,而血管不通则像是河道中堆满了阻碍水流的杂物。

单纯降低血压,却不打通血管脉络,就如同只是人为地降低河流流速,却不清理河道中的阻塞物,治标不治本。这样一来,血压很容易反复波动,难以得到真正的控制。

此时,打通血管脉络比单纯降压更为关键。只有让血管脉络恢复通畅,血液才能自由、平稳地流动,血压才能从根源上得到稳定。

说到通脉的良方,中医经典中的血府逐瘀汤不得不提。这一传承千年的古方,在应对高血压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

血府逐瘀汤

组方: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桃仁和红花堪称活血化瘀的 “黄金搭档”,它们能像勤劳的清道夫一样,将血管中堆积的瘀血一点点清除,为血液的顺畅流动开辟道路。

当归和生地黄养血活血,既能补充因瘀血阻滞而受损的血液,又能辅助活血化瘀,使血液在通畅的同时保持充盈。

川芎和赤芍进一步加强活血化瘀的力量,同时还能行气,气行则血行,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牛膝引血下行,引导上冲的气血回归正轨,减轻头部因血压升高带来的压力。

桔梗和柴胡一升一降,调节气机,使全身的气机恢复正常的升降出入,有助于血液在血管中更好地运行。

枳壳协助柴胡和桔梗行气,增强行气的效果,让气血运行更加自如。甘草则发挥其调和诸药的特性,使整个方子的药效协同发挥,作用温和而持久。

患者王大爷,60 岁,多年来一直被高血压困扰。他体型偏胖,平时饮食较为油腻,且缺乏运动。他的血压长期居高不下,收缩压常常在 160mmHg 以上,舒张压也在 100mmHg 左右徘徊。

不仅如此,他还时常感到头晕目眩,像坐在一艘摇晃的船上,头重脚轻,行走时甚至需要借助拐杖来保持平衡。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心慌气短,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憋闷难受。

观察他的舌苔,厚腻且颜色偏暗,脉象弦涩。综合这些症状,王大爷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于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所致。

治疗上以通脉活血化瘀为主,选用血府逐瘀汤进行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天麻、钩藤、石决明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王大爷的情况有了显著改善。他头晕目眩的症状明显减轻,行走时不再摇摇晃晃,已经能够独立外出散步。心慌气短、胸口憋闷的情况也得到了极大缓解。

复查血压时,收缩压稳定在 130mmHg 左右,舒张压在 85mmHg 左右,基本接近正常范围。在后续的调理过程中,王大爷积极配合治疗,不仅按时服药,还主动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

每次复诊,我都会根据他身体的变化,对药方进行细致调整。

王大爷亲身体验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也深刻认识到中医治疗高血压并非简单地降血压,而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通过调整身体的整体状态,让血压恢复稳定。

最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王大爷成功摆脱了高血压的长期困扰,重新找回了健康、轻松的生活 。



1 阅读: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