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承载着对劳动的礼赞、对创造精神的传承。值此佳节之际,我们以“笔墨赞劳动·丹青颂时代”为主题,汇聚当代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通过艺术语言歌颂劳动之美、弘扬时代精神。
劳动是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本次展览以书画为媒,汇聚艺术之力,礼赞劳动精神,艺术家们以笔墨抒发对劳动的赞美,用丹青描绘时代的辉煌。作品既传承中华书画的笔墨精髓,又融入时代脉搏,展现劳动精神与艺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值此展览,向所有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愿艺术与劳动共舞,绘就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艺术家简介
刘科佑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其艺术成就和创作风格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力。
一、身份背景
刘科佑,号翰墨缘,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出生于红色家庭,中共党员。他是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并担任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理事等职。作为“红色后代”,他的创作常融入对党和国家历史的深刻情感,尤其注重弘扬红色文化。
二、艺术主张与风格
1.创作理念
刘科佑主张“书艺融汇生活,启迪人生”,强调书法需遵循古碑法,注重“通史、学形、重神、行道”的实践路径,追求笔意浓烈与骨肉相连的艺术效果。
2.风格特点
以碑体为根基,融合行草意象,形成“飘逸灵秀、气势恢宏”的独特风貌,兼具草书的韵律感和碑学的庄重感·尤其擅长“毛体”(毛泽东书法风格)注重运笔速度与力度的辩证统一,作品常展现飞动笔势与酣畅墨色·章法上强调虚实结合、阴阳调和,结构布局匠心独运,如《空谷幽兰》通过疏密对比与字形层叠展现雄浑与雅致并存的美感。
三、代表作品
其书法作品多聚焦红色主题与传统经典,代表作包括:·红色题材:《赤胆忠心》《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万古长青》等,通过笔墨传递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经典名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展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其他题材:《猛虎下山》《融通四海》《祥和》等,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
四、成就与影响
1.展览与出版其作品多次参展北京艺术博览会,并被收录于《艺术名家》《党旗下的艺术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等权威出版物。
2.媒体与学术认可2020年起,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对其作品进行专题报道;书法研究文章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艺术市场》社会贡献,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他参与编纂多部红色艺术著作,如《建党百年大国工匠》《百年巨匠》等,并入选央视《大国大家》艺术家优选工程,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推动者。
五、评价
书画评论家史峰称其作品“立意高品,笔风使然”,既承袭传统文脉,又彰显时代精神,兼具“雅俗共赏”的普世价值。其书法不仅被收藏家追捧,更被视为红色文化与中华美学结合的典范。
作品欣赏




















名家评论
笔走龙蛇神造化 墨翻江海玄真如
——记著名书法家刘科佑
成就书法之功,需深谙传统又能勇破藩篱,经由卓越探索,方可以像著名书法家刘科佑先生这样以笔墨为舟楫,横渡书史长河,建功立业。刘科佑数十年如一日沉潜于碑帖琢磨,将北碑的峻拔骨力与南帖的温润气韵熔铸为独特的笔墨语言,诸书皆成,尤在狂草领域开辟出贯通古今的航道。其作品既非对传统的简单复刻,亦非对现代的形式妥协,而是在金石铿锵与绢素缠绵的交响中,重构出狂草的美学维度,古今相续,代际奇才!
狂草之难在于既要挣脱法度枷锁,又需暗合抒情韵律。观其运笔可见铁线银钩的碑学冈骨破墨而出,转折处又流转帖学的婉媚风神。这种刚柔互济的笔法创新,恰是百炼钢成绕指柔的至高境界。疾驰的线条时而如断崖坠石险绝奇崛,可化作春风杨柳婀娜多姿,在速度与力量的博弈中达成微妙平衡。墨色枯润变化则显阴阳化运玄妙,浓处幽潭蓄雷,淡若轻烟笼月,空白计白当黑的空间意境妙不可论,作品都成为吞吐天地的抒怀场域。
他写狂草实现了对传统章法的哲学性突破。单字结构看似恣意欹侧,却在整体布局中形成动态平衡的张力网络。字组关系犹如兵法布阵,疏可走马处暗藏杀机,密不透风时留有气眼。这种空间经营依从纵横有可象的物态规律,通过线条的时空交织,将汉字书写推向无形之相,无声之音的抽象境界,可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笔墨张力,又有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禅机妙趣。
他的狂草实践始终保持着对书法哲学的沉思与铺张,创作时的癫狂状态并非无缘由的情绪宣泄,而是书人合一的思维修炼,提按顿挫嵌合呼吸吐纳,使转纵横对应气血运行,笔墨轨迹成为心性修炼的直观显影。这种将书写升华为修行法门的真谛,使书法超越了技巧炫示的层面,真正抵达了达其性情,形其愉乐的艺术本质。笔走龙蛇神造化,墨翻江海玄真如。他笔下的每个汉字都是跳动的音符,每处墨韵都是永恒的诗行,依书法编织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的璀璨绽放图景,大放异彩。
刘科佑先生的书法实践展现出精彩的文化价值,说明真正的书法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古典精神的深层激活。那些飞舞的线条既是与古人对话的密语,也是向未来投射的书道宣言。在枯笔飞白的交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黑白世界的视觉震撼,更是书法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这种基因在狂草的笔墨律动中完成当代重塑,使古老书法焕发出契合现代审美的美学穿透力,成为书坛奇观,文化奇迹。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4月3日书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