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成大赢家背后,是金像奖多年的纠结与妥协

江忆军事纪 2020-05-07 13:14:46

最近第39届香港金像奖开幕,作为今年备受关注的颁奖典礼,金像奖今年的典礼几乎创造史上最短的时间的纪录,不到半个小时的正片时间甚至还不如前面的宣传视频长。不过虽然颁奖典礼时间比较短,但是作为华语市场的三大典礼,含金量还是比较的重的。

今年入围名单中,《少年的你》成为了最受关注的一部影片,除了因为其12项提名外,更因为它本身是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影片,早前凭借《七月与安生》荣获金马奖的周冬雨,这次能否摘得金像奖影后桂冠成为了比较大的看点,其次易烊千玺年纪轻轻能否成为影帝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当然小八之前就曾分析易烊千玺想获得影帝还是比较难的。

不过虽然易烊千玺并没有能够获得影帝称号,但是易烊千玺还是获得了最佳新演员的称号,而《少年的你》12个提名也获得了八个奖项。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这样的主要奖项,可以说《少年的你》成为了这一届金像奖的最大赢家,网上的祝贺一词也是络绎不绝。

其实《少年的你》成为最大赢家背后,跟这些年金像奖的纠结与妥协是分不开的,今年原本就是金像奖的小年,除了《少年的你》外,其他很多如《花椒之味》、《麦路人》等提名很多的影片,观众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现状除了归结于“小年”外,还有这些年金像奖的逐渐没落。

金像奖最初是为了鼓励香港本地影片所设立的奖项,为了促进香港电影繁荣所设立的奖项,当年香港电影如日中天,远销日韩时,金像奖的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两,含金量也是相当的高。基本每年都仿佛天王打架一般,诸多知名艺人是常常陪跑,而当年的辉煌背景虽然一直支撑着金像奖的名头,但是如今金像奖的含金量对比以往确实下降太多。

因为最初是为了鼓励香港本地电影,所以直到现在金像奖的入选标准依旧是香港本地影片,而如今香港影片的质量如何,相信大家也都有目共睹了,不说投资越来越少,就是剧情和阵容也早已同内地差距过大。更别说如今香港娱乐圈年轻一辈更是后继无人,很多影片看来看去还是当年那几张老面孔。

在这样情况下,金像奖自然就陷入一种无奖可颁的尴尬境地,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早年间金像奖其实也做出过一些改变,习惯了高傲的金像奖同意将合拍片也算进入围电影池。而如今《少年的你》就是凭借香港和内地合拍这个标签才得以入围金像奖的评选,如果单单是这样,或许金像奖也不需要纠结,但是合拍片的引入却极大地抢占了本地影片的席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到内地找资源,合拍片也几乎成为了金像奖的主流,甚至在前几年,合拍片几乎拿到了金像奖所有的奖项,留给本地影片的只有一些可有可无的小奖。从能力和技术上来看,合拍片确实是高出香港本地片太多,不管是认知度还是影响力上都不是本地片可比的,这样的情况也引来了香港本地影人的不满。

不少人觉得如今合拍片大行其道其实是跟之前金像奖设立的初衷有所违背,尤其是在如今香港电影一蹶不振的情况下,作为香港影片的最高盛典,金像奖更应该鼓励本地影片的产出。但如果太过偏重于本地影片,金像奖的含金量自然也会大打折扣,从每一年的颁奖典礼似乎也能看出金像奖的纠结。

在去年,第38届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金像奖评委将最具含金量的几大奖项全部颁给了香港本土影片,虽然《红海行动》也拿下了三个奖项,但这几乎就等同于给了个安慰。而当年从导演到团队再到演员全部都是香港本土的《无双》也成为了当年最大的赢家。

从去年的评选能看出,金像奖还是很注重自身的本土保护意识的。但是去年的金像奖却遭遇了非常多的非议,甚至不少人都称去年的金像奖没落了,这也难怪如今的金像奖除了一两部有些知名度外,其他的很多普通观众却连听过都没听过,这种陌生感也让不少人觉得金像奖已经有了些自娱自乐的意思。

但如今《少年的你》又凭借合拍片的身份成为今年金像奖的最大赢家,看得出在对本土电影的保护外,金像奖似乎也向合拍片有所妥协。毕竟香港本土电影没落已经是必然趋势,格局太小业限制了香港电影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样情况下,如果仍坚持以保护本土电影为主,无疑会让含金量一步步的下降,直至最后影响力不在。

如今金像奖正处于要抉择的路口,能看出这些年金像奖一直纠结于本土电影保护和对合拍片的限制上,在如今《少年的你》成大赢家后,金像奖似乎也有了些妥协的意味。毕竟实力才是发展的硬道理,也希望金像奖可以在迷失了多年后,再次焕发生机成为了电影人向往的殿堂。

0 阅读:3

江忆军事纪

简介:每天分享最有趣的军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