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抢救不及时,更荒唐的是,事后我们得知校医人工呼吸都不会!”
河北传媒学院大三学生王同学不幸离世后,他的家人愤怒地说道。
王同学之前是河北传媒学院2020级2014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然而让人倍感惋惜的是,正值青春年少的他,却意外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那么王同学生前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如此突然地离开这个世界?
时间回到11月8日,那天王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能测试,大家也知道体能测试的运动强度较大,所以测试当天王同学就表现出了较为严重的身体不适。不过当时并没有任何人采取举措进行帮助。
到了晚上21时25分,王同学呼吸困难,随后陷入了昏迷状态。随后寝室同学发现了王同学的异常情况,便先后与辅导员以及120取得联系。
据王同学的家人所说,同学告诉他们当时县医院没有救护车能够前往,在这个危急关头,一名同学主动给王同学做了心肺复苏。
随后学校相关老师赶到现场,21时40分,校医院医生赶到现场,不过王同学的家人表示,当时校医院的医生赶到现场之后,竟然不会心肺复苏。
随后情况紧急,由学校老师王同学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但前往医院的途中,校医院的医生并没有陪护,给出的理由是不能离校,以至于在此期间王同学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急救措施。
最终尽管王同学被送往医院,但因为当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最终王同学不幸离世。
那么校方又是如何回应这件事的呢?
通过校方发布的情况通报,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条时间线。
首先王同学出现状况的时间同样是21时25分,不过在21时38分的时候,校医到达现场施救,21时44分辅导员开车将王同学送往栾城区人民医院。
通过校方的通报可以发现两点问题,一是校医到达现场之后是否采取救援行动和王同学家人的表述有一定的出入。
王同学的家人坚持称校医到达现场之后连人工呼吸都不会,更别说采取什么救援行为了。而校方却用了“到达现场施救”来描述,所以这是第一个分歧点。
其次,在校方的回应中也只说了辅导员开车将王同学送往栾城区人民医院,但是并没有回应前往医院过程中是否有校医院的医生陪同,以及是否真如王同学家人所说的那样,校医以不能离校为理由拒绝陪同。
如果王同学家人所说的情况是真的,那么这样的应对模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人情味,一点不懂得变通。当时王同学的情况十分紧急,已经没有了呼吸,陷入重度昏迷。这时候如果不能持续做人工呼吸,那么等到最后送到医院再接受治疗就已经晚了。
反之,如果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有校医陪同,而且能够坚持做人工呼吸、心肺复苏,那么王同学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王同学离世后,他的家人悲痛不已,因为他不仅是家中的独子,更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如今突然离开这个世界,不论是谁,都难以接受这已经发生的事实。
随后,王同学的家人便向找学校讨一个说法,但遗憾的是,他们不能进入学校。如今王同学的家人也没有见到相关的负责人,这让他们感到很无奈,他们不想让王同学就这么离开这个世界,他们想为王同学讨一个说法。
比较尴尬的是,当王同学的家人因为进不去学校只能在校门口为王同学讨一个说法时,却被学校报警叫来的特警给架走了。
再看校方的回应,自称全程陪同家属,全力做好家属的接待工作,并做好和家属之间的沟通。然而从王同学家人的反馈来看,这些校方自认为的行为并没有做到。如今王同学的家人,甚至连王同学的遗物都拿不到,内心倍感悲哀和焦急。
总的来说,一个家庭要把一个孩子抚养长大,让孩子成长成才并不容易,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金钱,还倾注了亲情,寄托了希望。然而,眼看着再过一两年时间就要大学毕业的孩子,突然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不论是谁都很难做到坦然接受,内心更多的是想知道为什么,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悲剧已经发生,但是这场悲剧当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当得到反思和优化。就好比紧急送医过程中校医是否应当陪同?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能够得到正视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