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好书 2025-04-26 20:39:43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高校掀起了高校合并潮,尤其是2000年以后,学院合并升大学,多大学合并整合成更大规模的高校,随之而来的新校区建设,自然也引来了诸多争议。经常有人引用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在1931年就职清华校长演讲时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要知道清华自1911年就开始举办高等教育,1928年正式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到1931年已经开设有360多门课的综合性大学。从正式成立的大学时间来看,三大留学欧美学校清华应该是最晚的。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前身)成立于1921年,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成立于1923年。

虽然是在动乱年代发展起来的,但抗战之前的清华,因有庚款基金支持,在大学里算是富有的。一般教授的薪水大概在400到600块大洋,就当时的购买力而言,绝对是高薪。当时的稀罕电器冰箱,是教授家里的标配。梅贻琦校长每月校长薪水600块,再加200元校长津贴,月入800大洋。北京当时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也就一两千大洋而已。

当时的清华大学和教授们是相当阔绰的,教育条件在国内高校中也是顶尖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著名教授到清华任教。1935年,梅贻琦聘请著名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维纳到清华任教一年。1936年,聘请法国数学家、时任世界数学会副会长哈达玛到校任教,他是首位来华任教的法国科学院院士。

1934年,清华设立航空讲座教授,梅贻琦邀请时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的冯·卡门(钱学森钱老的老师)来华任教,后因冯要回德国不能来华。但他热心引荐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华敦德博士,1936年2月,华敦德到清华担任航空讲座教授。

尽管在抗战期间颠沛流离,当时国内同仇敌忾,尽管办学条件在战争年代破环非常不好,清华大学等高校还是得到了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国家建设做了大规模的学科调整,清华也从一所综合性大学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但好在校名一直在。同时期的河南大学本部成为了一个文科师范学院,成了开封师范学院。交通大学也从理、工、管三学院变成以机、电、船为主的重工业大学,并将大部分系、专业西迁到西安,分设上海、西安两部分。

在改革开放之后清华、交大、河大等高校逐步恢复学科专业,重新发展为综合性大学,尤其是2000年以后快速发展。可以说清华、交大、河大的发展路径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缩影,代表了TOP2、985/211、普通等类型的发展。

如今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百年,清华大学今年已经在筹备114周年校庆。中国产业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早已不再百年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服务国家科教兴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其最重要的职能。

大学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变大了、学科专业多了、在校师生增多了,原有的校园不足以支持学校的发展,自然也就要扩建校区,只是不要为了单纯提高建筑规模而扩建就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