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加速脱碳的大背景下,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工业和建筑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生物燃气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助力工业及建筑业脱碳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为此,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在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期间,专门设置“生物燃气赋能工业及建筑业脱碳”主题论坛,邀请落基山研究所部门主任郝一涵女士主持论坛,同时邀请六位专家共同探讨生物燃气在工业及建筑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崔宗均在会上作题为《绿色燃气的跨场景应用与协同减碳路径》的专题演讲。崔宗均教授介绍了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在工业、民用、交通、发电、供热等领域的应用,指出在欧洲碳关税背景下,绿色甲醇、绿色航煤成为重要话题,甲醇发酵成为碳载体的重要途径。分析了沼气发酵现有工艺的薄弱环节及增效潜力,强调了可溶性物质的重视和梯度发酵的重要性。探讨了沼气发酵中的重要参数机制及产气量、气体成分的调控,提出TS14%到16%是产气效率最高的浓度范围。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团队首席、研究员 王文国在会上作题为《农业废弃物制取生物天然气的“干法”路径》的专题演讲。王文国研究员指出,我国生物天然气发展迅速,但与欧洲相比仍有差距,主要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强调沼气工程数量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的关联,我国废弃物沼气潜力巨大,可显著减少二氧化碳当量。讨论了生物天然气研究的集中趋势,包括发酵工艺的提升和混合发酵的稳定性。分享了干发酵技术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如连续进料、搅拌传热和氨抑制问题的解决方法。

广西神州环保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浩夫在会上作题为《延伸生物天然气产业链,助力绿色制造与绿色供应》的专题演讲。罗浩夫董事长分享了海南第一个生物天然气项目的成功经验,包括城乡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料三位一体的技术路线。强调了多元原料收集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在技术上面临的挑战,如预处理和发酵过程的优化。介绍了广西生物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建设百亿立方级别的国家生物天然气产业基地,探讨了生物天然气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延伸,如制氢和绿色甲醇生产。最后提出通过合适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生物天然气产业可以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工 冉龙飞在会上作题为《生物天然气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趋势》的专题演讲。冉龙飞高级工程师介绍了生物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政策支持和技术应用情况。生物天然气产业存在原料输储难、技术转化率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介绍了生物天然气标准体系的建设情况,包括已发布的国标、航标和能源行业标准。最后展望了生物天然气产业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强调填补产业链空白、绿色低碳标准、安全环保消防标准的重要性,提出短期和长期目标。

港华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席丹在会上作题为《港华生物质天然气应用分享》的专题演讲。席总分享了港华在生物质天然气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港华的历史和业务范围,在低碳化、绿色化转型中的愿景。强调港华在碳减排方面的部署,包括建立碳资产管理委员会和编制碳中和规划路径报告。分享了港华在生物质天然气并网方面的实践,包括在山东、苏州等地的项目,以及与用户合作实现零碳工厂认证的经验。最后提出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建议,包括资源和市场的协同匹配、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绿色认证交易平台的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新能源系主任、副教授、博导 李叶青在会上作题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厌氧消化》的专题演讲。李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厌氧消化领域的应用进展,包括预测和优化两个方向。分享了餐厨沼气、秸秆沼气等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产气效率和稳定性。介绍了Smotter GAUM模型和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用于解决原料数据不平衡问题和优化操作参数。最后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厌氧消化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大模型的应用和工程数据的进一步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