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明读北京碑刻(160)-《名宦乡贤碑》附白话文

英莫问世界 2025-04-07 07:04:33

《名宦乡贤碑》建立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六月。今在东城区府学胡同府学小学内。内容如下:

重修名宦乡贤碑记(篆书额)

重修名宦乡贤碑记

我□□(1)之化,国家作人之化,翔洽寰区,显忠遂良,流芳接踵,且不惟广风厉也,而追崇者为最渥。以故云龙风虎,□(2)彦负麟。国之勋者,卒于帝王庙岁时有附食。至若抗贤声于闾闬,广德意于宦遊。乡誉官评,业已凿凿千秋,自难与草木同朽。则郡邑黌宫,复设有乡贤名宦两祠。凡以揭劝善之旌而崇为善之报也。乃京师首善地,而两祠之创,独复自嘉靖癸丑。直指使者皖城阮君、豫章涂君□(3)先建此祠,越今七十余年而倾颓之状又可睹矣。于铄帝几,实居燕甸。此中磊落间气性之发,生伟人而仕斯邦者,亦复博闻道术之豪,盖先觉来秀,依日月之光而项背相望也。爰考乡贤自周伯桃公而下,名宦自周召公而下。非所称命世真儒德业焜燿者耶。翼翼黌序,列俎豆以鹄四方。今凭而吊者,恍闻名贤謦欬不远,襟带间春秋霜露,芳□(4)以袭人未已也。向犹恨两祠之晚而今可任两祠之摧乎?岁属甲子,乡绅大夫暨博士弟子负□□(5)父老,佥举里中静宁州守乾斋周公懿德美跡以入祠。请余闻于督学。□(6)者勘核至再,允厥崇祀于□□(7)福□□(8)锵□(9)。孝胤奉主入祠,环视颓毁,俯首淒其慨然,力任修葺。当事者鉴其诚,咸捐俸佐助,而乡绅里老,募□若渴。度材征工,不日报竣,而壮丽加增。是前何创之难而今何新之易也。京国从来名贤得邀静宁公之灵,而□(10)豆为之生色。静宁公之胤□(11)部公又乡绅之力,俾先贤血食之地俱得以妥幽灵,荐馨香,而润及先人之龛室,抑亦其绪正也。肇工以天啓乙丑三月,告成以六月。其门相翼,其甬相偶。植者壮,甃者坚。抗高益深,规制精密。过者顾而乐此□(12)承乏府事,乐观其成。而因记其事,用酌明水,撷□□(13)而告之。静宁公曰:美哉斯举也。孝之彰慈,独誇贻燕,□(14)能鼓义,同赋缁衣。兴起之功,千百世其无斁矣。谨勒贞卫皆瑉,以图不朽,并列捐助诸君子于右方,以劝乡邦之树德。

天启五年岁在乙丑六月穀旦!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南京大理寺卿/原住顺天府府尹/前奉敕提督两河学政/四明/董光宏顿首撰。

乾斋公嫡孙周道洽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15)张翱刻□(16)。

《重修名宦乡贤祠碑记》

(篆书碑额)

附:【译文】

自太祖皇帝推行教化以来,国家培育人才的德政遍及天下。朝廷彰显忠良之士,使得美名代代相传,这不仅是为了广泛弘扬美德,更是对先贤最深厚的追思。因此杰出人才如云龙风虎般涌现,贤士如麒麟般珍贵。那些为国建立功勋者,最终得以在帝王庙中配享祭祀。至于那些在乡里树立贤德之名,在仕途中广施仁政的贤士,他们的乡评官声早已铭刻青史,自然不应与草木同朽。故此各州县学宫特设乡贤、名宦二祠,旨在树立劝善的标杆,推崇善行的典范。

京城作为首善之地,两祠却迟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方始创建。当时巡按御史阮鄂(安徽人)、涂杰(江西人)首倡建祠,至今七十余年,祠宇已现倾颓之象。巍巍帝都雄踞燕地,此地钟灵毓秀,既孕育本土俊杰,也汇聚四方贤臣。博学通儒如星辰辉映,先觉后秀项背相望。考乡贤祠自周伯桃公始,名宦祠自召公奭始,皆是名垂青史的真儒硕德。庄严肃穆的学宫以祭祀之礼垂范四方,如今凭吊者仿佛能闻先贤谈笑之声,感受春秋霜露间不散的芬芳。昔日曾憾两祠创建之晚,今日岂能坐视其倾颓?

天启四年(1624),乡绅大夫与生员、耆老共举静宁知州乾斋周公(周孝胤之父)入祀乡贤祠。经督学御史反复核查,最终允准崇祀。周孝胤护送父亲牌位入祠时,目睹祠宇残破,慨然承担修缮之责。官员感其诚心,纷纷捐俸相助;乡民闻风响应,募资如渴。筹备建材召集工匠,不日即告竣工,祠宇较前更为壮丽。昔年创建何其艰难,而今重修竟如此顺利!京师贤祠得静宁公英灵庇佑,祭祀更添光彩;而周孝胤秉承家风,借乡绅之力使先贤祠宇焕然一新,祖先灵位得以安享祭祀,实为善继善述之举。

工程始于天启五年(1625)三月,六月告成。新建门廊相对,甬道成双,梁柱雄壮,砖石坚固,格局更加恢宏精密。余时任顺天府尹,亲见盛举而欣然作记。以明水为酒,采芳草为祭,告慰静宁公曰:"美哉此举!孝行彰显慈训,义举堪比《缁衣》,劝善之功必垂范千秋。"今将此事镌刻于美玉般的碑石,并列捐助者姓名于碑阴,以励乡邦积德之风。

天启五年乙丑岁(1625)六月吉日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南京大理寺卿/原任顺天府府尹/前奉敕提督两河学政/四明董光宏敬撰

乾斋公嫡孙周道洽集东晋右将军王羲之书体

(刻工名讳漶漫)

【注释】

1.本文采用"语体文"翻译,兼顾文言韵味与现代理解

2.□表示原碑残缺文字,部分通过考据补足

3.职官、年号保留历史称谓,重要人物附注说明

4.典故出处:《缁衣》出自《诗经》,喻关怀贤士

5.书法特色:碑文集王羲之字,体现晚明崇古书风

0 阅读:0

英莫问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