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美国波音公司滞留太空的两名宇航员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和生理发生了变化。那么为什么他们不能回来?为什么大名鼎鼎的波音公司,无论是在民用飞行器的波音738系列时常出事,还是滞留太空宇航员重大失误,为什么会造成巨额亏损?
来,跟着猫哥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精彩点评在最后。

波音发布2024年财报,因为星际客机飞船任务损失承担超过了5亿美元,并且加上其商业机组人员等所带来的损失,累计总计是超过了20亿美元。
本来8天的波音太空舱计划,却延续到了280多天了(也就是已经9个多月的时间了),而且是否能够在近期有能力返回还是未知数。
而且波音星际飞船在发射前,没有对氦气泄漏和推进器故障等问题全面解决,坚持说自己是正常的飞船,结果将两位波音宇航员苏尼·威廉姆斯和布奇·威尔莫尔送上国际空间站之后,就没有办法了。
那么为什么这个太空舱有问题,美国不能派别的飞船上去给他们接回来呐?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大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了。
首先,新的飞船发射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飞船的检查和调试、燃料加注、飞行计划制定等,这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其次,发射新飞船的成本极高,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和资源。
再者,太空任务的安排通常是经过精心规划和协调的,临时改变计划并发射新飞船可能会打乱后续一系列的太空任务和项目。
另外,还需要考虑新飞船与现有太空舱的对接兼容性和技术可行性,如果两者不匹配,可能无法完成对接和救援。

最后,天气条件和发射场地的可用性等因素也可能限制新飞船的及时发射。
而美国的NS和波音公司,没有能力发射救援飞船,美国与俄罗斯共用太空实验室,但是美俄目前的政治状态是不可能合作的,而美国法律规定了不允许中国参与美国的航天项目,所以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有求于竞争对手,用马斯克的龙飞船去救援。

但是,来自马斯克和特朗普的最新声明表明指出——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的救援任务的时机,可能会再次改变,可能会尽快将他们带回家。
我滴妈呀。
虽然从宇航员的职责来讲,出现任何问题都不应该慌乱,但是针对这两位宇航员来说,其实说出心里话,没有忍住,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已经发出了求救的声音,说想家了,要求尽快返回地球。
宇航员在太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相当巨大的。
太空环境极度特殊,与地球截然不同,这种隔绝和陌生感本身就会带来很大压力。长期远离家人、朋友和熟悉的社会环境,孤独感会逐渐累积。
对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故障的担忧始终存在,因为在太空中,哪怕是一个小问题都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危机,这种不确定性会让宇航员精神高度紧张。
太空微重力环境对身体的影响,如睡眠障碍、头晕等,也会间接增加心理负担。
而且,狭小的太空舱空间、单调的日常生活以及有限的娱乐活动,都可能导致宇航员产生压抑和烦躁的情绪。
如果遇到像滞留太空这样的意外情况,心理压力更是会呈指数级增长,对能否安全返回地球的焦虑会时刻萦绕心头。
对于宇航员来说,在太空之中,其实都会承受关于太空失重环境带来的变化。
其NASA滞留的宇航员之一的威廉姆斯透露,被困在太空中八个月后,已经忘记了走路的感觉,并且失去了部分基本生理功能,也失去了执行几项基本任务的能力。我们从这位女宇航员的对比照片也能看得出来,她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承受了什么。

从专业角度来看,滞留太空的宇航员目前的状况和需求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在身体状况上,他们可能面临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长期处于太空微重力环境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骨质流失等身体机能的变化。心理上,远离地球的孤独感、对未知情况的担忧以及任务延期带来的焦虑都可能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
在技术支持需求上,他们需要地面团队持续监控太空舱的各项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还需要精确的轨道计算和返回方案的不断优化,以确保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安全返回地球。
那么造成波音公司的事故频发和巨额亏损,当然是有全球的经济环境,也有美国整体衰落的体现
在当今的经济格局中,美国产业空心化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对像波音这样的大型制造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来说说产业空心化。全球化的浪潮下,为降低生产成本,美国企业纷纷将制造业外迁,这使得本土制造业逐渐萎缩。比如,许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环节都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导致美国相关产业配套的供应链变得不再完整和强大。这给波音带来了诸多问题,像原材料供应不稳定、零部件生产的成本上升以及质量把控难度加大等。有时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一旦国际供应链波动,波音飞机的生产进度和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再看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这方面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首先,技术的快速进步,比如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减少了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却对高技能劳动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技术人员难以适应新变化,只能离开这个行业。其次,社会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社会普遍轻视制造业工作,觉得工作环境不佳、待遇低,年轻人更向往金融、互联网等热门行业,致使制造业人才后继无人。而且,教育体系未能与产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制造业的要求。另外,美国较高的生活成本和税收负担,也促使一些企业和技术人员选择离开,前往成本更具优势的地区发展。
对于波音公司而言,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直接削弱了其研发和生产能力。经验丰富的人员离开造成技术传承出现断层,新员工培训成本大幅增加。在产品研发时,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减缓,设计方案可能因技术团队的不稳定而反复修改、延误。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的不足还可能导致工艺执行不严格,产品质量风险上升,比如飞机组装环节可能出现细微但关键的装配误差,影响飞行性能和安全。
总之,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和工程技术人员流失给波音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若不能有效应对,将严重制约其未来的发展。
现在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如果波音公司或是NS再次派宇航员去太空营救,是否有人敢于登上这不靠谱的飞船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