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眼下这些炙手可热的高端制造业,都离不开一种金属元素的身影——钨。由于钨不可再生,钨废料的循环利用成为企业研发的热门赛道。
青岛聚鑫园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聚焦难熔金属提纯技术和合金化研发,实现了自蔓燃技术工艺生产粗颗粒钨粉的国产化,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可谓所向披靡,占据焊材行业钨粉供应市场份额超70%,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去年,企业营收达3600万元。诸多傲人业绩的背后,是父子两代退役军人白手起家,靠着3万块钱启动资金、历经12年不懈研发突破产业瓶颈的奋斗故事。

冯国升(中)在车间。图/受访者提供
从“废品”到“精品” 历时12年研发填补市场空白今年51岁的冯国升是青岛市聚鑫园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曾服役于坦克八师第二十九团,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于1997年退役。如今回忆起来,冯国升坦言,无论选择从军入伍,还是退役后的创业打拼,同样是一名退役老兵的父亲冯相聚一直是自己的榜样和领路人。
1975年,冯相聚参与组建废旧硬质合金回收加工企业——国营临朐县硬质合金厂,作为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他致力于废合金钨钴分离技术研究,并且屡获殊荣。1997年,23岁的冯国升从部队退役,他立志要跟父亲一起实现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的梦想,并顺利通过成人高考,进入青岛科技大学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然而,就在冯国升准备毕业后加入父亲的企业大展拳脚时,命运却开了个不小的玩笑。“父亲的企业因股改失败而破产,我们一家人的生计陷入了困境。”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冯国升坦言:“当时心里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军人特有的敢于担当和抗压能力让我们很快振作起来。”
2000年,冯国升与父亲决定在青岛重新开始。“创业初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没有资金,甚至连注册地址都没有。”冯国升说,“为了筹集启动资金,我一边求学一边打工,在老师的企业里帮忙,慢慢积攒了第一笔3万元的资金。”
靠着这笔启动资金,他从“卖废品”起步,从事钨废料回收业务,再一步一步扩展业务板块。到了2006年,青岛市聚鑫园工贸有限公司成立,冯国升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着手研发钨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当时,在我国,钨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十分关键。“我们跟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尝试采用自蔓燃技术生产钨粉。”冯国升说,“钨属于难熔金属,熔点超过3400℃,相比传统的湿法提纯,这项技术利用金属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热能,既环保又高效,完全符合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方向。”
从2006年开始,长达12年时间,在经历了不计其数的验证和改进后,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2018年,他们成功实现了SHS(自蔓燃)工艺技术粗颗粒钨粉的大规模生产,纯度高达99%以上。“我们现在是国内采用自蔓燃技术生产粗颗粒钨粉的领先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绝对优势,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空白。”冯国升自豪地说道。
瞄准细分领域 小众产品打开大市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难题,对于研发企业来说也是一样。冯国升坦言,“当我们确定了技术路线,生产出了产品,却发现卖给谁成了最大的问题。”
在研发过程中,冯国升也曾犹豫和质疑。当时,市场主流需求集中在中细颗粒钨粉上,国内大多数钨企的研发方向也聚焦于超细纳米级产品。针对200微米以上的大颗粒钨粉的研究企业极少,这不仅因为其生产难度大、能耗高,还因为所需的辅助设备要求高,最关键的是应用领域小,难以形成量产。
然而,一次偶然的商业接洽带来转机。“当时通过网络渠道,锦州一家焊材研究机构找到了我们,要求提供样品作为焊料添加剂使用,”冯国升回忆道,“他们的需求是细粉少、颗粒大。”
经过验证,客户对提供的粗颗粒钨粉非常满意。“我们的粗颗粒钨粉因其颗粒状、流动性好、细微粉少、以区间颗粒为主的特性,添加在焊材上可以有效防止焊接时气流对细微粉的冲击造成的烧损浪费,使钨的有效利用率提升了5%以上,从而大幅提升焊料性能。”冯国升说。
这次合作不仅打消了研发顾虑,也为企业打开了新的思路。“虽然我们的产品小众,但在焊材行业这一细分领域拥有广阔的前景,而且不可替代,那也就意味着,同样有机会可以做大。”此后的市场表现,也果然验证了冯国升的眼光。
如今,聚鑫园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粗颗粒钨粉在全国焊材行业的应用占比超过70%,销售覆盖全国57个地市及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专利产品粗颗粒碳化钨粉在2023年入选青岛市科技产品创新目录。
感悟 军创企业自带“保家卫国”责任瞄准细分领域,做到“单点打穿”。这是冯国升多年创业的感悟。而粗颗粒钨粉的成功,也坚定了他技术立企业的初心与决心。冯国升带领公司研发团队不断钻研新技术,截至目前,由他主导并申请成功3项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随着难熔金属在工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各国纷纷对其矿产进行政策性保护和监管。面对这一新挑战,冯国升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冯国升表示,“我们聚焦难熔金属,依托技术研发优势,做精做细,积极扩展国内市场,生产更多具有硬实力的产品,开拓新的应用场景。”
树脂钨是聚鑫园工贸的另一款专利产品,围绕这一产品,冯国升和团队不断尝试细分应用场景的横向拓展。“树脂钨优势在于环保无毒、可循环利用,我们已经在防辐射、钓鱼配重、运动配重等多个细分领域实现了落地,”冯国升说,目前团队正在进行金属粉末球型化研发攻关,努力突破钨基材料复杂形状成型难等限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将这种新材料应用于3D打印或表面喷涂。”一旦成功,将会把树脂钨的应用推向更大的市场,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军创企业家,冯国升认为社会责任是创业初衷的延伸。“除了商业追求,军创企业天然携带‘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具体到我所从事的再生利用行业,通过技术提升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我们对当代环境保护尽的一份力,也是为后代保留一些可用自然资源和积累有效技术经验的努力。”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