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爆燃反转!考编路上身亡,受害者身份被扒,官方曝原因引众怒

阿离言 2025-04-02 18:31:36

前言

当小米SU7以“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轿跑”之姿席卷市场的时候,谁也未曾料到,这款售价在二十万到三十万区间的网红车型,竟会于2025年3月陷入一场致命争议。

3月29日晚,安徽德上高速发生一起惨烈碰撞事故,三名备考编制的年轻人于此殒命,此事还将小米汽车自动驾驶安全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考编路上的悲剧,年轻生命的最后旅程”

死者罗某之父向媒体透露,3月29日晚,罗某驾驶其男友的小米SU7,搭载两名同学前往安徽池州参加事业编考试。

这辆小米SU7是2024款,后驱标准长续航智能驾驶版车型,曾经陪伴车主从湖北往返广东,却也发生了小意外,是在下雨天的施工路段发生意外,具体细节并不知晓。

事故发生后,车辆后台数据系统虽然触发成功,但车门因电路或某些原因无法打开,等到救援人员到达时,车辆被大火吞噬,3个女孩的生命也随着大火的扑灭而结束。

官方通报称,该事故车辆以116km/h的速度行驶,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开启了智能辅助驾驶后,车辆速度控制在100km/h以下,当驾驶员接管后,转向失控,随即撞向路边的隔离带,电池爆燃。

事故的整体细节的确令人揪心不已,3名女孩正值青春年纪,带着对编制工作的憧憬,却永远停在了追逐的路上。

小米SU7的监测系统还是比较完善的,据小米公司发言人发布的内容来看,碰撞发生后,小米方面第一时间就与该车的车主取得联系,在了解到并非车主驾驶后,也是第一时间呼叫车上人员,并报警。

据一则网络消息称,现场目击该车辆碰撞的人员描述,对向行驶车辆在看到该车辆起火后,试图上前营救,但车门被紧紧锁住,加上火势蔓延,营救工作只能放弃。

这条疑似车门锁定,当事者无法打开车门逃生的信息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和揣摩,加上一些自称是遇难者家属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目光聚焦到小米公司。

对于车辆起火一事,和车门未解锁的相关质疑,小米方面并没有直接回应,针对网友的质疑声,小米汽车的工作人员也是就打开车门予以解释。

小米汽车的工作人员称,小米SU7的四个车门的储物格位置都配备应急拉手,即使车辆电池受到严重损毁,也能够使用应急拉手打开车门。

小米汽车工作人员的解释并非意在掩饰车门无法打开这一状况在小米SU7的用户手册里,已对开启车门的相关提示予以详尽介绍。

然该车归一名遇难者男友所有,或许她对小米SU7的紧急操作颇为生疏。

小米SU7突发事件一出,随即霸占网络热搜,小米集团股价也受牵连而下滑。

对于该事件的发生,小米方面并未逃避责任,无论是公司,还是雷军,都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对逝者的痛惜,同时也在积极的配合调查工作。

“官方爆出原因,网络指向不统一”

在调查组介入后,小米向警方提供小米SU7当时的状态和信息。

虽然驾驶人员开启了NOA智能驾驶系统,但NOA在第一时间发出脱手警告,并提示驾驶员握紧方向盘,智能驾驶也根据具体情况,发出减速的请求。

当驾驶人员接手方向盘的一瞬,仅仅一秒的短暂间,车辆便与护栏发生碰撞。

大家都在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而“智能驾驶”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对于该事件,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予以了答案。

交通事故作为突发情况,是普遍的,每年都用交通事故在发生,这件事故的本身更趋向于驾驶辅助功能,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是很多车主喜欢且选择的。

秘书长指出,驾驶辅助功能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该功能会在驾驶员操作下发出指令和预警,并不排除一些交通问题是因为出现bug导致的。

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本身就是辅助驾驶员行车的,在夜间高速行车,对于当前的智能辅助,很有可能会又盲区,毕竟辅助功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小米方面也具体的信息细节交给了警方,而那些质疑车门无法解锁的,也得到了充分的解释,没想到,新能源车成为了众矢之的。

无论是电车还是油车,都会因为驾驶员操作不当,或者危险的交通因素导致悲剧发生。

从小米方面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车辆已有驾驶员接管车辆的数据,当然,也不排除车辆遭遇危险而实施紧急制动的可能。

智能驾驶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智能驾驶逐渐完善,安全系数也在增加,不能说此次小米SU7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就认为小米SU7危险系数高,这样的分析并不客观。

至于事故如何去定责,这就不是我们能够参与的事情了,只能等待相关部门的信息。

但在此之前,一些律师表示,就小米SU7一事,现在爆料出来的细节并不清晰明了,准确的责任划分还要等到具体细节公开才能进一步定责。

一般情况下,驾驶员自己导致车辆失误,或者意外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跟产品是无关的,毕竟是驾驶人在操控车辆,并不是车辆的自我意识。

结语

一场重大的交通事故都会产生不小的代价,甚至是付出生命,此事件并不是小米SU7这一车型的问题,是新能源行业在安全方面具体能达到怎样高度的问题。

科技在改变当今的社会,惨痛的方式已经发生,希望能为科技敲响警钟,交通的最大指示,就是安全,同时也要客观的看待问题,不能因为小米SU7出了这件事情,就一棍子打死。

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2025-04-01发布的视频《小米SU7高速上爆燃3人遇难,死者母亲:提前出发去考试,报警装置为何没起作用》

2.钱江晚报2025-04-01发布的文章《SU7事故致3死背后:母亲曾多次劝告女儿,盲目相信智驾很危险》

3.澎湃新闻客户端2025-04-02发表的文章《小米SU7碰撞爆燃!官方回应》

0 阅读:31

阿离言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