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临沭县戴家河村,村民戴振杰的维权档案里,一份落款为2011年的《调查违约造成损失赔偿证明》,见证了一场漫长的土地纠纷,历经十六载,至今仍未彻底解决。
故事要追溯到2006年,戴振杰通过合法程序,承包了村里3.4亩土地,打算建设养鸡大棚。为了这个项目,他投入了数十万元,满心期待着能靠此过上安稳的生活。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2008年,新任村委负责人戴震山突然以“土地规划调整”为由,对戴振杰的养鸡场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手段。先是堵路,让饲料和物资难以运进,紧接着又断电,导致鸡舍内的温控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3万只肉鸡相继死亡,戴振杰直接损失超过15万元。这起事件并非个例,它暴露出部分基层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上的乱象,将集体土地视为“私人领地”,随意处置,严重侵害了村民的合法权益。戴振杰自然不甘心就这样被侵害权益,他决定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
2010年,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出具抗诉书,明确认定原村委的行为构成侵权。这一纸抗诉书,让戴振杰看到了希望。可谁能想到,这仅仅是漫长维权之路的一个开端。此后的十年间,历任村委以各种理由推诿责任,一会儿称“资金困难”,拿不出赔偿款,一会儿又以“换届不认旧账”为由,对戴振杰的诉求置之不理。
戴振杰一次次地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却始终得不到一个公正的解决。直到2023年,山东省高院的终审判决才让这起纠纷看似有了定论。然而,多年的维权早已让戴振杰身心俱疲。为了这场官司,他前后拿到了17本判决书,支付了近70万元的诉讼费。这些数字背后,是他破碎的家庭和无数个日夜的煎熬。曾经,他满怀希望地经营着养鸡场,憧憬着未来,如今,家庭被拖垮,生活陷入困境。但即便如此,戴振杰依然感慨:“拖垮了家庭,却拖不垮我对法治的信任。”他始终相信,法律最终会还他一个公道
这起典型的基层侵权事件,不仅仅是戴振杰个人的遭遇,更是农村基层治理中土地管理问题的一个缩影。它提醒着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基层权力的监督和规范,保障每一位村民的合法权益,让法治的阳光真正照耀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