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亮弑君夺位、残暴狂傲却有雄图大志,将金国迁都北京并大力改革

史海撷英 2025-02-24 15:18:31

政和四年(1114年),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抗宗主辽国的残酷压迫。俗话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人势如破竹,一个国土广袤的金帝国横空出世,屹立在了中国的北方。十数年南征北战,金国权力已更迭三代,君臣精诚合作,打得辽人灭国,远遁西域;宋人南渡,纳贡请臣。帝国霸业如日中天之时,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出生了。他是如何弑君夺位、残暴狂傲、荒淫无道,却又能诗善文、励精图治,心怀天下?

锋芒不露,弑君夺位

完颜亮是金太祖庶长子完颜宗干的二儿子,自幼聪颖好学,拜儒士张用直为师,学习儒家经典,是个学霸做题家。他精通中原汉地的琴棋书画,广交汉人儒生,极度崇尚汉文化,耳濡目染之下举止言谈俨然一位汉家少年《大金国志》说他“学奕、象戏、点茶、延接儒生,谈论有成人器”。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大文学家,时人称赞“一吟一咏,冠绝当时”。虽世宗因人废文,但从仅存的寥寥几首诗篇,不难看出他的精通汉学、文采奕奕和鸿鹄之志。

做藩王时,完颜亮给人题写扇面“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南征之前写下“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南征之时又有“笑谈顷,指长江齐楚,六师飞渡”。总览他的诗词,“黄袍加身”的梦想已跃然纸上。结合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大概可以推测此人恃才傲物,打心眼里认为大多数同族叔伯兄弟,不过一群无知粗野的赳赳武夫。

十三岁那年,看着自己十六岁的堂兄完颜亶即位,听着大臣们山呼万岁,他忿忿不平,回到府宅意难平。他此刻一定心想:只有他这样,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女真族完颜部,太祖一系正宗血脉的,天纵英才,才配坐得皇位。所谓日出江花红胜火,大金皇位只归他。

先来说说完颜亶。绍兴五年(1135年),金国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完颜亶(本名完颜合剌,金太祖完颜旻嫡长孙,金徽宗完颜宗峻之子)年少继位,父亲完颜宗峻早薨,跟随太祖庶长子,也就是完颜亮的亲爹完颜宗干长大。金太宗本无意传位于他,但畏惧太祖一支势力。完颜宗干、宗弼、宗辅这些太祖的后代个个身怀绝技手握重兵,且立过赫赫战功,此事若处理不当,轻则血溅宫廷,重则家国分裂。于是各方势力再三权衡妥协,下诏册立太祖嫡孙完颜亶为皇太子。然而太宗为了均衡势力,同时升迁了自己儿子完颜宗磐、宗翰、宗望,提升了他们的地位以及实力,打压了和完颜亶情同父子的完颜宗干。

完颜合剌

这就是金熙宗完颜亶的开局,不能说颤颤巍巍吧,起码也是地动山摇。受制于一群如狼似虎的叔伯长辈,在夹缝中求生存,少年的他,心里必是怀着挥之不去的阴影。幸运的是,还有个情同父子的完颜宗干为他遮风挡雨。

绍兴七年(1137年),完颜宗干联合完颜宗磐,将完颜宗翰以谋朝篡位的罪名送入天牢。铲除完颜宗翰势力后,完颜宗磐的权力欲望再也憋不住了。

《金史》记载“宗磐日益跋扈”,他与熙宗及完颜宗干的矛盾日趋尖锐,甚至在熙宗面前和宗干公然争执,随即上表请求告退,熙宗对二人进行调解。第二次在熙宗面前持刀欲刺宗干,被殿前都检点萧仲恭喝止(萧仲恭是辽末金初大臣,曾随同辽天祚帝逃亡,被俘后降金,后出使宋朝,是宋朝徽钦二帝被俘直接诱因,金国任职的契丹人中官职最高者)。“宗磐与宗干争辩于熙宗前,宗磐拔刀向宗干,仲恭呵之乃止。”至此双方矛盾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完颜宗磐当机立断——与其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勾结左副元帅完颜昌、东京留守完颜宗隽,意图强强联合。这时,可能是想架空熙宗排挤宗干把持朝政,也可能是真的想反!

在后世看来,此事极其愚蠢,而当时在熙宗和完颜宗干看来,这种行为简直是送上门儿来的呀。于是绍兴九年(1139年),以谋反罪名逮捕以上三人,全部处死。至此,彻底稳固了金熙宗的统治,但也加深了宗室内部矛盾,为后期完颜亮屠杀太宗子孙埋下了伏笔。

完颜宗干为金熙宗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熙宗让他位列百官之首,对他礼遇有加。因他年老体衰,还特许朝见不用跪拜,赐拐杖,拄杖上殿,殿上特设坐席,可以入座奏事。

完颜斡本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完颜宗干病薨,熙宗悲伤过度,七日未上朝,并亲自到宗干府邸处理丧事,出殡时亲自前去送葬。据记载,完颜亶道:“朕幼冲时,太师有傅之力,安得不哭?君臣之义,骨肉之情,岂可避之?”以上种种,能看出他们的确情同父子。

既然金熙宗与完颜宗干情同父子,那么与他的亲儿子完颜亮自然也是情同亲兄弟。完颜宗干作为三朝重臣,太祖之子,太宗之侄,熙宗之伯父兼养父,不仅为金国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位高望重,而且为金国统治的巩固、弭除内乱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是金国杰出的政治家,因而其文治武功为其子完颜亮的登基奠定了基础。

说回完颜亮,他自幼学习汉族文化,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而父亲更希望他成为一个文武全才,保女真将士勇敢、剽悍的精神。因此,将他安排在叔父都元帅完颜宗弼的军中,让他在战争中锻炼。

绍兴十年(1140年),时年18岁的完颜亮从军出征(这很可能是他父亲的安排),幸不辱使命,在行伍生涯中身先士卒、足智多谋,受到叔父青睐,被授予行军万户,不久又升为骠骑上将军。

绍兴十四年(1144年),完颜亮被金熙宗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受命留守中京并升为光禄大夫,至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完颜亮并不满足,接下来他谋朝篡位的故事,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

完颜合剌

客观地说,熙宗即位初期,在完颜宗干等老臣的辅佐下倒也励精图治,是个有道明君。积极推行改革、加速女真族封建化进程、削弱旧派势力、使皇权得到加强,开始形成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他消灭了那些威胁皇权的叔伯后,以为风雨过后必将是彩虹,然而风雨过后是暴风雨。完颜宗干的离世,使他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在朝堂上最有力的制约者。

此时,皇后裴满氏开始肆无忌惮地干政,甚至连宰相任免权都取决于她。《金史》记载:“后干预政事,无所忌惮。”熙宗好不容易送走前殿的虎狼,以为桎梏尽去,却又迎来后宫干政,权力再次遭到削弱。

通常对待后宫干政,都是管教、废除、冷宫,而熙宗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杀戮。只可惜这一刀下去,压抑已久的怨念如同洪水猛兽般,彻底吞噬了他的理智,此刻似乎是要将多年的积怨一次性发泄出来,他受够了,只想痛痛快快的报复!加之同时期的丧子之痛(绍兴十二年(1142年),出生不久的完颜济安夭折;另一个皇子被自己所杀),使得金熙宗彻底黑化。据《金史》记载:“内不能凭,因无聊,纵酒酗怒,手刃杀人”,大意是出于无聊则借酒浇愁,而后愈加暴戾便纵酒杀人。

有次酒后一时之怒,杀死时户部尚书宗室完颜宗礼时天有异象,熙宗命翰林学士张钧草拟罪己诏,学士张钧认真翻阅了古代的大赦诏书,仿照前人写了一篇“虔诚”“谦虚”的大赦诏书。诏书里有“顾滋寡昧”和“渺予小子”等自谦之言。这些都是古代皇帝的谦虚用语,本不足怪。可是金熙宗读了似懂非懂的,于是找了个女真族官员来翻译。没成想,翻译的人更是不懂,他看完诏书,指着“顾滋寡昧”和“渺予小子”等自谦之言对金熙宗说:“汉儿强知识,托文字以詈上耳。”“金熙宗亶皇统十一年夏,龙见宫中,雷雨大至,破柱而去。亶惧,欲肆赦以禳之。召掌制学士张钧视草,中有‘顾兹寡昧’及‘渺予小子’之言。文成奏御,译者不解谦冲之义,乃曰:‘汉儿强知识,托文字以詈上耳。’亶惊问故,译释之曰:‘寡者,孤独无亲。昧者,不晓人事。渺为瞎眼。小子为小孩儿。’亶大怒,遂诛钧。此等皇帝,真是‘不晓事瞎眼小孩儿’也!”而后他对杀人这件事便是情不知所以一往而深,越杀越快活。据《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每日窥见左右近侍,不辩亲属,唯有少不如意,恣情逞欲,手自刃之”。为此大臣们“每日入朝,与亲戚相别而行”,唯恐一去不复返,长期这样朝不保夕的处境,使大臣们不知不觉中站到了熙宗的对立面,都渴望早日摆脱危险的境地,因而为完颜亮谋弑创造了条件。

完颜亮曾经写过一首诗:“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合。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诗中将自己喻为潜龙,因环境所迫,只得暂时与蛤蟆一类为伍。但终有一日会飞升上天,震撼山河。

完颜迪古乃‍

完颜亮为了篡夺皇位,必须有一批信得过的人。于是以自己的亲信为中心,联合对熙宗怀有怨心的人结成了一个谋弑集团。这些人有完颜秉德(金国宗室大臣,完颜宗翰之孙)﹑唐括辩(金熙宗皇三女(裴满氏的女儿)代国公主的驸马)﹑完颜乌带(金国宗室大臣)、李老僧(旧为将军司书吏,与大兴国有亲)、大兴国(大臣)、徒单阿里出虎(绍兴十四年(1144年)为兵部侍郎,历天德军节度使,改兴中尹,与宗干世为姻家)、仆散忽土(金大臣,出身微贱,曾受完颜宗干周济),徒单贞(完颜宗干女儿平阳公主之夫)八人。

他们或是熙宗的亲信,因受过责罚而怀恨在心,如完颜秉德、唐括辩、大兴国、完颜乌带等人;或是受恩于完颜亮父子,并同他有亲属关系,如李老僧﹑徒单阿里出虎、仆散忽土、徒单贞等人。这两批人联合在一起,熙宗难逃一死。

绍兴十九年十二月丁巳(初九)日(1150年1月9日),正轮到阿里出虎和仆散忽土在熙宗寝殿值班,完颜亮决定乘此良机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十月乙丑,杀北京留守胙王元及弟安武军节度使查剌、左卫将军特思。大赦。癸酉,以翰林学士京为御史大夫。十一月癸未,杀皇后裴满氏。召胙王妃撒卯入宫。戊子,杀故邓王子阿懒、达懒。癸巳,上猎于忽剌浑土温。遣使杀德妃乌古论氏及夹谷氏、张氏。十二月己酉朔,上至自猎所。丙辰,杀妃裴满氏于寝殿。而平章政事亮因群臣震恐,与所亲驸马唐括辩、寝殿小底大兴国、护卫十人长忽土、阿里出虎等谋为乱。丁巳,以忽土、阿里出虎当内直,命省令史李老僧语兴国。夜二鼓,兴国窃符,矫诏开宫门,召辩等。亮怀刀与其妹夫特厮随辩入至宫门,守者以辩驸马,不疑,内之。及殿门,卫士觉,抽刃劫之,莫敢动。忽土、阿亮出虎至帝前,帝求榻上常所置佩刀,不知已为兴国易置其处,忽土、阿里出虎遂进弑帝,亮复前手刃之,血溅满其面与衣。帝崩,时年三十一。左丞相秉德等遂奉亮坐,罗拜呼万岁,立以为帝。降帝为东昏王,葬于皇后裴满氏墓中。”“护卫十人长仆散忽土旧受宗干恩。徒单阿里出虎与海陵姻家。大兴国给事寝殿,时时乘夜从主者取符钥归家,以为常。兴国尝以李老僧属海陵,得为尚书省令史,故使老僧结兴国为内应,而兴国亦以被杖怨熙宗,遂与亮约。十二月丁巳,忽土、阿里出虎内直。是夜,兴国取符钥启门纳海陵、秉德、辩、乌带、徒单贞、李老僧等人至寝殿,遂弑熙宗。秉德等未有所属。忽土曰:‘始者议立平章,今复何疑。’乃奉海陵坐,皆拜,称万岁。诈以熙宗欲议立后,召大臣,遂杀曹国王宗敏,左丞相宗贤。”这样,完颜亮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实现了人生三大志向的第一志——国家大事皆自我出。

屠戮宗室,冷血无情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完颜亮绝对属于杀人较多者,这也是他为后世唾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完颜亮杀人不像历代昏君那般无原则地乱杀,而是有其政治目的。据研究学者统计,“在完颜亮统治的12年中,据记载共发生近40起除掉统治集团人员的事件,平均每年约3.3起。其中23起属宗室,占58%”。他屠杀宗室成员,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也是熙宗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延续。

政变成功后,保住帝位就成了新的问题。来自统治集团中的威胁仍是女真贵族的守旧势力,尤其是同完颜亮一起合作诛杀熙宗而又与守旧势力紧密联系的完颜秉德和唐括辩等人。秉德是完颜宗翰的孙子,唐括辩是熙宗的驸马,都是朝廷勋贵,拥立完颜亮本非出自本意,然而对于他们与自己同床异梦这件事,完颜亮早就心知肚明。绍兴二十年(1150年),完颜乌带上书密告完颜秉德与完颜宗本谋反,完颜亮听后大怒,利用这个机会派人前往秉德供职的行台尚书省(金国尚书省大臣出镇地方时,临时设置,掌一方军政)将他杀死。秉德的弟弟以及宗翰的子孙三十多人都株连在内。“遣使杀领行台尚书省事秉德,东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卞及太宗子孙七十余人,周宋国王宗翰子孙三十余人,诸宗室五十余人。”

完颜迪古乃‍

完颜亮弑君篡位还引起了众多女真贵族的反对,其中势力最大者首推金太宗一脉子孙。绍兴二十年(1150年)四月,完颜亮以打球为名,召见文武大臣,趁机一网打尽(被诛杀的大臣中包括熙宗驸马唐括辩)。接着又派人杀死金太宗一脉子孙70多人,太宗一系至此绝后。大屠杀过后,完颜亮又对本支(即太祖一脉宗室)心生疑惧,于是又向近亲挥起了屠刀,且无丝毫犹豫。

其杀人原因也是层出不穷,暗中指使人捏造证据诬告谋反、上朝的时候早退、经常向太后请安、和太祖眼睛神似等,总之一个字:杀。

无视伦常,淫行无道

清人赵翼所著《廿二史札记》中有“海陵荒淫”一条,代表了历史对完颜亮私生活的看法——“海陵荒淫,最为丑秽,身为帝王,采取美艳,何求不得?乃专于宗族亲戚中恣为奸乱,甚至杀其父、杀其夫而纳之,此千古所未有也。《金史》所载,除一后三妃外,诸嬖幸有名字者已二十余人。凡宗室被杀者皆纳其妇女,”“时唐古特为护卫,札巴使侍女遗以杂佩,海陵遂手刃札巴,以徇于宫。每幸妇人,则教坊奏乐,撤帷帐,或妃嫔列坐,率意乱之,以为笑乐。幸室女不得遂,则使元妃以手左右之。”“甚至徒单皇太后侍婢高福娘,亦与淫乱,使伺太后动静,福娘增饰语言,遂成弑逆之祸。此皆载在《后妃传》后者。”“按本纪,世宗尝曰:“海陵以近习掌记注,故当时行事实录不载,当访求书之。”又《贾益谦传》,当时禁近能暴海陵蛰恶者,辄得美迁,故史官修实录,不免附会云。然则《金史》所载,皆世宗时编订者也。”

据《金史》记载:“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人无贵贱,人有数妻。”客观地说,女真人并无汉人的伦理观念,反而存在着接续婚姻的传统。《金史・后妃传》也说:“旧俗,妇女赛居,宗族接续之。”看来不仅完颜亮如此,这种婚俗在女真族中普遍存在,开国前后一以贯之。后来金世宗完颜雍恨完颜亮入骨,因此在修史料时,大书特书完颜亮的后宫生活,报复不可谓不深入骨髓。赵翼就说:“海陵之恶固不足道,然著其大者可矣,此等中冓之丑亦琐琐书之,毋乃秽史乎!”

励精图治,迁都燕京

巩固统治后,完颜亮颁布“求言诏”——自朝内外公卿大夫,至一般平民,均可以上书进言。于是内侍梁汉臣、何卜年等上书,请求迁都燕京。金国自崛起后迅速发展,十年间已成为超级大国,可是连续三任皇帝,帝国版图已经南至淮水北岸,政治中心还在东北老家(都城居然还在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完颜亮早有意迁都,便立即采纳。

宋金形势图

三年后,燕京营建完毕。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四月十七日, 完颜亮力排众议,率文武百官迁都燕京,进入燕京城时,首次采用汉家仪礼。四月二十一日以迁都诏告天下,并改燕京为中都,析津府改为大兴府,同时改汴京为南京,辽中京大定府为北京,辽阳府为东京,大同府为西京,保留五京之制(五京制,指多个国家首都管理制度)。就连金太祖、金太宗的陵墓也一并自会宁府迁到中都附近的大房山。女真贵族和金国的汉化,都由完颜亮迁都之举时开始(北京作为中华王朝的国都历史,也从完颜亮迁都时发端)。

迁都之后,完颜亮将女真贵族强行大批南迁,将太祖、辽王宗干、 秦王宗翰诸猛安合并起来(金国军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编制单位及其主官名称,大体上一猛安号称千户,实际统兵数百人而已),编练成自己的亲军,称“合扎猛安”,迁居中都。同时,在大房山营建山陵,把太祖、太宗棺木由上京迁来安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十月,为阻断族人的归心,下令毁掉会宁府旧城宫殿、诸大族宅舍以及储庆寺,将它们夷为平地作为耕地,分给农民耕种。

绍兴二十年(1150年),为消除女真贵族执掌的权柄,下诏废除中京、东京、临潢、咸平、泰州等路节镇及猛安谋克,并取消猛安谋克上中下三等之分,只称“诸猛安谋克”。

完颜亮运用强硬的政治手腕,迅速精简统治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大大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还划定了一整套的地方行政区划系统,将全国分为五大京路和14个总管府。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完颜亮开设女真族国子监,招收宗室、外戚、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受教。年满15岁以上的入词赋经义学,不满15岁的入小学,另外还设置算学、 医学等十科,招收各族贵族子弟前来学习。他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选用,为更好地选择人才,大兴科举之制。最初以经史取士,考试分乡、 府、 朝三级,儒生在全国各地进行乡试、府试;迁都燕京之后,特开了殿试,亲自过问选官大事,还多次为考生出题。

完颜迪古乃‍

由此可见,完颜亮当之无愧为拥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改革弊政、根除部落制、重视教育、发展生产、促进民族融合,还能察纳雅言,为了更好地听取臣下的谏诤,还特别挑选廷臣10人组成一个智囊团以备咨询。

折戟沉沙,兵败身死

万事俱备,完颜亮的人生理想只欠其二: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

他有着强烈的权力欲,迁都燕京是他统一全国的第一步。 在燕京,他排斥宗室勋贵,重建中央统治机构,重用汉族、渤海、契丹等族的有识之士,实现了中央集权。他力主发动灭宋战争,统一天下,而朝臣多不赞同,代表人物便是皇太后徒单氏。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完颜亮嫡母徒单氏前来中都,入居寿康宫。徒单氏多次反对南征,他心怀怨恨杀死徒单氏,挫骨扬灰,压制了南征的反对派。

完颜亮自登基以来,一直想要彻底消灭南宋,统一大江南北,但由于之前忙于清除内部威胁、进行迁都、更定政治制度等要务,所以他“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的愿望久久不能实现。在完成迁都并在中原地区实行括地,扶植女真贵族向封建地主转化之后,金国的国力逐渐增强,这让完颜亮认为可以兴兵南侵、消灭南宋、实现“万里车书一混同”的夙愿了。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在汴京誓师兵分四路南下,完颜亮亲率大军(32总管兵)进军寿春。战争伊始,从海上进攻临安的一路在密州胶西县陈家岛被南宋将领李宝的水军打得大败;向川陕进攻的金军也遭到宋军的痛击;由唐州、邓州南侵的金军也因宋军早有防备,辎重粮草被焚,改去淮东。仅有完颜亮亲率的主力在宋军猝不及防下,占领卢州、扬州、和州等地,形成与宋军沿江对峙的局面。完颜亮身披金甲登台,亲自指挥渡江,以攻采石镇,然不习水战,加之宋军的顽强抵抗,金兵大败。“十一月壬申,金主率大军临采石,而别以兵争瓜洲。朝命成闵代锜、李显忠代权,锜、权皆召。义问被旨,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时权军犹在采石。丙子,允文至采石,权已去,显忠未来,敌骑充斥。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至江滨,见江北已筑高台,对植绛旗二、绣旗二,中建黄屋,亮踞坐其下。谍者言,前一日刑白黑马祭天,与众盟,以明日济江,晨炊玉麟堂,先济者予黄金一两。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中流官军亦以海鳅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暮未退。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劲弓尾击追射,大败之,僵尸凡四千余,杀万户二人,俘千户五人及生女真五百余人。敌兵不死于江者,亮悉敲杀之,怒其不出江也。以捷闻,犒将士,谓之曰:‘敌今败,明必复来。’夜半,部分诸将,分海舟缒上流,别遣兵截杨林口。丁丑,果至,因夹击之,复大战,焚其舟三百,始遁去,再以捷闻。既而敌遣伪诏来谕王权,似有宿约。允文曰:‘此反间也。’仍复书言:‘权已置典宪,新将李世辅也,愿一战以决雌雄。’亮得书大怒,遂焚龙凤车,斩梁汉臣及造舟者二人,乃趋瓜洲。汉臣,教亮济江者也。显忠至自芜湖,允文语之曰:‘敌入扬州,必与瓜洲兵合,京口无备,我当往,公能分兵相助乎?"显忠分李捧军万六千往京口,叶义问亦命杨存中将所部来会。允文还建康,即上疏言:‘敌败于采石,将徼幸于瓜洲。今我精兵聚京口,持重待之,可一战而胜。乞少缓六飞之发。’甲申,至京口。敌屯重兵滁河,造三闸储水,深数尺,塞瓜洲口。时杨存中、成闵、邵宏渊诸军皆聚京口,不下二十万,惟海鳅船不满百,戈船半之。允文谓遇风则使战船,无风则使战舰,数少恐不足用。遂聚材治铁,改修马船为战舰,且借之平江,命张深守滁河口,扼大江之冲,以苗定驻下蜀为援。庚寅,亮至瓜洲,允文与存中临江按试,命战士踏车船中流上下,三周金山,回转如飞,敌持满以待,相顾骇愕。亮笑曰:‘纸船耳。’一将跪奏:‘南军有备,未可轻,愿驻扬州,徐图进取。’亮怒,欲斩之,哀谢良久,杖之五十。乙未,亮为其下所杀。初,亮在瓜洲,闻李宝由海道入胶西,成闵诸军方顺流而下,亮愈怒。还扬州,召诸将约三日济江,否则尽杀之。乙未,亮为其下所杀。”完颜亮急欲从瓜洲渡口渡长江夺取镇江,下令军中士卒逃亡者杀其猛安,猛安逃亡者杀其总管,使得军中上下甚为畏惧。此时,金世宗完颜雍称帝辽阳,军心涣散。至此,完颜亮众叛亲离。

完颜亮南征形势图

“十月乙巳,阴迷失道,二鼓始达营所。丙午,庆云见。东京留守曹国公乌禄即位于辽阳,改元大定,大赦。数海陵过恶:弑皇太后徒单氏,弑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孙及宗本诸王,毁上京宫室,杀辽豫王、宋天水郡王、郡公子孙等数十事。丁未,大军渡淮,将至庐州,获白鹿,以为武王白鱼之兆。汉南道刘萼取通化军、蒋州、信阳军。徒单贞败宋将王权于盱眙,进取扬州。前锋军至段寨,宋戍兵皆遁去,败宋兵于蔚子桥,败宋兵于巢县,斩二百级,至和州。王权夜以兵千余来袭,射却之。翼日,雨。宋人夜焚其积遁去。诘旦追之,宋人逆战,猛安韩棠军却,遂失利。温都奥剌奔北,武捷军副总管阿散率猛安谋克力战,却之。王权退保南岸。癸亥,上次和州,阿散等进阶赏赉有差。西蜀道徒单合喜驻散关,宋人攻秦州腊家城、德顺州,克之。浙东道苏保衡与宋人战于海道,败绩,副统制郑家死之。十一月庚午,左司郎中兀不喝等闻赦,入白东京即位改元事,上拊髀叹曰:‘我本欲灭宋后改元大定,岂非天命乎?’出其书示之,即预志改元事也。以劝农使完颜元宜为浙西道兵马都统制,刑部尚书郭安国副之。上驻军江北。遣武平总管阿邻先渡江至南岸,失利。上还和州,遂进兵扬州。甲午,会舟师于瓜洲渡,期以明日渡江。乙未,浙西兵马都统制完颜元宜等军反,帝遇弑,崩,年四十。”距离他发动政变,弑杀上一任皇帝“东昏王”(即金熙宗完颜亶)、自立登基为帝时,才过去了十二年而已。

叛将们又将完颜亮的心腹(尚书右丞李通、浙西道副统制郭安国、监军徒单永年、近侍局使梁琉﹑副使大庆山)一并杀死。完颜元宜自领左领军副大都督,派人到南京杀太子光英,率领大军北还。

南齐皇帝萧宝卷因为残暴昏庸,在被杀后降封为东昏侯,完颜亮可能将完颜亶与之比拟,弑杀完颜亶后,将其降封为东昏王。南齐另一个懦弱无能、年仅15岁即被废的皇帝萧昭文谥号海陵王。完颜亮和完颜雍之间的存在夺妻之恨,加之完颜雍亦得位不正,为了强调自己的合理性,必须贬低完颜亮。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金世宗完颜雍为了报复完颜亮,也取其意,将其降封为海陵王,谥号“炀”。谥号“炀”更是一个恶谥,据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殆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逆天虐民曰炀”。意思就是贪恋女色不遵礼法、破坏礼制背弃大众、违背天理虐待人民。

淳熙八年(1181年),由于被完颜亮所弑的金熙宗完颜亶供入太庙,完颜亮又再被降为海陵庶人,迁出皇家陵园,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

完颜迪古乃‍

以上就是完颜亮为何当了十二年皇帝,最终却没能获得正式皇帝谥号、庙号,而仅仅只有一个“海陵王”称谓的原因。这全都是因为他依靠弑君而称帝,最终又因被弑而失去皇位、且子嗣断绝、十二年的统治失去了合法可持续性的结果。他的皇帝身份,最终不被后世所承认,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性,完颜亮留在史书上的记载,永远是“弑君”的贼子、“篡位”的乱臣。“君不密则失国”,这句话用在完颜亮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

综观完颜亮的一生,功过分明,其与女真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也都息息相关。他以统一国家为己任,迁都、迁陵、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提拔寒门、完善法治、加强汉化,使女真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员,使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充分的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兴旺强盛,也使“金”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原王朝,更为金世宗时大定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残暴的统治以及对宗室贵族的迫害,使他最终死于非命,统一大志功败垂成。

金元之际学者刘祁《归潜志》中记载:“至海陵庶人,虽淫暴自强,然英锐有大志,定官制、律令皆可观。又擢用人才,将混一天下。功虽不成,其强至矣。”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永康教授在论文中表示“金世宗作为政治斗争的胜利者,系统地篡改了历史,丑化了完颜亮。他对史学话语权的控制,影响了历史的书写以及后人的判断”。

历史的真相如何,不得而知,只能从现存的史料中窥其一二,对完颜亮的评价也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他对民族大融合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