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是华夏文明摇篮,在历史上非常悠久,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晋商文化。晋商不仅开创了诚信为本的晋商文化,还创造了代表北方民居特色的大院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在晋商文化的大家庭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家大院了。现在这个地方成为了很多人来到 山西 必去的一个景点,在这个地方满满都是历史的气息,也吸引着很多人想要了解。
王家大院,素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称。院落庞大,宛如皇宫。它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通过它能感受晋商时代独特的历史气息。王家大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比《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乔家大院4175平方米大太多了。目前修复并开放参观的院子只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王家大院坐落在 山西 晋中 灵石 县静升镇,由历史上 灵石 县四大家族之一的 太原 王氏后裔所建。
景区检票口在东门,高大的城楼上方写有“寅賔”二字,据说是有紫气东来的意思,主人原意是“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的寓意。
穿过东门后,便来到高家崖建筑群,这是由王家两兄弟王汝聪、王汝成于清嘉庆初年修建,是一座“不规则”形城堡。
院墙高大厚实,院门并不宽大,门口两端有 石狮 子,门边有拴马桩、下马石。
高家崖建筑群由两座三进式四合院组成,建筑格局,继承了 中国 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四合院还保留了窑洞的形式,很特别,正面台阶之上前加檐廊的五孔窑洞,是长辈们的住所,东西厢楼一层为儿孙们居住,二层为小姐闺房。
整个大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在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堪称是王家的“三绝”。
书院内的楼梯上一只造型逼真的猴子骑马石雕,构思奇特,有“马上封侯” 的寓意,还有一个母猴背小猴再背一个马蜂窝,寓意“辈辈封侯”。
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石鼓、门窗雕刻内容丰富,刀工精美,省灵活现,栩栩如生。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运用了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岁月洗礼的王家大院以其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和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愈来愈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留与后人观其表、悟其意。
例如王家人为教育儿媳,在儿媳居住的东配窑墙基石上,有雕刻着二十四孝之乳姑不怠石雕。让王氏儿媳时时处处温习,检点反省。此图所刻为祖母唐夫人一面用自己的乳汁喂家婆,一面让仆人将尚未断奶的儿子拉开。图中石阶上一猫衔鸟,猫谐耄。二十四孝故事之--乳姑不怠。崔 山南 的曾祖母长孙夫人,进入耄老之年,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家婆,后来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 山南 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在子孙住的西配窑的墙基石上刻有行佣供母、吴牛喘月、海马流云。
<吴牛喘月>吴牛是江浙一带的水牛,由于南方气候炎热,牛很害怕太阳晒,晚上月亮出来了,牛以为是太阳,吓得直喘。这里是主人告诫后人,男人不要跟水牛一样整天躲藏在家中,要多出去外面见识世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图中的月与下图的日是对应的。
《海马流云》古有天马行空,海马是可以飞的马,可乘之升天,遨游寰宇。这里是主人告诫后人,男人要敢于想象,放手大胆去干,勇于进取拼博的晋商精神。
二十四孝故事之--行佣供母。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 江苏 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想了解当时晋商是如何做生意的,可以来老二王汝成的祭祖堂,里面有它家的发家历史简介,祖堂内坐中间的是王实,据传王实在元代率先由 太原 迁到静升居住,被尊为王氏的始祖。王实以种田为生,兼营豆腐,可以说王家是以卖豆腐起家。
从第三代开始进入明朝,在明朝,王家以经商为主,直到 清康 熙十二年,吴三桂叛乱时,第十四代王谦受、王谦和正在 山东 河北 内蒙一带做皮货和骡马生意,借助贩卖骡马的优势向清廷捐献24匹军马,紧接着又为朝廷筹集军粮,康熙龙颜大悦给每人一个四品官,以此为契机,王家开始向官场迈进,整个清朝,王家从五品到二品的官员101位,年迈古稀的王谦受参加了康熙六十一年的千叟宴,并获御赐龙头拐仗,在清朝共举办的4次千叟宴中王家参加了二次,可见王家当时的政治、社会地位非常之高。总结下来,以王氏为代表的晋商在清朝建国初期就紧跟国家战略布署,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为之多出力,待国家稳定后,也会反之,回馈于你。
从祭祖堂下来可到老二王汝成的后院,可以看到主窑内有张布置有黄布的床,据说慈禧西逃的时候,所住过的。
王家大院当然光是面积大,还不足以媲美故宫,故宫里各种珍宝,地位不输建筑本身。而在王家大院,也保留了非常多的珍品, 比如 嘉庆帝的圣旨、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等,匾额都体现了清朝时期,王氏家族的兴盛。
这道圣旨是嘉庆年间颁发给王家的一道圣旨。不仅是王家先祖留下的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于研究清代历史、文书制度、官制、书法、针织等方面的演变、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凝瑞居大厅内陈列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为刊印本,但对研究 中国 疆域和行政区域的历史变迁是一份宝贵的科学资料。看到地图上 广州 城的标记了吗?
与高家崖建筑群相对峙的是红门堡建筑群,红门堡主要是当年王家长辈世代居住的地方,两堡之间用一桥相连。
红门堡建筑群,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乾隆四年至乾隆五十八年,历经54年建成。
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
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建筑布局隐一个“王”字。
登上城门楼,就可以俯瞰大院全景 和静 升古镇和 绵山 的风貌。
红门堡是典型的北方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体状呈长方形,南低北高,四周顺山势高墙壁垒,顶部筑有凹凸整齐的垛口,与城墙一般,最高落差达28米。
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 东北 、 西北 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
站在王家大院外,望着高大的门楼,能感受到古老的大商家族带来的震慑与威严,城墙依山坡绵延而起,城内层楼叠院。
孝义 祠为 晋中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义 祠是在 孝义 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 孝义 坊,嘉 庆元 年扩建为 孝义 祠,现为王氏宗祠。
作为晋商文化的代表,王家大院流淌着深邃的文化血脉。高大的城墙里,传承着晋商家族的文化和信仰。不到现场看看,你能难想象在黄土高坡上还会出现一座可与皇宫一比气宇的大院,非常令人吃惊惊,由此不得不让你感叹晋商在清代影响力是多么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