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也有专利了?还是韩国的?

新鲜事请君赏 2025-04-17 08:42:55

近日,韩国食品巨头CJ第一制糖(CJ CheilJedang)在美国成功注册了一项饺子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USD1,069,319 S),保护期15年。消息一出,网友瞬间炸锅——“饺子不是中国的吗?怎么成韩国的专利了?”

事实上,这项专利并非“抢注饺子发明权”,而是针对特定外观设计,但依然引发巨大争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背后的法律、文化和商业博弈。

【专利内容:韩国饺子长啥样?】

根据美国专利局文件,CJ注册的饺子外观特征包括:✅14~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毫米级精度的3D建模图(连褶皱间距都有标准)

简单来说,如果你在美国卖一模一样的饺子,可能侵权!

【网友争议:文化抢注?还是合法操作?】

1. 法律层面:专利有效,但容易规避

该专利仅限美国市场,且只保护特定外观,换个褶皱数量或形状就能绕开。

专业人士分析,CJ此举更多是商业策略,防止竞品直接抄袭自家产品(比如其旗下品牌“必品阁”的饺子)。

2. 文化层面:饺子起源在中国,韩国为何能注册?

饺子在中国至少有2000年历史(东汉庖厨俑可作证),韩国版本是后期演变。

但专利法只看“新颖性”,只要此前无人注册过完全相同的设计,就能获批。

【深层问题:传统文化如何避免被“专利化”?】

这已不是第一次因东亚传统食品引发争议:

泡菜(韩国称“Kimchi” vs 中国“Paocai”)

参鸡汤(韩国申遗成功,但中国也有类似药膳)

如何应对?专家建议:🔹中国企业加强海外专利布局:比如为“月牙形饺子”“元宝饺子”等特色造型申请专利。🔹文化输出+法律防御:通过纪录片、国际展会强化认知,同时保留历史证据(如古籍记载、老照片)以备法律争议。

【结尾:你怎么看?】

“专利战”背后,其实是文化话语权的争夺。饺子是中国的,但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护传统美食的“知识产权”?

评论区聊聊:👉 你觉得韩国注册饺子专利算“文化抢注”吗?👉 中国美食该如何应对这类挑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