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策略转变之后,很多人都有一个最大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一夜之间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为什么呢?为什么!
这个问题或许有了答案。在揭开这个答案之前,我们先说胡锡进。
胡锡进作为国内大媒体前总编和有近1,000万粉丝的大v,在互联网上有相当重要的话语权。他的一言一行都对众多粉丝和网络舆情有着重大的引领作用。这一作用可能远超某些官方媒体的影响力。
对于自己的影响力,胡锡进也是沾沾自喜的。比如在最近的疫情防控策略的转变上。胡锡进就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的影响力。
12月2号胡锡进就在自己的自媒体中宣称,老胡近几个月一直是解除大规模封控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舆论推动者之一。此时恰逢防疫策略转变之后。胡锡进这一表态,一方面是宣示自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想把疫情防控转变之功揽到自己的身上。
胡锡进表白自己的影响力极力揽功在身
当然尽管胡锡进宣称几个月来自己一直是放开封控的舆论推动者,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疫情策略发生转变之前,11月底的时候,胡锡进还是另一副面孔。胡锡进还在断然的谈论你们想要的那种放开是不可能的。胡大总编最擅长于根据环境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颜色。他的所有文章总是会体现出各种观点和立场。而且这些观点和立场,彼此冲突矛盾也毫无问题,毕竟胡大总编可以自由随心所欲的随意切换这些观点和立场。这样胡大总编就总能够左右逢源,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防控策略转换前胡锡进的另一方面孔
防御策略转变之后,胡锡进出来极力邀功,也极力的进一步引导舆论。在胡锡进之类的网络大V的舆论引导之下,网络上很多人一片欢腾。这些人仿佛迎来了过年一般喜大普奔。比如年轻的京剧艺术家,储兰兰就在朋友圈发表了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样的心情。
储兰兰朋友圈截图
然而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更多的欢庆,却发现疫情并不是一场小感冒,也不是90%的人无症状。疫情如决堤的洪水一样卷了整个北京乃至全国很多地方。
这个时候胡大总编还是极力镇定的。一方面依旧强调这个病基本没有什么危险和流感差不多,另一方面强调他身边的人都没有大问题,更强调解除封控是大部分人的自我选择,要自己承担风险。
胡锡进话风渐变
然而疫情的发展却远超人们的想象,并不像胡大总编说的那样没有什么风险,重症和死亡接连不断的发生。其中有很多是老年人,但是更不乏一些年轻的生命。
12月3号还在普天同庆的青年京剧艺术家楚兰兰,12月19日,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不幸去世。
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储兰兰新冠去世
而早在12月16日已经觉得风向不对头的胡锡进,在自媒体中,将防控策略发生转变的原因推给了国家。强调这是国家作出的战略决策。
胡锡进不再揽功甩锅给国家
疫情的洪流依然推动人们向前。这个人们以为可以普天同庆与之共存的小感冒,90%无症状的流感,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它的无情和威力。
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老科学家,老艺术家,国宝级的人物。纷纷撒手人寰,告别我们这个世界。而更有许多普通人,像秋天的落叶一样飘零。甚至总台记者也已经在发布会上毫不掩饰的问出了人们关注的火化排队的问题。
面对此情此景,胡大总编又发一篇宏文。在这篇文章中胡锡进完全把老弱病残人士,当成炮灰,当成必须消耗品和牺牲品。把一切错误和不合理完全正常化合理化。把牺牲老年弱势群体,说成是不懦弱,不绕开风险,不苟活的表现。并且再次把决策的变更归于人民的选择和国家决策。毕竟如果所有错误和不合理全都正确合理了,那么胡大总编也就不用承担任何的责任和过错,甚至疫情过后人们忘却痛楚之时胡大总编依然可以继续揽功。胡大总编同时还提醒人们不要放大悲观,恐吓群众。的确在人们悲痛的时候,麻醉剂和迷魂药可能是最好的。
说到这,就涉及到我们文章开头那个我们很多人一直解不开的谜团。为什么国家的防控政策突然发生了如此之大的转变?
我们想一想在决策发生之前,在社会上出现了哪些不同寻常的事件。这些事件造成了怎样的对社会的破坏。而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当中,又有多少像胡锡进这样的网络大V和媒体人以及准媒体人,从中起着舆论引导作用。
而今天我们发现一张图片在流传。这张图片或许就揭示了这防控政策转变的原因之一。
那么这段话出于何处呢?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一书中,针对群众工作有一段十分形象的描述:“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施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 这里的“火坑”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的是艰难的处境。所以我想之所以决策发生如此的转变,也许是在等着我们人民群众觉悟吧。
人民群众终将觉悟起来。
人民群众也终将从火坑中爬出来。
可是当人民群众从火坑中爬出来,发现是有人把他们引到火坑中的时候。
人民群众会如何要求惩处这些把人们引向火坑的人呢?
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和胡锡进大主编一起认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