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核潜艇梦碎:美国“画饼”暴露联盟利益真相

徐瑞琪说天下 2025-03-10 18:07:51

当澳大利亚海军司令凝视着中国舰艇编队环绕本土航行的卫星图时,手中紧攥的"奥库斯"协议已沦为烫手山芋——这份曾被寄予厚望的防务盟约,如今却让澳方陷入支付巨额定金却难见潜艇踪影的窘境。美国在军售问题上的反复与施压,将联盟关系的利益本质暴露无遗。

五角大楼最新表态犹如一盆冷水。负责战略政策的副防长科尔比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向澳移交核潜艇可能削弱美军战力,尽管他承认该装备可用于"协防台湾"。这种矛盾说辞揭穿了美国的真实算计:既要盟友冲锋陷阵,又不愿赋予实质战力。更讽刺的是,美方在收取5亿美元预付款后,以"产能不足"为由拖延交付。

军售困境折射出工业实力的代差。美国造船业深陷产能泥潭,每年仅能建造1.2艘攻击型潜艇,现役49艘的规模不足目标的75%。这种结构性缺陷,使所谓的"核潜艇共享"沦为政治口号。澳大利亚前防务高官怀特早有预警:将国家安全绑上美国战车,只会增加卷入冲突的风险。

澳政府的战略失衡在贸易领域尤为凸显。中国连续13年稳居澳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年贸易额突破3000亿澳元,铁矿石、天然气等核心产业高度依赖对华出口。但堪培拉却将财政预算的20%投向军事,其中35亿美元专项用于配合"印太战略"。这种经济依偎与军事对抗的撕裂,正消耗着国家发展元气。

军事投机带来的代价逐渐显现。撕毁与法国签订的660亿美元常规潜艇订单,不仅引发外交风波,更导致本国造船业5500个岗位流失。而今美国毁约,使澳海军潜艇更新计划至少推迟7年,区域威慑能力出现断层。

"奥库斯"困局暴露出美国联盟体系的内在逻辑。五角大楼最新《印太战略文件》明确将盟友定义为"力量倍增器",但在军备分配上却秉持"美国优先"。这种主从关系在台海议题上尤为赤裸——美方期待盟友承担前沿部署风险,却拒绝提供对等战略保障。

中国舰队的常态化巡航,恰似一面对照镜。当遵义舰编队完成环澳航行时,澳军现役柯林斯级潜艇正因备件短缺停摆37%。这种战力落差警示地区国家:将安全寄托于他国承诺,终将受制于人。

从堪培拉的议会大厦到悉尼港的军事码头,"奥库斯"闹剧的教训正在发酵。当战略自主权让位于阵营对抗,当真金白银换不来实质保障,澳大利亚的遭遇为所有中等国家敲响警钟:在大国博弈的激流中,唯有立足本国利益、保持战略清醒,方能避免沦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