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
近日,看到这样一句富含哲理的话: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生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粗看,貌似不大通顺,但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它道出的确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发生的事情。今天,我就前半句加以阐述。
其实,我们从小到大很多时候,是在比较中成长的,是在不断羡慕别人的心境中磨炼自己的。
小的时候,觉得别人家吃得比我们好、穿的衣服比我们漂亮,住的房子比我们大或者人家在闹市自己蜗居于乡村,就连父母的容貌都没有邻居家的同伴之父母漂亮。于是,幼小的心灵中,便觉得自己是不幸的,社会对自己是不公平的。
上学后,总是会遇到比自己学习成绩好、运动能力强、兴趣爱好广的同学,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总是比别人差一截,觉得自己真没用。这样一来,进取心不断受挫,怀疑自己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变得自卑、敏感,甚至自我封闭,老是觉得别人一直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带着沉重的包袱学得吃力、活得压抑,严重的会焦虑、抑郁,从此颓废而一蹶不振。
工作之后,发现和自己同时进单位的,适应岗位快、工作效率比自己高,能很快地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而自己却还在原地打转,怀疑自己进错了单位,总是患得患失,以致于工作中经常出错,连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怀疑。
直至结婚时,羡慕别人有一个好父母——房子准备好、豪车买好,自己勉强地奋斗才买得起一个付了首付的小套,还得每月按时还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责怪自己的父母无能,未能在自己成家时扶持上一把。于是便有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质女,自己的婚姻不是嫁给爱情而是嫁给了房子、车子,不想过苦日子、紧日子,只想着早日享受;看着别人衣食无忧、进出高档会所,每每心里艳羡不已。
自己立业、成家后,将精力开始放在孩子身上,一大堆烦恼又来了。孩子在学校里时常与同学闹矛盾、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优秀、家长会上挨批的或者没有被表扬的却是自家的孩子。羡慕别人家孩子的自觉、懂事、优秀,常常让自家的孩子向别人学习、看齐,能让做父母的自己扬眉吐气、在同学和亲戚朋友面前腰杆硬起来。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己生活在与别人比较的不幸中,自己的下一代也继续承受着。
幸与不幸,不是以物质化的东西来衡量的,它只是一种内心感受。或许,我们在羡慕别人成绩好、爱妻美满、事业有成的同时,别人也在羡慕我们的自由、悠闲与洒脱呢!你没有走错路,你只是在等待风的到来。我们不要无限放大别人的幸福与能力,无限放大自己的不幸与挫折。人要学会从痛苦中寻觅快乐,从失败中发现转机,要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活自己的人生,做自我的主宰,正如康德所言: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请记住:每个人,都是某个人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