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深秋,海子在德令哈邂逅了一个女子,他称她为姐姐。
她已婚。
这个多情的诗人,在失眠的夜,写下这首让人心碎的诗歌。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 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三年后的一个春天,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海子,沿着山海关的铁路向山花烂漫处走去。
然后在山花开的最绚烂的地方,躺在铁轨上,迎接火车的到来。

敏感多情,单纯纯粹的海子,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选择在春天告别。
这个世界给他的感觉只是冷漠与绝望,在冷漠与绝望中,他却把温暖的诗歌留给这个世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给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也将告诉每一个人。
黑夜给了海子黑色的眼睛,他却用来寻找光明。
可最后,他依旧两手空空。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诗人是敏感的,敏感的人才能是最痛苦的。
他只能把思念与对美好的向往写成诗,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取得片刻的温暖。
所以海子的诗歌,如同淤泥中长出的莲花,冷艳中透露着绝望和冷漠。

多年之后,刀郎写了一首歌,名字也叫《德令哈一夜》,写给雨水中这最荒凉的城。
——看着窗外烟雨中依旧车水马龙,
始终无法清晰的记起昨夜谁入梦
——毕竟心中不敢触碰刚愈合的伤疼,
你再忍一忍,你再等一等。
——尽管准备了千万种面对,
谁在窗外流泪,流的我心碎。

刀郎这首歌,不仅仅是写给德令哈,雨水中这座荒凉的城,也是写给在绝望中离去的孩子,也是写给在纷纷扰扰尘世中挣扎的我们。
刀郎辽阔又忧伤的嗓音,让我想起躺在草原的山坡上,夕阳西下,看天上如羊群飘过的白云,那些白云也要回家。
看有朵白云像姐姐,像她郁郁寡欢的模样。

《故乡和游子》故乡嗔怪游子,“说好的归期,整整滞后了一年!招呼也不打一声,谁受得了?!为什么,为什么?!”游子不做任何辩解。更不会逢人就说,突破瓶颈的艰辛,比预期的,要难太多,难太多!故乡数落游子,“都年近花甲了,还是迟迟不肯懂事!故乡知道你困难,不图你什么。你不方便走动,也就算了。号码给了你,连一声问候都没有!这是要气死故乡的节奏啊!”,说着把拐杖往地上读得砰砰响。游子依然不做任何辩解。对游子而言,故乡不仅仅是户籍,更是人文。故乡是悬壶济世的郎中,故乡是仗义执言的干部!只有飘荡在婺源上空的歌声《故乡的云》,多少能缓解游子思乡的苦楚!不是吗?回到久别的故乡游子的梦想,不再是诗和远方,而是化身为故乡的名片。正面是,科研。反面,是歌唱。是的,是歌唱,而不是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