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史教训?就是人们从不吸取历史教训?由于又一次有地方政府按耐不住躁动的心,踩着邻居前不久才踩过的坑,对商家招牌指手画脚。短短几天时间,让整个河北省的营商环境,又一次成为全国重点审视的焦点。河北人在错愕之余,更关切的事,我们的省份,到底前路在何方?
在网络上,政府强令商户统一招牌的行为,被视为营商环境不佳的直观表现,一向为人诟病。于是,这次发生在廊坊三河市的事件,随着众多网友的爆料迅速引发关注——河北三河市燕郊,商户们接到城管通知,但凡红、蓝、黑色的商铺招牌都被要求更换颜色,以至于红色打底的蜜雪冰城标志性招牌,都在三河市不得不“站起来敬酒”,被刷成了全国独一份的绿色。不长时间,该事件便拥有了一条专属百度词条“2025年三河商户牌匾禁用‘红黑蓝’三色事件”。
这次事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主要是有两点:一是前车之鉴完全不存在的。明明几个月前,沧州火车站前街道因统一黑白色招牌,被全国网友揶揄“殡葬风”,明明风波刚刚平息,殷鉴不远。不成想,廊坊三河市就又一次步了邻居的后尘,知错犯错实属错上加错。三河市的这次事件可以追溯到三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发布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该文件的发布时间是2024年12月4日,这和沧州市统一招牌的昏招差不多同期,同属一个省份的不同城市之间的同时“不约而同”的对商铺招牌动手。如此“巧合”之下,可以怀疑,地方政府集体昏头,证明着问题可能出现在省级层面。二是三河政府部门居然如此草率,这可是和北京副中心通州毗邻、与北京关系密切、多次传闻可能被划入北京的三河,京畿重地尚且,那河北乃至国内其他发展不如三河的地方,又该是何种面貌?
作为一名河北人,我看到这种新闻且忧且喜,忧的是消息负面,喜的是河北不再是默默无闻状态了,问题早暴露便会早解决。众所周知,河北省近十几年来的发展着实一言难尽,从曾经全国第六经济大省一路下滑到第十三位,7300多万人口的河北省GDP比2000万冒头的北京市GDP还低,这让很多河北人破大防。河北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差,怎么看都不该发展成这个样子。对于河北省发展掉队这事,一向以“散装”著称的河北人难得会统一口径“离天堂太远,离北京太近”。早几年的话,在很多河北人的观点里,天津这座从河北独立出的直辖市,也为河北的发展掉队负有不可推卸的“部分责任”。不过,最近一些年,天津的发展轨迹与曾经的母省河北高度相似,那么锅就只能北京一己之力背下了。
个人的看法,河北及天津的发展问题,本质上是没梳理好和北京的关系。由于近代史上北京不是首都的那段时间,天津阔过,所以很多天津人理所应当认为天津有阔的资本,天津之所以阔不起来是因为“离北京太近”。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天津近代史上的发迹,始自列强划定租界,虽然租界是段屈辱史,但却也让天津领先于国内其他地方优先发展。而列强在天津搞租界的原因,是天津拥有离北京最近的港口,列强的军舰停靠于此可以迅速进逼北京,从而勒索清政府乃至后来的北洋政府。民国时期,首都南迁,改称北平的北京落寞颓然,不比拥有十里洋场的天津更具吸引力,天津接收了大量来自北平的遗老遗少,同时也晋升为河北地区毋庸置疑的最大城市,享受着以整个河北乃至华北为经济腹地的发展优势。
所以,天津近现代史上的兴盛,广义上说依旧是一段深受北京影响的历史。个人的看法,如果几十年前,天津如果以副省级城市的身份作为河北省会的话,大概对于河北和天津都是一件好事,天津获得广阔的经济发展腹地,至少发展水平不会比武汉、成都这些城市差太多,而河北省内有了自己的像样的中心,不至于地理上支离破碎,经济上缺乏火车头,同样也不至于经济差太多。但是,历史没有假设。看现在的大势,河北省的发展大概也离不开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叙事。网络上有一些人调侃“千年大计”雄安的发展现状,其实这是没有看清雄安的势,所谓“千年”并非是一种时间描述,并不是说雄安要领先一千年,而是对雄安重要性的描述。比照同样“千年大计”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其实雄安的地位就很明显了,是作为首都的重要节点。
当京冀各有一个归属于大首都框架下的“千年大计”,贵为直辖市的天津,自然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合适位置。不难看出,大首都圈的叙事,将跳脱出行政区划的壁垒,直接串联起京津冀三地。北京能够真正与周边互惠互利,河北也将拥有自己的发展核心,而天津也将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比肩“北京”的地位,三家都能皆大欢喜。虽然,河北在作为首都的北京扩张发展时期曾经有过利益让渡,虽然,河北也没能像东南沿海省份那样赶上外贸大时代。但是,当国家的发展不再依赖外部,更多依靠内部的创新推动,当北京作为首都城市的扩张达到巅峰,需要与周边进行协同,河北作为京畿重地,发展也将再次获得优势。
当下,作为京畿重地的河北,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恰恰是在侧面证明着,京津冀三地围绕“首都”叙事,尚未形成一套良性循环体系。长久来看,河北的发展壮大,不只是服务河北利益的需要,也是服务首都利益需要,是服务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